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放学铃响后,同学们从教室里鱼贯而出。他们说着笑着,朝家的方向走去。她背着书包走在后面,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自懂事起,她就知道自己的家和别人的不一样。别人家住的是大房子,有爸爸,有妈妈。而她的家是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出租屋,只有她和卖菜的妈妈住在一起。 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听妈妈说,爸爸是为了救人去世的。 那年,奶奶患了重病,需要很多钱治病。爸爸嘱托姑姑照顾奶奶,
有人喜欢那竞相开放的花朵,有人喜欢那坚韧刚强的小草,还有人喜欢那变化莫测的浮云,而我只对雨情有独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是春的使者,她像一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个美丽的少女,让人感觉清新又可爱。伴着滚滚的春雷,随着和煦的春风,春雨飘洒在万物复苏的季节。小草洗了个澡,绿得发亮;柳树姐姐在雨里洗了个头,正在河边梳理着长发;秧苗妹妹喝饱了水,又长高了许多;竹笋弟弟把
春天来了,阳光明媚,小草钻出了小脑袋,树木抽出了嫩芽,花儿也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 我们的教室也充满了生机——两盆栀子花伸展着它们的青枝绿叶,嫩枝相互交错,高的那株还结了好几个花骨朵。栀子花雪白雪白的,会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我们多么希望它们快快开放,快快把香味撒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啊!于是,我们轮流悉心地照顾着栀子花。 一天中午,值日生照例去浇水,突然,他大叫起来:“大家快来看
清明佳节,我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蒙顶山。站在山脚,抬眼望去,不见山顶,只见云雾。我想,这蒙顶山到底要爬多久才能到顶啊? 我们上山了!石阶上的青苔很滑,让我们不得不时刻注意脚下。哇!前面有一座美丽的拱桥,爸爸妈妈停在桥上一边欣赏美景,一边稍作休整。我和妹妹却没有过多的留恋,因为,我们想走得更高、更远。又走了一阵,我有些累了,原本轻盈的脚步变得沉重了起来。站在路边往山下一望,茫茫一片,吓得我后退了一步
在亲人和朋友之中,我握过的手不计其数,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手,只有一双手——我自己的手,因为,它们很灵巧。 每逢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一家总会到外婆家去玩。外婆家的屋后有一个小水塘,水很脏,夹杂着许许多多泥。这个假期,小水塘干枯了,可外婆说塘底的泥巴还是湿的。得知这个消息,我变得兴奋起来,赶紧拿上小桶和小铲子,飞快地跑到屋后的水塘,挖呀挖……一会儿,一大堆湿漉漉的泥巴被我装到了桶里,我把小桶提了起
那天,我家来了一位小客人。他六岁了,一直跟在我屁股后面甜甜地叫“哥哥”,哄得我有点摸不着东西南北了。因此,我向妈妈夸口,我负责带弟弟吃、喝、玩,“一条龙”服务。 弟弟长得壮壮的,虎头虎脑,一双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样子可爱极了,但是,他可调皮了。 从进我家大门起,他就一会儿扮奥特曼和我打仗,一会儿称自己是“齐天大圣”,要打我这妖怪;一会儿趴在地上要和我比赛摔卡片,一会儿跳到床上和我比翻跟头……闹
我喜欢春天。喜欢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也喜欢那树上的尖尖小芽,嫩嫩的绿色中有一派天真的幼稚。 我喜欢夏天。喜欢炎炎夏日在游泳池中的清凉,还有暑假里的午后,爸爸妈妈都睡着了,我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着喜欢的书,享受着那份悠远的宁静。 我喜欢秋天。喜欢秋天满目的收获,喜欢秋天在山上亲手摘下的橘子,还有毕棚沟里满山的金红。 我喜欢冬天。冬天虽然冰冷,但我喜欢厚厚的棉衣带来的温暖,以及发现妈妈悄悄在被窝里
乌镇,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乌镇是看似不起眼的。也不知最初那个高傲的我是何时被这烟雨蒙蒙的小镇迷住的,总之,此时的我心中只有无尽的缠绵和思念。 乌镇是个传奇。到了这里,我才知道,江南风光远不止语文课本中写的那样——同样的宽门窄巷,同样的小桥流水,同样的撑船老翁,这一切在乌镇是那么古朴、朦胧、精致。 乌镇的水是绿的,绿得像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翡翠;乌镇的水是清的,清得能清晰地照出人样;乌镇的水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