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医疗单位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探讨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b16591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的诊断才是合理用药的基础
  
  确定正确的病原菌是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先决条件。在开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采取各种有关标本(如血常规、痰培养、尿常规、胆汁、脑脊液及各种体液)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并作细菌药敏试验;同时保留细菌样本,以便需要时做联合药敏试验。
  而在医疗设施较差的基层医疗单位要达到这一标准就显得很困难。为此我们认为医疗主管部门或所属主管部门对这些基层单位应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备及监管力度,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社区医疗、乡(村)镇卫生院、个体诊所走联合办医之路,这样既减轻这些单位或个人达到要求的经济负担,又加强了基础检查设备的配置,不但改善就医环境,而且更有利于疾病的正确诊断,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高效性。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选药
  
  基层医疗单位医师、药师必须熟知抗菌药物的抗菌谱、适应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动学特点、禁忌证等。在病原菌检查和药敏试验未获结果前,可根据临床诊断推测最可能的病原菌,开始经验治疗,选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其抗菌谱、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源、药品价格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
  当明确了致病原时,则根据临床用药效果,参考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进行循证目标治疗。有些基层医疗单位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原则,以至贻误病情,并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因为每一种抗菌药物都有其适应证。
  
  应用抗菌药物要注意病人的机体状态
  
  考虑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前提。新生儿体内药物代谢的酶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于成人,他们正处于机体发育和快速生成阶段,其血浆蛋白结合药物的能力较低,肾小球滤过率较低,多数抗菌药物尤其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的排泄较慢,故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抗菌药物的用量时,其血药浓度尤其游离药物浓度比年长儿童和成人高,药物半衰期也会延长。
  老年人体质较弱,其肝肾功能及组织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日趋减退,血浆蛋白结合药物的能力较青壮年低,故使用相同剂量抗菌药物后血药浓度较青壮年高,药物半衰期也延长,故老年人应用抗菌药物,尤其磺胺类、氨基糖苷类等肾毒性药物时,用量宜偏小,并根据肾功能检测情况随时调整剂量,尽可能定期监测血药浓度,确保安全。
  孕妇肝脏易受药物损害,故避免采用有药损的药物,如依托红霉素可导致血清转氨酶升高或胆汁瘀积性黄疸,氨基糖苷类易进入胎儿循环,孕妇应用后可能损害胎儿听神经。
  
  预防或局部应用抗菌药物要严格控制或尽量避免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皮肤、黏膜等局部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因易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变态反应,避免将主要用于危重病人和多重耐药感染的全身用药供局部应用,特别是青霉素的局部使用应避免。主要供局部应用的抗菌药物有新霉素、杆菌肽、莫匹罗星、磺胺米隆等。
  严格控制预防用药范围,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有明确的指征,如用于预防昏迷、休克患者或清洁手术预防术后感染,往往徒劳无益。这一点即使在地区级以上大中型医院术后预防感染的现象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一般来讲,高级别抗菌药物的抗菌谱都较广,使用这些广谱抗菌药物很容易造成菌群失调,而且易引起耐药菌株形成。
  
  要考虑药物的吸收、分布等特性,以及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透过血脑屏障性能好的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素、青霉素、氨基西林等可用于中枢感染;而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不宜透过血脑屏障,则只适宜中枢以外的感染。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在尿液中浓度甚高,对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只要低剂量就有效。阿奇霉素血中浓度低,组织中浓度较高;而罗红霉素血中浓度高,在组织中浓度较低。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其一,抑制菌体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为繁殖期的杀菌剂(I),代表药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類;其二,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能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为静止期杀菌(II),代表药有多黏菌素类、制霉菌素、氨基糖苷类;其三,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为速效抑菌剂(III),代表药有 四环素类、氯霉素、大环内酯类;其四,影响核酸代谢,为全程杀菌剂(IV),代表药如利福平、喹诺酮类;其五,抑制叶酸类代谢,为慢效抑菌剂(V),代表药如磺胺类。
  
  掌握应用抗菌药物及其联合用药原则
  
  ①要严格按照临床诊断,细菌学诊断,体外药敏试验选用药物;要明确用药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是细菌的惟一指征,发热不明,病毒感染不要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剂量要适当,剂量过大或过小均
  不宜,过小起不了治疗作用,反而可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剂量过大如青霉素不仅浪费严重,且易诱发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及电解质平衡失调等不良反应;掌握联合用药指征,以期达到协同抗菌,减少不良反应,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以提高疗效。②临床一般联合应用两种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但要注意联合应用原则,(I)与(II)联用可使抗菌作用增强,产生协同作用;(I)与(III)联用产生拮抗作用,应避免这样的联用;(I)与(V)联用产生作用的相加,因此要注意剂量的调整;全程杀菌药可和其他四类联合使用。③联合用药适用于病原体不明的严重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或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耐药株感染,特别是院内感染;需长期用药并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如结核病,强化期治疗应采用四联、三联,巩固以二联为宜。 
  综上所述,基层医疗单位应提高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采用足够剂量,较长疗程,联合用药,有计划调整用药等措施。
其他文献
从制造商的角度研究制造商与供应商信息共享的程度。在前人对供应链信息共享程度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全新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对江铃汽车股份有
农业土壤环境是农业生产赖以生存的前提,农业土壤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本文运用GIS的交叉定位、逻辑查询、空间分析及空间数据库匹配等技术,建立基于GIS
文章通过几起案例的描述,对当前某地区蒸汽交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予以剖析,认为由于多种原因,该领域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其公平合理的不良因素制约着供热市场的健康发展。作者在
干服药片或药丸    不少人嫌吃药用温开水送服麻烦,或因当时没有开水,不论药片或药丸,采取干咽的方式,殊不知这种服药方法害处很多。因为许多药物对食管黏膜都有较强的刺激性,如四环素、阿司匹林、氯化钾、硫酸亚铁等,如果不用温开水送服而是干咽,药物有可能停留在食管内,造成食管黏膜损伤,轻者发生浅表性溃疡,重者可致出血。所以,不论是药片还是药丸,都必须用温开水送服,至少要喝100ml水,以充分冲洗食管,避
摘 要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红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其主要症状。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治疗组在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及改善心电图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红花注射液    我科自2003年3月~2005
肺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在全球广泛流行,严重地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2位,80%的患者在农村,75%的患者为青年人,每年死亡13万人。结核病是我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肺结核病病程长、疗效慢、时间长,有很多患者未能全程治疗,导致机体产生耐药
目的:探讨提高超声诊断异常多胎妊娠患者的准确性和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采用超声诊断异常多胎妊娠的16例患者资料。结果:多胎妊娠异常明显高于单胎妊娠,大部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