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大学生公寓日益社会化的今天,如何在大学生公寓开展好学生管理工作是各大高校面临的共同挑战。文章主要从目前大学生公寓的现状出发,系统地阐述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必要性,并对如何以思想教育为核心开展公寓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模式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公寓 学生工作模式 思想教育
[作者简介]马天云(1965- ),男,山东利津人,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赵汉杰(1967- ),男,河北沧州人,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山东烟台264025)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7-0172-02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不断完善和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公寓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在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及高校社会化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大学生公寓的学生管理已经提升到整个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中。目前,大多数教师对大学生公寓缺乏全面的理解,简单地将大学生公寓等同于学生居住的地方,忽视了其对学生政治思想、综合素质建设方面的重大作用。单就社会化形式而言,大学生公寓建设的融资途径可以社会化,公寓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也可以社会化,但在当前的形势下,将公寓对学生政治思想、综合素质的培养功能也社会化显然不切实际。因此,加强大学生公寓的全方位管理,调整原有的学生工作模式势在必行。
一、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新特点及公寓的重要性
由于高校实行的是学分制教学,学生自主选择学分和任课教师,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时间的权利增大。同时,随着后勤社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一)“同班不同学、同宿不同班”的现象比较普遍,班级概念淡化
由于学生相对自主地选择上课时间及课程,同班学生的必选课程和选修课程均可选择不同教师任课,上课时间也不尽相同。以往以班级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被打破,传统意义上的院系、年级、班级概念逐渐被淡化、模糊,在此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漸减弱。
(二)学生的主要学习、生活场所转移到了大学生公寓
从时间上看,除去上课时间,学生的课外学习、文化生活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公寓里。由于高校扩招,教室明显不足,尤其在期末复习时期,学生很难找到固定教室进行自习。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公寓便成为学生学习、陶冶情操的主要场所,同时,学生的思想问题、突发事件大部分会在公寓中显露出来。可见,随着学分制的实施和后勤社会化的推进,大学生公寓对学生的重要性愈加明显。
二、高校现有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部门是学生(部)处、团委,具体由各院系团总支、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实施,院系的学生工作在整个体系中处在最直接、最基础的环节。这种模式本质上建立在以院系、年级、班级为单元的基础之上,但在班级概念越来越淡化的今天,这样的模式显然已经力不从心。因此,在大学生公寓重要性凸显的今天,学生思想工作必须紧紧同公寓相结合,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将思想工作落实到公寓,这是唯一的出路。
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教学管理、日常管理、生活服务等均在学生工作范围内。学生在高校,除了学习外,生活服务更与他们息息相关。据了解,学生在宿舍的几乎所有相关事宜均由后勤部门在具体负责。作为思想工作重要阵地的大学生公寓,必须注入思想教育的内涵,并且必须和生活服务、公寓建设等配套实施,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思想教育的价值。
毋庸讳言,处在学生工作中心地位的学生(部)处、团委对此鞭长莫及,这便是现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与大学生公寓脱节的最直接原因,也是我们现有公寓学生工作存在不足之处的原因所在。
三、公寓的学生工作开展模式探索
新形势下,公寓的学生工作必须以思想教育工作为核心,逐步由过去单纯的宿舍管理、生活服务向以教育、管理、服务、建设为统一体转变。
(一)建立统筹管理模式,使公寓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公寓的学生工作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如公寓服务、日常管理、公寓网络管理等都应该相互统一。要充分发挥公寓各个功能,单靠部门间的沟通难免显得单薄,工作效率也有待提高。因此,应明确一个部门负责大学生公寓的统一管理。
在公寓工作较早开展起来的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等高校,无一例外地都有一个机构对公寓各方面工作负有明确的管理职责。结合高校目前的实际,成立“大学生公寓工作指导小组”最为切实可行。小组组长由一名校级领导担任,小组成员应当为高校各相关部门第一负责人,如学生处处长、后勤处(集团)负责人、教务处长、网络管理中心负责人、保卫处处长等。这样就把以往各部门在公寓管理工作中默契性的协调转变为责任制的协调,也能从根本上提高公寓工作效率。
必须指出,这样的统筹模式并不是最终的形式,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种必要的过渡。毕竟,公寓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还是必须建立在职责划分科学、管理明细的基础之上,而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坚持以公寓思想教育为学生工作的核心
1.思想工作在公寓开展的必要性。公寓思想教育工作处在学生工作的核心地位,不过,在大学生公寓社会化趋势逐渐明朗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和定位思想教育工作在大学生公寓中扮演的角色仍然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大学生公寓的环境、服务质量如何,都将对他们学业、意志的培养和良好思想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学生受到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不同,同一大学生公寓中的学生个体在思想上存在明显差异,而且这样的差异会相互感染、影响。因此,必须加大政治思想教育的力度,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引导,提高其综合素质。其次,大学生与其他青年人相比,又有更为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个人意识与社会意识、独立意识与自立能力之间的不平衡。而学生的这些思想问题更容易在公寓中显露出来,所以,思想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公寓才能了解学生的问题,才能使工作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灌输上。
