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两者相互影响。就理论层面而言,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的联动逻辑包括环形、主体间性和层次耦合三方面。就实践来说,两者在联动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发展脚步不一致、偏离预定轨道与应对措施欠缺等。因此,应该建构两者联动发展的立体路径,促进合作互利的深度联动。
[关键词]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协同联动 立体路径
[作者简介]魏丹(1982- ),男,河南泌阳人,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16-0031-04
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联千丝万缕,职业教育通过对人才的培育,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发展又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资支持。本文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两者的关系,同时创建了立体式联动路径,以促进两者的融合互利发展。
一、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联动逻辑的多角度认知
如果将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分开考虑,两者均是单独的体系。环形逻辑应是两者关系的一种展现。假若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分析,这个整体中的各主要因素之间则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也应体现主体间性逻辑和层次耦合逻辑。
1.环形逻辑。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是两个不同的部分,由于构造不同,具备的功效也不同,所以在相互作用时的关系较为繁杂。如果用整体的视角分析,则会发现两者呈现出的连通关系是以资本作为中间介质的环形逻辑。第一,从职业教育受地区经济影响的角度来说,区域经济为职业教育投入较多的物质和资金,以推动其顺利运行和良性发展。第二,从职业教育对地区经济造成影响的角度来说,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和提升劳动力技能的重要使命。第三,职业教育不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以及对人才深层潜力的挖掘,使得人才的质量更优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职业教育对劳动力资源的深度培养和劳动力资本的不断输出,区域经济得到劳动力资本的逐渐投入,进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2.主体间性逻辑。企业、政府与院校是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的联动主体,而人才是各主体间的连接纽带。如果把人才看作某一类商品,那么学校就充当了商品制造者和加工者的角色,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则通过人才商品的供应来体现。与此对应,企业充当着商品消费者的角色,消费学校制造加工出来的商品,提升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人才商品是衔接企业与院校的纽带,促使两者形成了供需关系。但是,学校提供的人才商品与企业的需求并不能完全对应,双方必须就人才商品的制造加工方向达成共识并相互协作。所以,为了打好维持长期供需关系的根基,学校和企业必须深度协作。人才商品从创建加工到被企业运用,必须通过市场流转才能完成。尽管市场不是联动的主要部分,但它促进了商品的流动利用,借助协调与满足基础需求而起着协助性功效。此外,政府决定着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其通过政策制定,从整体层面对人才培养进行引导与支持等,同时通过收取其他主要参与者提供的有价值信息,修改政策方针,以促进联动发展。
3.层次耦合逻辑。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都由多个部分结合而成,其中,关联的部分和主体层之间形成了庞杂的体系。职业教育的发展一直受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也离不开院校和企业的协同合作,因此,政府、学校和企业是主体层。同时,由于经济发展自始至终都需要技术、资金、市场、人才等的支持,而且只有区域内特有的主要资源才能体现该区域的发展特色,因此,影响发展的关键因素即人才、资源与技术。人才是联系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两个层面的桥梁,与学校、企业、资源和技术共同形成了交织关联,进而由于三线相互结合而形成了“面”。而这些“面”,即人才与学校、企业、资源和技术共同形成的各种交错关系,在人才缔造过程中的功效完全不同,所构成的关联也大不相同,比如合作面、开发面、利用面和保障面的关联。因此,主体层与关键部分组成的关联,同时与多种关系相互结合,进而形成主体层面和关键部分之间的层次耦合逻辑关系。
第一,合作面。它主要指院校、企业和人才之间的关联。只有院校和企业展开深入协作互助,才能制造加工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商品。第二,开发面。为了与地区经济发展达成更好的融合,学校要充分利用地区的全部优质资源,设置相应的专业,培养出与区域资源相适应的优秀人才。同时,还要按照所处地区的优势技术,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技术创新与升级。第三,利用面。企业通过选择人才来开拓和运用本地区所具有的优质资源,以减少运营成本,进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此外,企业对在职人员的技能培训有助于推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第四,保障面。主要指政府、人才、資源以及政府、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交织关联。尽管政府未直接作用于人才、资源和技术,但可以通过修改政策法规和政策调控等手段,协助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进而实现技术创新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二、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的现实状况
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的联合运动发展,是一种预期的最完满情境,但在实际发展中,两者的联动距离理想状态还有一段差距,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逐一破解。
1.两者联动发展的步伐不一致。首先,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的开设和地区经济的产业构造组成上未能相互对应。由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本就落后,在开设课程专业时没有合理考察市场,一味追求热点,使得地区内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出现脱节。其次,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结构布局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技术结构不能对应。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新月异,很多地区的产业形势都已经发生很大转变,相应的技术也逐渐走向尖端。经济技术层次的不断提高,使得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条件也产生极大改变,但在现实中,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符合企业的需求标准。最后,职业教育在招生方面与地区经济的格局构造未能良好对应。有些地区经济市场的格局较大,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但该地区的部分院校在招生时却未考虑这些问题。而地区落后又使得院校更难招收高素质学员,导致该地区的职业教育提供的人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协同联动 立体路径
