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联网金融监管比较及启示:一个比较金融学框架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tian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较传统金融而言,互联网金融的诞生风险更加异化,它的高传染性、快速转化性给各国金融监管带来了棘手的难题,在不抑制金融创新的同时该如何监管、怎样监管是各监管层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运用比较金融学框架九大要素,将比较金融学研究范式拓展到了新金融领域,在统一框架下对比中美两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实践.基于此,通过两国监管异质性得到启示并提出政策建议:一是在一致性原则下协调机构监管与行为监管;二是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综合性消费者保护机制;三是修订现行金融法规,增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制基础;四是提升宏观审慎监管,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五是建立健全征信体系,完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六是建立大数据、传统监管双线体系,提升金融监管科技能力.
其他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具有悲剧崇高意识的历史哲学家,同时也是颇具喜剧反讽意识的历史批判家.在现代喜剧理论史上,黑格尔从绝对理性精神的历史逻辑运行出发,推衍出喜剧美学理论学说.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性地颠倒、继承和改造了黑格尔逻辑先在论的喜剧历史观,以其宏阔的“世界历史意识”和崭新的历史哲学思维方式,在“历史的”与“美学的”双重视域中,阐发了“历史的喜剧性与喜剧的历史性”问题,重新审视历史进而重新审视传统喜剧理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喜剧美学观,赋予喜剧美学理论以全新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
明朝在广西庆远府境内设立永顺长官司,是出于稳定地方形势的需要,曾经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入清之后,永顺长官司的治理逐渐失控,促使清廷对当地的行政区划和军事部署重新进行调整.此次事件也属于乾隆初期征服苗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廷通过平定此次起事,不仅震慑了周边地区的非汉族群,而且加强了对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控.
奏议作为臣子向君主陈述政治观点的重要载体,既具有一般政论文的文体特征,又在叙事方式和话语策略上有其特殊性.在北宋面向“三代之治”的政治诉求和新旧党争的政治背景下,“先王”及其相关历史事实成为奏议的重要说理证据.肇始于西周的“先王”叙事,至战国末年完成了神圣化和形而上学化的过程.北宋奏议作者在此基础上对“先王”叙事进行话语改造,一方面通过理论阐释和制度设计,使“先王之政”更加符合现实国家治理目标;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的话语策略,赋予其伦理优势和情感力量,从而形成与事实证据相表里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北宋“先王”叙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关乎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面临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风险、非主流意识形态侵占主流意识形态空间的风险、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不足的风险和网络意识形态共同体建设不到位的风险.因此,在厘清网络意识形态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与之相对应的风险防范化解理路,全方位应对西方网络意识形态渗透、夯实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多维度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立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共同体.
专记是县级综合年鉴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资料性文献,是县鉴资料中的“耀眼明星”.特色、典型、高成色是专记的鲜明个性.与条目相比,具有资料的地位不同、记述的时限不同、叙事的深度不同等特点.而围绕专记的个性、特点,做好选题规划、广泛收集资料、明确责任单位、做好统稿工作是专记编纂成败的关键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过程中,管理人员职能角色的复杂性增加,竞争加剧,关注管理人员的组织承诺和情绪劳动有助于提高管理人员忠诚度,降低离职率,改善工作情绪管理,减少情绪耗竭.通过对北京地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从政治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研究视角,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组织承诺对情绪劳动的影响分析,探索组织承诺各维度对情绪劳动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组织承诺显著正向影响情绪劳动;感情承诺显著负向影响表层表现,显著正向影响自然表现;理想承诺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美关系已转向战略竞争.以此为基点,通过量化中美之间的不对称相互依赖关系,揭示中美贸易摩擦背后的经济相对权力转化过程对两国贸易秩序的影响.选取APEC成员作为样本,基于2010—2019年各经济体间双边经贸数据开展实证分析,运用Hausman-Taylor估计方法和面板probit模型探讨经济权力差距与贸易自由度之间是否存在“U”形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权力差距与贸易自由化程度之间的确存在较为显著地“U”形相关关系,两国权力十分相近或相差甚远时都有利于促进贸易.不对称依赖
全面抗战时期,广西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建设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绩.与此同时,广西出版了一大批颇具特色的历史出版物.这些地方历史文献,充分展现了抗战时期广西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历史发展状况,尤其是广西的三位一体制、三自政策与广西建设、广西县政建设、广西民团、广西银行等方面的建设成就,形成了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广西地方专题文献.
政策认同是政策高品质快速变现的前提条件.从政策认同到政策变现,这中间显然不是一个“自动滑道”,而是具有相应的逻辑链条.为解释政策认同如何促成政策变现,基于“结构—行动者”交互理论,对“耿车绿色转型”政策执行过程展开追踪分析.研究发现,政策认同和政策有效变现之间存在一个“恰适性联结”机制,该机制由“同意制造、复合遵从、合作参与和制度化”四个有机互动的部件构成.基于“恰适性”逻辑的“主体联结”,使得政策执行安排对执行情景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有效化解了政策执行阻力,推动了政策高品质快速变现.
桂林市临桂区南边山镇钱村崩山中医药石刻为广西目前所仅见的两处古代医药摩崖石刻之一,颇受研究者关注,但未详其具体年代、内容与出处.经过考察、录文与分析,推断此石刻镌刻于清代晚期,且应为1846年后,可从石刻用字、涉及名物、验方出处三方面考证.此石刻的内容主要是分门别类的验方,残存近1240字,涉及病(症)约20种,提供验方约30种,这些验方出自清代的《验方新编》.此清代中医药石刻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珍贵文物、地方历史文化的可贵见证、中医学知识传播的生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