2.加强公寓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思想教育工作在公寓中该如何开展,采取怎样的载体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应该是整个公寓学生工作的关键。根据高校实际,我们应当采取以“党团为龙头、辅导员为依托、课余文化环境为阵地”的方式循序推进。
第一,加强公寓党团建设。大学生公寓在开展党团建设方面,具有传统班级无可比拟的优势,加强公寓的党团建设,无疑会为新形势下的党团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要在公寓中成立学生党支部,结合院、系党建工作,实行党员责任区制度,通过党员宿舍挂牌等具体形式,充分体现党员的带头作用。另外,要成立共青团工作委员会,以寝室、楼层为单元组成团的基层组织,每栋楼可成立团总支,以楼栋活动室以及文化场所为舞台,利用大学生公寓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公寓贴近学生的优势,开展生动活泼的团组织活动。
第二,政治辅导员进公寓。大学生公寓对学生思想的重要影响决定了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辅导员必须深入公寓中,在公寓内与学生进行交流,增进与学生的了解,处理在公寓中显露出来的学生思想问题。
从客观要求而言,这样的思想教育形式需要辅导员和学生生活在一起。但政治辅导员的职责并非单一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还包括烦琐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奖、贷、补、助、勤,处理突发事件等。辅导员精力毕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简单要求辅导员进公寓,结果往往只会成为良好的愿望。
因此,政治辅导员进公寓,将思想工作落到实处,客观上要求学校将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据调查,高校部分院系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尝试。如有的高校在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设立导师、班主任负责制,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导师和班主任。导师由其相关专业教师担任,负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指导。班主任由责任心强的老同志担任,负责协助辅导员进行日常事务管理。这样就为辅导员进行公寓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精力支持。
无论如何,思想工作在公寓的开展的确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从以院系为单元向以大学生公寓为单元的思想教育模式的转变只能是渐进的。我们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本校实际的办法。
第三,创建积极的精神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环境。大学生公寓是一个开放式的、具有多重功能的学习、生活、活动系统。公寓良好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需要其中每一个个体共同去创造,创造的过程本身就是思想教育得到实现的过程。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健康丰富的课余文化活动对学生所起到的教育意义往往大于说教式的思想教育方式。在公寓开展文化活动有着其他活动无法企及的优势,大学生公寓活动室为这样的活动提供了硬件支持,公寓贴近学生的特点更让它能充分发挥作用,在公寓中开展的文化活动所起的作用并不只限于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还能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四,在网络信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将是公寓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根据我们抽样调查,学生上网以查找资料为主的仅占20%,聊天的占37%,玩网络游戏的占43%。防止“网络海洛因”对学生身心的毒害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内容。
针对这一现象,要在公寓推进“健康上网工程”,通过网络加强公寓与公寓之间、思想工作者与学生之见的交流,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网上思想教育工作。
(三)实施参与式管理,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以往大学生公寓大多采取专政式的管理,学生很少参与到管理当中,一直都充当着被管理者的角色。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方式严重打击了大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甚至导致其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形成一种消极、顽固的群体意识,给我们的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参与式的管理模式,實际上就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生公寓的管理当中,充当公寓管理的主人,引导学生在公寓中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形成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良好公寓氛围。这样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还可以让我们的公寓管理更加人性化,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考虑到高校目前的情况,可以在大学生公寓中成立“学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寓部分日常管理服务职能。
(四)突出公寓服务职能,实现公寓服务多元化
对生活在公寓中的大学生而言,公寓建设如何,生活服务质量如何,对其个人意志的培养和将来的个人发展都有巨大影响。公寓服务职能到位将是公寓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
在大学生公寓日益社会化的同时,其服务职能也在向社会化发展。从各高校的情况看,公寓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笔者认为,在大学生公寓服务职能社会化的同时,让其尽量多元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才能保障公寓服务的全面化,而服务职能多元化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在公寓中实现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保证其质量。
