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的影像特征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ong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影像特点,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经临床及影像诊断的14例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的CT、MRI影像特点。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15~72岁,中位年龄41岁;6例行CT平扫及三维重建,1例行MRI常规平扫;7例同时行CT、MRI扫描(CT增强2例、MRI增强3例、DWI扫描1例)。

结果

14例中脊柱转移10例,其中连续3个椎体受累6例、2个椎体受累2例、1个椎体受累2例,相应附件受累且病灶周围形成不规则软组织包块9例,邻近胸肋关节受累6例;CT检查显示椎体呈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硬化;附件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其中7例软组织包块内见囊状水样密度影、囊壁弧形钙化或不规则钙化,2例增强扫描软组织包块未见强化;MRI主要表现为病变椎体及周围软组织包块呈高低混杂信号,6例病灶T1WI、T2WI均可见低信号的骨质硬化影和不规则或弧形钙化影;6例相应附件及邻近肋骨受累;4例病灶内见散在"小囊泡"状T2WI高信号影。右侧肩峰、肋骨、肋软骨及骨盆转移各1例,CT表现同脊柱病灶,破坏区或周围见囊样密度影,其内见斑点状钙化;MRI显示肋骨、骨盆均为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邻近髓腔内见T1WI、T2WI低信号影,周围见囊状T2WI高信号影。合并肺转移5例,合并腹膜后转移6例。

结论

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病灶影像上呈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周围骨质增生硬化,或形成软组织包块。软组织包块内可见囊状或"小囊泡"状水样密度影及弧线状钙化。这些特征有助于肝泡型包虫病骨转移的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诊断延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设计内异症诊断延迟调查表,对400例于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有痛经症状并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内异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诊断延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400例内异症患者的诊断延迟时间为13.0年(0.2~43.0年)。其中,78.5%(314/400)的患者认为痛经是正常现象对痛经症状重视不足而
目的引进改良自我形象评价量表(MBIS)并译制为简体中文版,对简体中文版MBIS进行中国人群信度和效度的验证。方法以"WHO-QOL跨文化生命质量研究问卷翻译法"为标准译制简体中文版的MBIS。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就诊的MRKH综合征患者50例,按照心理测量学原则对简体中文版MBIS在MRKH综合征患者中进行信度和效度的分析。结果50例MRKH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2D延迟增强MRI(LGE-MRI)技术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心房心肌纤维化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拟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4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LGE-MRI检查。由2名富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MR图像分析评估,轴位像上将左心房划分为8个象限,根据延迟强化程度及范围,将左心房纤维化分为4级。全部患者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左心
期刊
目的比较高场强MRI与超声内镜(EUS)对可切除性食管癌患者术前T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经临床及病理活检判定为可切除性食管癌的患者,所有入组患者于病理活检1周后进行MRI,扫描序列包括膈肌导航的应用刀锋采集技术的快速自旋回波的T2WI加权成像(BLADE-TSE-T2WI)、DWI及自由呼吸放射状K空间填充方式的容积内插体部检查(radial-VIBE),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