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痈散结汤加减联合强的松治疗NPM肿块期39例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9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观察消痈散结汤加减联合强的松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NPM肿块期患者78例,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9例,给予强的松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痈散结汤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82.05%);两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及IL-8、IL-6、CRP、TNF-α均比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针对NPM肿块期患者,应用消痈散结汤加减联合强的松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减轻炎症反应,疗效较好。
  【关键词】 消痈散结汤;强的松;NPM肿块期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21-0081-03
  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是一组发生于女性非哺乳期、良性而病因不明确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患者主要以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头内陷等为临床特征,其中乳腺肿块可在慢性疾病基础上继发成急性感染并最终形成脓肿,脓肿终末期破溃后可形成乳腺瘘管、溃疡等,难以治愈[1]。现代医学临床上通常采用强的松治疗治疗该病,但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学认为,NPM疾病归属“粉刺性乳痈”范畴,病因为肝气郁结、气机失畅,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肝通络、调和营卫为主要原则[2]。笔者观察NPM肿块期患者采取消痈散结汤加减联合强的松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收诊的NPM肿块期患者78例,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39)。对照组年龄26~65岁,平均(36.45±3.28)岁;病程1~10 d,平均(7.19±1.41)d;肿块大小:1.13~10.76cm,平均(5.26±1.31)cm。观察组年龄25~67岁,平均(36.78±3.42)岁;病程2~12d,平均(8.27±1.57)d;肿块大小:1.25~10.87cm,平均(5.42±1.38)cm。两组间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符合《现代中医乳房病学》[3]中的“肝郁血瘀”症状,主症为乳房出现肿块,并伴有疼痛感,质地坚硬;次症表现为发热、恶寒、苔薄黄。西医符合《乳腺疾病现代诊断与医疗》[4]相关标准:乳房内部出现肿块、边界不清、质地硬实,并伴有触痛。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西、西医NPM的诊断标准;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认可。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乳房疾病;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强的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治疗,餐后服药,10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痈散结汤加减治疗,组方如下:蒲公英30g,金银花、全瓜蒌、赤芍、连翘各、皂角各15g,炙穿山甲、柴胡各10g,生大黄、王不留行各9g,通草和甘草各6g。加减治疗法:若伴有恶寒、发热则加防风、羌活各10g;若乳房硬结不散者可加海藻、昆布各12g;乳房成脓但未化脓者加生黄芪20g,青皮12g;胸胁胀痛者加木香、枳壳各12g。温水煎服,取汁300mL,餐后服用,150mL/次,2次/d。以1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①疗效判定标准[5]: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乳房疼痛、红肿、触痛等症状完全消失,且肿块完全消散;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乳房疼痛、红肿、触痛等症状有所改善,肿块面积缩小≥50%;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乳房疼痛、红肿、触痛等症状无任何变化,肿块面积缩小≤20%或病情明显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症状积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相关症状标准评价患者乳房疼痛、肿物、红肿、瘘管、脓肿、乳头凹陷等症状,每项症状分值为0~3分,分数越低表明症状越轻。③炎症因子评价标准[7]: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L-8、IL-6、CRP、TNF-α水平。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时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更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对比 两组治疗前炎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NPM是发于成年女性非哺乳期的一种乳腺炎症,病因较复杂多变,治愈难度大。目前,现代医学主要采用强的松作为NPM肿块期的主要治疗药物,该药具有较强的消炎、抗毒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体温,改善临床症状,但远期疗效不佳,复发率较高。而中医认为,女性乳房归属阳明胃经,乳头属于厥阴肝经,患者由于气机失畅、肝气郁结导致乳酪阻塞、气脾虚弱、运化不畅,进而造成乳腺导管发育不良及引流不畅,最终形成乳房肿块[8]。肿块期患者通常表现为体征红、肿、热、痛且舌红苔黄,多呈现阳证,因此治疗需以疏肝经、消肿胀、清热毒、和营卫为主[9]。笔者基于强的松治疗基础上,联合消痈散结汤加减对NPM肿块期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联合用药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消痈散结汤加减联合强的松治疗能有效提高NPM肿块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消痈散结汤中包含的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穿山甲具有解毒散热、消肿去痛、利尿散结之效[10];赤芍具有凉血、祛瘀止痛之效,加用当归后可补血活血;皂角具有消肿排脓之效,可治疗溃脓肿已成者或消脓肿未成者;而柴胡具有疏肝利胆之效;全瓜蒌则具有清热化痰之效,最后加入甘草可起到益气活血、滋养脾肾的作用。诸药调和后可共奏散结、清热、止痛、通乳之功[11-12]。除此之外,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和炎症因子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强的松联合消痈散结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NPM肿块期患者免疫状态和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促进症状尽早恢复。
   综上所述,针对NPM肿块期患者,应用消痈散结汤加减联合强的松治疗的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减轻炎症反应,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张超杰.导言: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进展:争议与共识[J].医学与哲学(B),2013,34(3):7.
  [3]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17.
  [4]刘介平.乳腺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84-113.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92.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7.
  [7]张洲,徐元宏,李涛,等.细胞因子IL-1β、IL-6、IL-8、TNF-α在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9):1079-1081.
  [8]许锐.林毅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经验总结[J].时珍国医国药, 2015,26(3):709-710.
  [9]许锐.林毅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经验总结[J].时珍国医国药, 2015(3):709-710.
  [10]张志强.消痈散结膏治疗急性细菌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196.
  [11]梅海涛,武煦峰.消痈散结汤加减联合强的松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的疗效及预后观察[J].四川中医,2019,37(02):166-170.
  [12]王华.温胃汤加减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对Hp转阴率、胃黏膜病理变化胃蛋白酶原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24):3789-3793.
  (收稿日期:2019-08-22 編辑:陶希睿)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介芬胺血药浓度LC-MS/MS测定方法,为藜芦临床应用时血药浓度测定提供可靠检测方法。方法: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法处理血浆样品,以非那西汀为内标,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醋酸铵(氨水调pH至8.8),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源,正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MRM)定量,介芬胺定量离子对m/z:426.2→114.1,非那西汀定量离子对m/z:180.2→110.
本专家系统的特色是通过硬件扩容,采用信息压缩存贮技术和独特的知识表示方法等多种途径,在价格低廉、便于携带的JPC—1500(A)袖珍计算机上开发出实用中医专家系统。其主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