高校这方面可以说才刚刚起步,目前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提高其社会化、多元化的程度,而在于要在当前的水平上尽可能提高公寓内学生对这样一种单一化服务的监督力度,从学生监督方面保障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公寓 学生工作模式 思想教育
[作者简介]马天云(1965- ),男,山东利津人,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赵汉杰(1967- ),男,河北沧州人,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山东烟台264025)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7-0172-02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不断完善和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公寓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在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及高校社会化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大学生公寓的学生管理已经提升到整个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中。目前,大多数教师对大学生公寓缺乏全面的理解,简单地将大学生公寓等同于学生居住的地方,忽视了其对学生政治思想、综合素质建设方面的重大作用。单就社会化形式而言,大学生公寓建设的融资途径可以社会化,公寓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也可以社会化,但在当前的形势下,将公寓对学生政治思想、综合素质的培养功能也社会化显然不切实际。因此,加强大学生公寓的全方位管理,调整原有的学生工作模式势在必行。
一、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新特点及公寓的重要性
由于高校实行的是学分制教学,学生自主选择学分和任课教师,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时间的权利增大。同时,随着后勤社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一)“同班不同学、同宿不同班”的现象比较普遍,班级概念淡化
由于学生相对自主地选择上课时间及课程,同班学生的必选课程和选修课程均可选择不同教师任课,上课时间也不尽相同。以往以班级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被打破,传统意义上的院系、年级、班级概念逐渐被淡化、模糊,在此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漸减弱。
(二)学生的主要学习、生活场所转移到了大学生公寓
从时间上看,除去上课时间,学生的课外学习、文化生活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公寓里。由于高校扩招,教室明显不足,尤其在期末复习时期,学生很难找到固定教室进行自习。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公寓便成为学生学习、陶冶情操的主要场所,同时,学生的思想问题、突发事件大部分会在公寓中显露出来。可见,随着学分制的实施和后勤社会化的推进,大学生公寓对学生的重要性愈加明显。
二、高校现有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部门是学生(部)处、团委,具体由各院系团总支、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实施,院系的学生工作在整个体系中处在最直接、最基础的环节。这种模式本质上建立在以院系、年级、班级为单元的基础之上,但在班级概念越来越淡化的今天,这样的模式显然已经力不从心。因此,在大学生公寓重要性凸显的今天,学生思想工作必须紧紧同公寓相结合,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将思想工作落实到公寓,这是唯一的出路。
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教学管理、日常管理、生活服务等均在学生工作范围内。学生在高校,除了学习外,生活服务更与他们息息相关。据了解,学生在宿舍的几乎所有相关事宜均由后勤部门在具体负责。作为思想工作重要阵地的大学生公寓,必须注入思想教育的内涵,并且必须和生活服务、公寓建设等配套实施,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思想教育的价值。
毋庸讳言,处在学生工作中心地位的学生(部)处、团委对此鞭长莫及,这便是现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与大学生公寓脱节的最直接原因,也是我们现有公寓学生工作存在不足之处的原因所在。
三、公寓的学生工作开展模式探索
新形势下,公寓的学生工作必须以思想教育工作为核心,逐步由过去单纯的宿舍管理、生活服务向以教育、管理、服务、建设为统一体转变。
(一)建立统筹管理模式,使公寓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公寓的学生工作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如公寓服务、日常管理、公寓网络管理等都应该相互统一。要充分发挥公寓各个功能,单靠部门间的沟通难免显得单薄,工作效率也有待提高。因此,应明确一个部门负责大学生公寓的统一管理。
在公寓工作较早开展起来的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等高校,无一例外地都有一个机构对公寓各方面工作负有明确的管理职责。结合高校目前的实际,成立“大学生公寓工作指导小组”最为切实可行。小组组长由一名校级领导担任,小组成员应当为高校各相关部门第一负责人,如学生处处长、后勤处(集团)负责人、教务处长、网络管理中心负责人、保卫处处长等。这样就把以往各部门在公寓管理工作中默契性的协调转变为责任制的协调,也能从根本上提高公寓工作效率。
必须指出,这样的统筹模式并不是最终的形式,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种必要的过渡。毕竟,公寓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还是必须建立在职责划分科学、管理明细的基础之上,而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坚持以公寓思想教育为学生工作的核心
1.思想工作在公寓开展的必要性。公寓思想教育工作处在学生工作的核心地位,不过,在大学生公寓社会化趋势逐渐明朗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和定位思想教育工作在大学生公寓中扮演的角色仍然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大学生公寓的环境、服务质量如何,都将对他们学业、意志的培养和良好思想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学生受到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不同,同一大学生公寓中的学生个体在思想上存在明显差异,而且这样的差异会相互感染、影响。因此,必须加大政治思想教育的力度,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引导,提高其综合素质。其次,大学生与其他青年人相比,又有更为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个人意识与社会意识、独立意识与自立能力之间的不平衡。而学生的这些思想问题更容易在公寓中显露出来,所以,思想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公寓才能了解学生的问题,才能使工作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灌输上。
