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毒黄素、路霉素和热诚菌素

来源 :食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32zh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酵米面、新鲜银耳、玉米淀粉中的毒黄素、路霉素和热诚菌素的含量.样品经过0.1%甲酸水提取,进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检测,外标法定量.采用Ultimate AQ-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流速为1.0 mL/min,流动相为0.05%甲酸水-甲醇(90∶10,v/v),检测波长为240 nm.在优化条件下,3种目标化合物在O~12 μg/mL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毒黄素、路霉素和热诚菌素方法检出限均为3 mg/kg,方法定量限均为10 mg/kg;在10~100 mg/kg的添加范围内,毒黄素的回收率(n=6)为81.7%~93.8%,方法精密度(RSD)小于2.34%,路霉素的回收率(n=6)为85.4%~95.9%,方法精密度(RSD)小于2.08%,热诚菌素的回收率(n=6)为87.0%~98.6%,方法精密度(RSD)小于2.53%.所测15个食品样品中,一个银耳样品检出毒黄素、热诚菌素,其他样品均未检出目标化合物.该方法简便、对环境友好、准确,精密度和回收率好,可用于酵米面、新鲜银耳、玉米淀粉中毒黄素、路霉素和热诚菌素的检测.
其他文献
目的:优化肉制品中多组分食品添加剂快速检测方法的前处理步骤,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考察样品前处理中的提取溶剂、净化方式、基质效应、滤膜吸附等方式对各组分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优化后的前处理方法经上机测定,41种食品添加剂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0.空白样品添加的回收率为64.84%~111.15%,相对标准偏差为1.21%~9.88%(n=6).结论:优化后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目标物分离效果好,线性、回收率与重复性均良好,结果准确性高,适用于大批量肉制品中多组分食品添加剂
分别采用微波消解法、湿法消解法、干法灰化法进行前处理,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猪肝中铅(Pb)、镉(Cd)、砷(As)、铬(Cr)、汞(Hg)5种元素的含量,并从元素含量检测结果、加标回收率及方法基本参数3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3种前处理方法测定5种元素的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干法灰化法测定的Pb含量最高,湿法消解法测定的Cr、Hg含量最高,微波消解法测定的Cd、As含量最高.3种前处理方法的回收率表现为微波消解法优于湿法消解法优于干法灰化法.3种前处理方法的基本参数差
建立了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对虾中γ-Glu-Val-Gly含量的方法.通过水溶液提取,经10000分子质量纤维素半透膜超滤、2,4-二硝基氯苯(CDNB)衍生后,采用液质联用的方法对三肽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选取470.1/395、470.1/367、470.1/184.23对特异性前体和离子碎片,定量分析选取470.1/72.2特异性前体和离子碎片.结果 表明,此方法加标回收率在87.66%~112.74%之间;检测限(LOD)为0.3 ng/mL,定量限
目的:建立用桑色素-荧光分光光度法高效测定油炸面制品中铝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试样采用碱共热法进行前处理,在pH3.5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铝与桑色素形成稳定荧光络合物,用荧光光度计检测其荧光强度计算铝含量.结果:铝离子在0~0.8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92;方法检出限为1.49 mg/kg;在0.02、0.06、0.15 mg/L 3个添加浓度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90.24%~97.26%,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为1.83%~2.91%.该方法试剂
针对豌豆凉粉易发生老化,出现凉粉质地变硬、弹性和口感下降等问题,测定了即食豌豆凉粉适宜硬度和弹性,研究了不同用量的单双甘油脂肪酸酯、β-环状糊精、卡拉胶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对凉粉老化的影响.结果 显示,即食豌豆凉粉较佳食用硬度范围为930~1240 g,弹性大于0.9;4种品质改良剂均能延缓凉粉老化;豌豆凉粉在4℃放置7d后,其硬度随着改良剂用量的增大先减小再增大,弹性和感官评分随着改良剂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综合硬度、弹性及感官评分,4种改良剂对即食豌豆凉粉老化的抑制作用从高到低依次为0.4%单双甘油
以探究川式相似复合味型(鱼香、荔枝和糖醋味)差异为目的 ,采用电子舌和电子鼻,结合主成分及载荷图分析其在滋味和气味维度上的差异.电子舌分析结果表明,C(糖醋味)的酸味最强;B(荔枝味)在咸味、鲜味和甜味维度最强;A(鱼香味)在苦味维度上最强.A(鱼香味)和B(荔枝味)在整体滋味维度上相似度高,C(糖醋味)与A(鱼香味)相似度低.电子鼻分析表明,3个样品共检测到19种化合物,共有化合物13种;在共有物质中,A(鱼香味)的共有物质含量大多明显高于其他2个样品,A(鱼香味)的气味较B(荔枝味)和C(糖醋味)浓郁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分离测定视黄醇产品中5种顺反式异构体的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ZORBAX RX-SIL色谱柱(250 min×4.6 mm,5μm),流动相为体积比98∶2的正己烷-异丙醇,25℃下等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紫外检测波长325 nm.结果:5种视黄醇顺反式异构体分离度良好、线性良好,回收率在92.5%~106.5%范围内.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度好、回收率高,适用于快速分离测定视黄醇产品中5种顺反式异构体.
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对食品工业安全产生巨大影响.生物被膜的形成受到群体感应系统调控,但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在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还未见系统报道.利用哈维氏弧菌BB170发光特性检测单增李斯特菌信号分子呋喃硼酸二酯(AI-2)的形成,结合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测定生物被膜形成规律,考察荧光强度与生长密度、培养时间、生物被膜形成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显示,单增李斯特菌22 h与对照组产生AI-2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22 h时单增李斯特菌产生AI-2是介质对照的1.33倍,生物被膜在22h
由刘治先等著,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玉米育种技术与实践》主要介绍了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技术以及其配套的高产栽培模式.本书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育种思路和选育玉米新品种的策略;第二章介绍现代玉米育种新技术;第三章介绍玉米种质资源的改良、创新、利用方法和经验,以及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研究进展和世界主要玉米符合种质改良利用的状况;第四章介绍玉米新品种综合评价方法和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第五章介绍玉米产业的发展策略.该书思路和研究设计独到创新,对指导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技术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模式研究具有重
期刊
建立烟酰胺单核苷酸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分析不同食品原料中烟酰胺单核苷酸的含量.样品经5%甲醇水溶液提取,采用Shim-pack WAX-2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与5%乙腈水溶液(含20 mmol/L乙酸铵、20 mmol/L氨水),梯度洗脱15 min,流速为0.5 mL/min,柱温为30℃,在质谱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定量离子对为m/z335.0/123.0.在该条件下,烟酰胺单核苷酸在10~ 10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9),检出限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