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经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_f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经冠状动脉内溶栓给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STEMI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7例,均采取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治疗组则加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冠脉血流TIMI分级分布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指数均有所改善,而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氨基末端脑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对比,治疗组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对STEMI患者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经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和减少心肌受损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等发生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经冠状动脉内溶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053-0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一类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类型,也是引发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因素[1]。当前对STEMI以经皮冠状动脉溶栓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术中若血栓负荷超重,术后容易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情况,所以需要配合相关药物使用。注射液重组人尿激酶原是STEMI常用的治疗药物,其效果较好,对于减轻血栓的负荷和增加梗死的冠状动脉血流以及改善患者心肌灌注等有一定作用[2]。对此,本文旨在探究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经冠状动脉内溶栓给药对STEMI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和常规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效果加以对比,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STEMI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介于46~78 (58.62±2.45)岁;危险因素(部分患者同时存在高血压及糖尿病):吸烟18例,高血压20例,糖尿病15例;TIMI血流分级:0级25例,1级3例,2级4例,3级5例。治疗组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47~80(59.13±2.18)岁;危险因素(部分患者同时存在高血压及糖尿病):吸烟17例,高血压21例,糖尿病14例;TIMI血流分级:0级24例,1级4例,2级5例,3级4例。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临床表现以胸闷及胸痛为主,持续时间超过30 min,服用硝酸甘油后仍无缓解;(2)发病至进入医院就诊的时间不超过12 h;(3)有2个及以上相邻或相关导联ST段抬高;(4)有明确的经皮冠状动脉溶栓指征;(5)对本研究持有知情权且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1)心源性休克者;(2)有严重且无法纠正的快速型心律失常;(3)一年内有经皮冠状动脉溶栓术史,既往有主动脉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史;(4)患者无法耐受本组治疗;(5)拒绝随访及复查。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溶栓术前均常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片)300 mg和替格瑞洛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77;规格:90 mg/片)180 mg,同时给予普通肝素100~120 IU/kg静脉应用,术中静脉给予替罗非班(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165;规格:100 mL)0.5 mg,且每1 h追加1000 IU普通肝素。
  治疗组则在治疗过程中加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普佑克;厂家: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03)20 mg治疗,主要经导管选择性给予左冠状动脉或者右冠状动脉内进行注射,10 min内注射完毕。
  1.3 评价指标
  (1)T 血流分级:0级:无灌注,患者的血管闭塞远端无前向血流情况;1级:有一定渗透情况,但无灌注,使用造影剂部分可经闭塞处通过,但还不能充盈远端的血管;2级:部分有灌注现象,可见造影剂从闭塞处通过,且冠状动脉远端已经完全充盈,和正常冠状动脉对比,造影剂充盈和清除的速度比较慢;3级:完全灌注,造影剂完全且快速地充盈了远端血管,同时出现了快速清除反应。
  (2)观察对比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氨基末端脑肽前体(NT-proBNP)水平。其中,LVEF采用心脏超声进行诊断;NY-proBNP检测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进行离心处15 min,转速设置3000 r/ min,保留血清等待检测。使用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盒对血清NT-proBNP水平加检测。
  (3)统计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录至SPSS 23.0统计学软件包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采用Fisher χ2检验,当组间比较P<0.05时,证明差异具统计意義。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TIMI分级情况
  治疗前,两组TIMI分级分布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指数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LVEF、NT-proBNP水平
  两组LVEF、NT-proBNP水平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LVEF、NT-proBNP水平分别为(50.89±5.49)%、(1864.74±462.84)pg/mL;治疗组则分别为(51.69±6.12)%、(1782.84±538.16)pg/mL。两组LVEF、NTproBNP水平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   2.3 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两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对比,治疗组比对照组少(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的病理变化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了破裂及血栓形成,进而引发冠状动脉狭窄及闭塞。临床对一般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要点是尽快开通闭塞了的冠状动脉,以快速改善患者的心肌血氧供应,对濒死心肌进行有效挽救,从而缩小心肌坏死的范围[3-4]。
  因经皮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能够将闭塞的血管再次开通,是当前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有效方案之一,且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以使血流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复,但仍有部分患者即便开通冠脉也未能达到心肌再灌注标准,可称为慢血流或者无复流[5]。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的机制主要为冠脉出现了血栓与斑块碎片,对远端微循环产生阻塞作用[6-7]。对于STEMI治疗的关键也是尽早将梗死的血管开通,使其血流恢复和维持通畅,在对STEMI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溶栓术治疗时,为了有效减少慢血流和无复流现象,结合溶栓剂使用可发挥极大的作用[8]。
  有研究指出,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可以阻断血栓的形成,其中,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等对于抑制血栓的形成和促进血液循环有显著作用,但常规用药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9]。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作为一种比较常用的溶栓剂,也是一类尿激酶前体,具有起效快的特点,其进入患者机体之后,能够快速和激肽酶产生作用,能够选择性激活血栓纤维蛋白当中的纤溶酶原,但对游离纤溶酶原不产生激活作用,能够大大减少或避免细胞毒性、凝血系统过敏以及全身性出血等不良事件,提高冠状动脉的再通率[10]。
  本次研究对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取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治疗组则加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治疗后,两组血流指数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而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虽然两组LVEF、NT-proBNP水平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对照组少(P<0.05)。
  综上所述,对STEMI患者采用注射用重組人尿激酶原经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疗效显著,能够很好改善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减少心肌受损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等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利华,申圣春,向明钧.高负荷血栓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溶栓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4):6-7.
