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贺卡 盛满深情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wei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
  
  读贺卡
  杨匡汉
  “瞬届岁暮,凡百一新”,这是77年前的12月30日鲁迅先生致友人信中的话,表达了先生送旧迎新的人生慨叹。此时此刻,新年的钟声已徐徐响起,感奋于我的,不仅是“凡百一新”的神圣时刻,还有雪片般飘来的贺年卡。这些色彩缤纷的贺卡,道尽友人心中的祝福、愿望和企盼,就像一份贺卡中写的:“夜深了,无数星星亮起,在天空写下您的名字,当流星划过时,将我的思念和祝愿传递给你。”
  岁月如诗,时光如流,恰是怀念最多时。中国人历来重视传统节日,就说新年、元旦吧,欢度史已有数千年。“元旦”一词在史书中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亦有诗曰:“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书·舜典》中称元旦为“元日”。《千家诗》中收有《元日》一篇,是王安石的七言絕句,其中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几近家喻户晓。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巻一里,设“正月”条目,谓之:“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不过,那会儿的“元旦”,实际上是指农历正月初一。从元朝开始,中国才第一次采用西域人扎马鲁丁的《万年历》,如《元史》巻五十二“历志”所载:“至元四年,西域扎马鲁丁撰进《万年历》,世祖稍颁行之。”用今天的话来说,是稍稍地与国际接了一点轨,并且形成了“双轨制”的民俗节日,即多依阴历(农历)过传统春节,辅依阳历通行元旦。这一“阴”一“阳”,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向民俗的窗户,从中窥见中国人的生活情趣和色彩。
  回到今年的贺卡上来。既有纯粹的元旦贺辞,如“新年康泰,元旦祝福”等;也有“阴”“阳”合一的祝词,如“新年快乐,狗年吉祥”“家和事兴,健康长寿”等。不管是单一的或合一的,都将思念和祈愿浓缩在精美芬郁的卡片中,传递到我的手上。
  我想,每一种文化都希望得以传播。“贺年卡”当属一种文化传播方式。细细读来,贺卡上的祝词大致有三种类别。一类是公文式的。多来自机关、学校、团体,统一印制,措辞都是“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的“同类表达”,虽系套话而无新意,我仍然感激,因为总有些单位还惦记着我。另一类是温馨型的贺卡。多来自天南地北有缘的朋友,祝词显然用了点心思,有一种温热的气息,如“不管距离多么遥远,关怀你的心永远不变”“温馨季节,思念满怀,愿您新年快乐”“合家幸福,是有一颗博爱之心,康健之躯,一群惦念您的朋友,一帮信赖您的门生”。再一类是个性化的贺辞,知己知彼,都用个性色彩很浓的笔墨。如韩美林的祝词,闲章是“大吉”,正文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手书,画了幅与“福娃”水准相当的“福犬”,看来是和吾等文人共勉的励志之辞。又如一个年岁稍长的博士,和我一样有寒腿之患,寄来的贺卡上这样写道:“谨记寒腿保暖,路还长,既然选择远方,我会陪伴您一路风雨兼程!”看来,真正有贺卡价值并能传播的,往往还是这种文化形式中既有人类共性又具个性成分的内容,因为在这一特别的时刻,新年从“心”开始,人们更注重一种心灵的交融。
  这些年,我总是选择一些有意味的贺卡保存下来。除了观赏其精美的程度,更想读一读它在突破大话、套话方面有什么自铸新辞的创意。这也成了我过新年的一种阅读方式。
  