2.加强公寓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思想教育工作在公寓中该如何开展,采取怎样的载体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应该是整个公寓学生工作的关键。根据高校实际,我们应当采取以“党团为龙头、辅导员为依托、课余文化环境为阵地”的方式循序推进。
第一,加强公寓党团建设。大学生公寓在开展党团建设方面,具有传统班级无可比拟的优势,加强公寓的党团建设,无疑会为新形势下的党团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要在公寓中成立学生党支部,结合院、系党建工作,实行党员责任区制度,通过党员宿舍挂牌等具体形式,充分体现党员的带头作用。另外,要成立共青团工作委员会,以寝室、楼层为单元组成团的基层组织,每栋楼可成立团总支,以楼栋活动室以及文化场所为舞台,利用大学生公寓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公寓贴近学生的优势,开展生动活泼的团组织活动。
第二,政治辅导员进公寓。大学生公寓对学生思想的重要影响决定了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辅导员必须深入公寓中,在公寓内与学生进行交流,增进与学生的了解,处理在公寓中显露出来的学生思想问题。
从客观要求而言,这样的思想教育形式需要辅导员和学生生活在一起。但政治辅导员的职责并非单一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还包括烦琐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奖、贷、补、助、勤,处理突发事件等。辅导员精力毕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简单要求辅导员进公寓,结果往往只会成为良好的愿望。
因此,政治辅导员进公寓,将思想工作落到实处,客观上要求学校将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据调查,高校部分院系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尝试。如有的高校在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设立导师、班主任负责制,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导师和班主任。导师由其相关专业教师担任,负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指导。班主任由责任心强的老同志担任,负责协助辅导员进行日常事务管理。这样就为辅导员进行公寓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精力支持。
无论如何,思想工作在公寓的开展的确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从以院系为单元向以大学生公寓为单元的思想教育模式的转变只能是渐进的。我们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本校实际的办法。
第三,创建积极的精神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环境。大学生公寓是一个开放式的、具有多重功能的学习、生活、活动系统。公寓良好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需要其中每一个个体共同去创造,创造的过程本身就是思想教育得到实现的过程。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健康丰富的课余文化活动对学生所起到的教育意义往往大于说教式的思想教育方式。在公寓开展文化活动有着其他活动无法企及的优势,大学生公寓活动室为这样的活动提供了硬件支持,公寓贴近学生的特点更让它能充分发挥作用,在公寓中开展的文化活动所起的作用并不只限于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还能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四,在网络信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将是公寓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根据我们抽样调查,学生上网以查找资料为主的仅占20%,聊天的占37%,玩网络游戏的占43%。防止“网络海洛因”对学生身心的毒害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内容。
针对这一现象,要在公寓推进“健康上网工程”,通过网络加强公寓与公寓之间、思想工作者与学生之见的交流,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网上思想教育工作。
(三)实施参与式管理,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以往大学生公寓大多采取专政式的管理,学生很少参与到管理当中,一直都充当着被管理者的角色。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方式严重打击了大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甚至导致其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形成一种消极、顽固的群体意识,给我们的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参与式的管理模式,實际上就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生公寓的管理当中,充当公寓管理的主人,引导学生在公寓中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形成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良好公寓氛围。这样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还可以让我们的公寓管理更加人性化,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考虑到高校目前的情况,可以在大学生公寓中成立“学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寓部分日常管理服务职能。
(四)突出公寓服务职能,实现公寓服务多元化
对生活在公寓中的大学生而言,公寓建设如何,生活服务质量如何,对其个人意志的培养和将来的个人发展都有巨大影响。公寓服务职能到位将是公寓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
在大学生公寓日益社会化的同时,其服务职能也在向社会化发展。从各高校的情况看,公寓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笔者认为,在大学生公寓服务职能社会化的同时,让其尽量多元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才能保障公寓服务的全面化,而服务职能多元化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在公寓中实现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保证其质量。
高校这方面可以说才刚刚起步,目前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提高其社会化、多元化的程度,而在于要在当前的水平上尽可能提高公寓内学生对这样一种单一化服务的监督力度,从学生监督方面保障服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