  [2] 李磊,李会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激酶原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介入治疗与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J].临床荟萃,2020,35(8):693-696.
  [3] 李坤鹏,赵翰文,龚敏.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冠状动脉内注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3):290-292.
  [4] 张顺仪,罗婷婷,袁丽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冠状动脉内溶栓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2):233-234.
  [5] 雷大洲,王岩,周凡,等.冠状动脉内应用尿激酶原溶栓联合PPCI对STEMI患者的即刻及长期疗效[J].中国急救医学,2019,39(3):238-241.
  [6] 贾建波.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对接受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122-124.
  [7] 潘建军,冯克丽,孟平平.PCI联合冠状动脉内溶栓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指标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5):27-29,32.
  [8] 张臻,郑金刚.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20,34(4):233-235.
  [9] 张文艳,刘寅,肖健勇,等.冠状动脉内溶栓结合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21(11):1146-1149.
  [10] 王庆,汪雁博,郝国贞,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再灌注治疗策略的疗效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27(9):510-51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气犯胃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02例肝气犯胃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根据患者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将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在对照组中进行实施,同时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相较于对照组(80.39%),明显更高,差异
【摘要】目的:探讨主管负责制在急诊抢救仪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20名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7月至12月期间作为干预前组,2020年1月至6月期间作为干预后组,干预前组进行常规抢救仪器管理,干预后组采用主管负责制管理,对两组急诊抢救仪器管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组仪器清洁良好、仪器摆放规范、使用记录完整、仪器保持完好次数明显较干预前组高(P<0.05);干预后组仪器保养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接受分娩的152例产妇。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产妇纳入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和简单指导,研究组则在康复护理中开展系统性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产妇自护能力评分、满意度、母乳喂养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摘要】艾滋病作为全球性传染病之一,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预防疫苗,一旦感染可对人们生理、心理带来极大应激,要求加强艾滋病患者护理干预。本文就近几年来针对艾滋病患者而提出的各种新兴护理措施作一综述,为艾滋病患者获得高效、优质、人性化护理服务提供借鉴。  【关键词】艾滋病;护理方法;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
【摘要】目的:探究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0例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为试验对象,以简单随机化法进行分组,40例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为对照组,同时间段40例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为观察组,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照组仅给予喹硫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
【摘要】目的:对于分诊导诊护理纠纷出现的主要原因和防范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门诊病人60例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根据所选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加以分组,给予其中一组病人分诊导诊常规护理,共计30例纳入到对照组,给予剩余一组病人分诊导诊强化护患沟通技巧,共计30例纳入到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的门诊挂号等待时间、检查等待时间、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纠纷出现情况。结果:研究组
【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管理在急诊孕产妇接诊急救工作中的應用框架思路构建。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急诊孕产妇,由于开展护理对策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比对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护理管理,每组47例。结果:实验组接诊时间与急救时间均低于比对组,相互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实验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低于比对组,相互比较,存在差异性(P<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管理。方法:采用本院急诊药房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接收的62例患者用药案例进行研究,其中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的患者用药案例为对照组;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的患者用药案例为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急诊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研究组则分析对照组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随后使用针对性管理措施,对两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清胃活血汤联合法莫替丁应用于治疗急性胃炎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内科接诊的急性胃炎患者中抽取76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急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胃活血汤治疗,对比两组急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急性胃炎患者接受清胃活血汤联合法莫替
【摘要】目的:研究穴位贴敷联合艾灸在小儿支气管哮喘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6例小儿支气管哮喘康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8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穴位贴敷联合艾灸,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和1.s.用力呼气量(FE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