  【赏析】
  
  人们常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果我们将其仿拟,便成了“处处用心可阅读”。你看,现代诗人杨匡汉是多么“用心”啊!对于字不足百、句不成文,却能承载友情、传递爱意、温暖人心的方寸贺卡,他读得是何等的专心!
  作者由“瞬届岁暮,凡百一新”这句新年慨叹入笔,引出贺年卡。在新年的钟声徐徐响起的神圣时刻,那盛满“友人心中的祝福、愿望和企盼”的“色彩缤纷”的贺年卡如雪片般飞来,怎能不撩拨诗人的情思,触动诗人的衷肠!
  岁月如诗,元旦“恰是怀念最多时”。于是,人们用写满深情的方寸贺卡向远方的亲人朋友寄去深深的祝福。作者满怀深情,翻阅历史,追溯元旦的来历。我国历史上对元旦的记载可谓源远流长,翔实而清晰,这“元旦”乃“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又有记载说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直到元朝,我国才第一次采用西域人扎马鲁丁的《万年历》,使我国的民俗稍稍“与国际接了一点轨”,“并且形成了‘双轨制’的民俗节日”。俗话说“元旦大吉,一年顺利”,这时,倘若收到远方亲朋好友满怀深情的贺卡,那该是一件多么舒心惬意、激动人心的事情啊!
  然后,作者深入一步,浓墨重彩地向读者介绍贺年卡的类别,展示贺年卡温馨感人的内容。你可别小看了这张小小的卡片,那可是“将思念和祈愿浓缩”的“精美芬郁”的卡片,它传递了浓浓的温情和温馨的希望。无论是“公文式”“温馨型”,还是“个性化”的贺年卡,都能给人以“温热的气息”,体现“心灵的交融”,让人心生感动。
  文章写得情深意浓,其思绪的活跃,结构的严谨,资料的翔实,都足以令人叹服。读来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够滋润人的心田,从而让我们懂得用心去阅读,懂得去探究历史,懂得要诚挚地去和人沟通、交流,懂得感动和感激。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杰出的文学家。有关他的生平史料记载不多,我们今天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大多来源于民间传说。据传他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为人仗义。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士诚占据苏州以后,施耐庵又在其幕下参与军事谋划。后因张士诚贪图享乐,不
期刊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浩如烟海的名词世界里,有两位神秘的“首领”,他俩分别统治着各自的成员,两人性格迥异,却又和睦相处,共同维持着名词世界的秩序。他们就是名词“双星”——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今天我们有幸见到两位首领齐聚一堂,就让我们揭开“双星”神秘的面纱吧!  英语中的名词按其表示事物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这两种名词在意义和用法上是有区别的,具体为:  一、可数名词有单、复数之
期刊
同学们,恭喜你们即将迈入七年级的大门,你们将要站在一条全新的起跑线上,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为了在这场“知识竞赛”中赢得胜利,“赛前热身”很重要哦!下面,就让我们帮你“热热身”吧! Are you ready? Go——    I.英汉互译  1. a map 2. an orange   3. a clock 4. a ball  5. this afternoon 6. 一把黄色的钥匙   7.
期刊
[主持人] 同学们,我宣布:have to“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首先请发言人介绍一下have to的身份。  [发言人]感谢主持人。have to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态动词,它与其它的情态动词不同,它有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其否定式和疑问式的构成方式也与其它情态动词不一样。同学们在使用时必须认真对待,否则就容易出错。  [小记者]请问have to有哪些用法?  [发言人]情态动词have to主
期刊
征求对方的意见、询问对方的评价或询问消息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这些情况,英语中有哪些表达方式呢?请看下面的归纳:  一、“What about...?” 在口语中最为常用,表示“……怎么样?”“对……怎么办?”“你认为……怎么样(好不好)?”等,常接名词、代词或动名词。例如:  What about going to the park?   去公园如何(怎么样)?  What about a cu
期刊
加拿大人对宠物的喜爱达到令人惊讶的程度,他们对待小狗、小猫、小鸟如同自己的子女,饿了喂食,病了看医生,可谓无微不至。让我们走进下文去感受一下加拿大人的“宠物情节”吧!    In Canada you can find dogs or cats in almost every family. These are their pets. People love these pets and have
期刊
When we think of Hollywood, we think of films and famous film stars. They’re part of Hollywood’s history. Today people make films in other places, too. Not all famous film stars live in Hollywood. But
期刊
1. think of, think about  这两个短语都与think有关,都可表示“考虑;对……有某种看法”,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例如:   They are thinking of / about buying a new computer.    他们正在考虑买台新电脑。   但是,当think of表示以下意思时,一般不与think about互换:  (1)想要;打算。例如:  
期刊
Dogs are friends of man. They work for us. They hunt with us. They also play with us. But a long time ago, in all over the world, dogs were wild. Dogs can go back to the Stone Age. All dogs had the sa
期刊
Ⅰ.单项选择。    1.__________- does your favorite singer look like?  A. How B. What  C. Who D. When  2. My hair is long, but __________ is short.  A. his B. her  C. your D. it’s  3. He ___________ tall an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