[作者简介]魏丹(1982- ),男,河南泌阳人,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16-0031-04
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联千丝万缕,职业教育通过对人才的培育,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发展又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资支持。本文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两者的关系,同时创建了立体式联动路径,以促进两者的融合互利发展。
一、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联动逻辑的多角度认知
如果将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分开考虑,两者均是单独的体系。环形逻辑应是两者关系的一种展现。假若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分析,这个整体中的各主要因素之间则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也应体现主体间性逻辑和层次耦合逻辑。
1.环形逻辑。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是两个不同的部分,由于构造不同,具备的功效也不同,所以在相互作用时的关系较为繁杂。如果用整体的视角分析,则会发现两者呈现出的连通关系是以资本作为中间介质的环形逻辑。第一,从职业教育受地区经济影响的角度来说,区域经济为职业教育投入较多的物质和资金,以推动其顺利运行和良性发展。第二,从职业教育对地区经济造成影响的角度来说,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和提升劳动力技能的重要使命。第三,职业教育不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以及对人才深层潜力的挖掘,使得人才的质量更优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职业教育对劳动力资源的深度培养和劳动力资本的不断输出,区域经济得到劳动力资本的逐渐投入,进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2.主体间性逻辑。企业、政府与院校是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的联动主体,而人才是各主体间的连接纽带。如果把人才看作某一类商品,那么学校就充当了商品制造者和加工者的角色,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则通过人才商品的供应来体现。与此对应,企业充当着商品消费者的角色,消费学校制造加工出来的商品,提升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人才商品是衔接企业与院校的纽带,促使两者形成了供需关系。但是,学校提供的人才商品与企业的需求并不能完全对应,双方必须就人才商品的制造加工方向达成共识并相互协作。所以,为了打好维持长期供需关系的根基,学校和企业必须深度协作。人才商品从创建加工到被企业运用,必须通过市场流转才能完成。尽管市场不是联动的主要部分,但它促进了商品的流动利用,借助协调与满足基础需求而起着协助性功效。此外,政府决定着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其通过政策制定,从整体层面对人才培养进行引导与支持等,同时通过收取其他主要参与者提供的有价值信息,修改政策方针,以促进联动发展。
3.层次耦合逻辑。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都由多个部分结合而成,其中,关联的部分和主体层之间形成了庞杂的体系。职业教育的发展一直受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也离不开院校和企业的协同合作,因此,政府、学校和企业是主体层。同时,由于经济发展自始至终都需要技术、资金、市场、人才等的支持,而且只有区域内特有的主要资源才能体现该区域的发展特色,因此,影响发展的关键因素即人才、资源与技术。人才是联系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两个层面的桥梁,与学校、企业、资源和技术共同形成了交织关联,进而由于三线相互结合而形成了“面”。而这些“面”,即人才与学校、企业、资源和技术共同形成的各种交错关系,在人才缔造过程中的功效完全不同,所构成的关联也大不相同,比如合作面、开发面、利用面和保障面的关联。因此,主体层与关键部分组成的关联,同时与多种关系相互结合,进而形成主体层面和关键部分之间的层次耦合逻辑关系。
第一,合作面。它主要指院校、企业和人才之间的关联。只有院校和企业展开深入协作互助,才能制造加工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商品。第二,开发面。为了与地区经济发展达成更好的融合,学校要充分利用地区的全部优质资源,设置相应的专业,培养出与区域资源相适应的优秀人才。同时,还要按照所处地区的优势技术,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技术创新与升级。第三,利用面。企业通过选择人才来开拓和运用本地区所具有的优质资源,以减少运营成本,进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此外,企业对在职人员的技能培训有助于推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第四,保障面。主要指政府、人才、資源以及政府、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交织关联。尽管政府未直接作用于人才、资源和技术,但可以通过修改政策法规和政策调控等手段,协助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进而实现技术创新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二、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的现实状况
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的联合运动发展,是一种预期的最完满情境,但在实际发展中,两者的联动距离理想状态还有一段差距,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逐一破解。
1.两者联动发展的步伐不一致。首先,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的开设和地区经济的产业构造组成上未能相互对应。由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本就落后,在开设课程专业时没有合理考察市场,一味追求热点,使得地区内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出现脱节。其次,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结构布局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技术结构不能对应。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新月异,很多地区的产业形势都已经发生很大转变,相应的技术也逐渐走向尖端。经济技术层次的不断提高,使得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条件也产生极大改变,但在现实中,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符合企业的需求标准。最后,职业教育在招生方面与地区经济的格局构造未能良好对应。有些地区经济市场的格局较大,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但该地区的部分院校在招生时却未考虑这些问题。而地区落后又使得院校更难招收高素质学员,导致该地区的职业教育提供的人才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