改革不是涨价

来源 :百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ccc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去年到今年初,全国各大中小型城市的水价、电价、气价都有不同比例的上涨。这一轮的公用物品涨价,有研究机构的报告指出,是国际油价飞涨所引起。据悉,若全年油价上涨30%,我国总物价水平将上涨1.5%,并延长物价高位运行时间。公用事业一改革就涨价,这似乎成了定势;包括供热在内,水、电等公用事业的成本究竟应该是多少,更多的老百姓期待它能透明起来。
  公开“公用事业”的成本,作为消费者,这种要求看起来并不高。其实在操作上存在巨大的困难。这些有着显著“自然垄断”性质的企业,在现实中不仅垄断了定价,也垄断了信息。即使是政府管制部门,一般也很难完全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成本和利润。
  公用事业除了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外,还有着明显的社会公益特征。这决定了其价格的形成必须置于政府的有效控制之下。一方面,政府承担着公用事业的总体布局;另一方面,也应该对公用事业的自然垄断实施管制,以防止垄断者滥用垄断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
  政府对公用事业的管制是弥补市场失灵所必需的。然而,政府的管制却也存在被“企业”俘获的危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对美国政府的电力价格管制进行过实证分析,政府对电力价格实施管制,“反而对价格起到了推升的作用”。他因此批评政府被厂商所“俘获”。然而,在我国,政府似乎不仅仅是被俘获了,甚至是与“被管制者”捆绑在一起。“公用事业”虽然形式上已经政企分开,但是,公用事业“政府专营”的性质并没有彻底改变。可以说,在我们的公用事业领域,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并存,消费者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出现这种企业以“成本上升”为由要求消费者加价的现象,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为管制者的政府,至今都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成本约束机制。当煤价、电价、水价这些基础性能源价格一上涨,这些带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企业,首先想到的不是节约资源,不是如何有效地进行技术革新,改进管理效能,以降低生产成本,而是首先想到要求消费者加价、加价、再加价。可以说,这在我国几乎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对于自然垄断行业,有学者指出,管制者应“根据企业产品零售价格指数,参考社会平均职业收入增长率等因素,确定企业成本上升率;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技术进步率、实际生产效率和国内外同行业先进生产效率的差距等因素,确定企业成本的下降率。”只有当企业成本上升率大于成本下降率时,企业才能加价,否则,就应该降价。在这样的成本变动硬约束下,企业要取得较高的利润,就得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而不是一味地提高价格。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否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广大公众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
其他文献
随着统计工作面临的环境不断变化,统计师职业对于统计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提升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从而促进统计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是当前统计工作
<正> 毒蛇出洞 练习方法:由乌龙翻腾势(图1),抬右手并屈肘,两节棍棍端平行向前,左手自然防护(图2),向前滑步,同时臂前伸,拧腰抖腕,将一棍向前射出(图3)。当棍去尽时,利用反弹
白岩松说,“11”中所蕴藏的对健康追求的意义要大于GDP。“1+1本身指的是管住嘴、多动腿,这两个看似具体的行为加在一起,意味着对生命的支持和激励就能达到11。11像人的两条腿,也
布学宽,车毅斋之弟子,习武七十余载,功高盖世,桃李满园,一生侠骨丹心,为世人道也。
在心理咨询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心灵种树”的方法,即给孩子的心灵种上“三棵树”:生命树、人文树、哲学树。树是由根、干、冠构成的,树根代表事实、树干代表结论、树冠代表果实。
提出了一种薛佛氏盐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其方法是:首先用7 301树脂—磺化煤油络合萃取回收废水中的R盐,萃取后的废水再用H2O2/Fe2+催 化氧化处理;研究了影响萃取效率的主要因素。实
现代人普遍缺乏运动,上下班以车代步,上楼以电梯代替楼梯……同时在密不透风的办公大楼里缺乏日光照射,容易导致骨质疏松。骨骼最强健的时期在20~40岁,一旦过了40岁,女性因雌激素水
少北拳是广泛流传于东北地区的一个优秀拳种.由少北拳宗师张荣时先生创编整理。
从国家税务总局近日下发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的规定看,个税申报有一定专业性。高收入人群中,很多人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及相关知识去处理报税事务。最简便的办法,当然是出钱请专业人士打理。虽然2007年是第一次操作,市场前景难以预料,但从长远看,代理申报个税市场业务量将越来越大。    个税申报催生新业务    据称,一些纳税人拿到《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申报表后不知怎么填,这确实给
曾有媒体报道,在推行了多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招聘方式花样翻新的今天,中国企业招聘员工时,由熟人推荐的仍占多数。    曾有媒体报道,在推行了多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招聘方式花样翻新的今天,中国企业招聘员工时,由熟人推荐的仍占多数。  看了这个报道,开始我还有点奇怪,报刊电视台等媒体每天不是在报道全国各地召开的现场招聘会吗?怎么这些招聘会开来开去就是作用不大呢?不是说现代市场机制是最有效的吗?为什么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