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朝圣·献祭r——《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仪式叙事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ogovo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仪式是罗曼·罗兰代表作 《约翰·克利斯朵夫》(1912)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叙事表现.它从人物的世俗行为到传统心理,从社会的价值观念到风俗习惯,呈现出整个社会的信仰与风貌,以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差异.仪式不仅贯穿了克利斯朵夫的一生,也呈现出19世纪初期,即法国进入资本主义极速发展时期,布尔乔亚与贫苦百姓之间不可调和的深刻矛盾.但问题在于,经济条件的巨大差异并不意味着仪式、信仰等也要与阶层相适应,在崇高的信仰和道德面前,贵族并不比贫民更高贵,相反,如克利斯朵夫般真诚、善良而勇敢的人,才是每一场仪式中最为真诚的参与者.克利斯朵夫命运多舛的人生是修心的苦行之旅,是为音乐艺术献祭的一生,更是踏在荆棘路上的朝圣.如果不从仪式的角度进行剖析,便很容易与作品精神中的“虔诚”失之交臂.
其他文献
摘要: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给传统文化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宣传方式,将App作为平台,融入新闻、视频及直播等新媒体形态,借助抖音、微博等受众面广的宣传手段,进一步提升宣传的覆盖面和效率,进而让广大群众的文化内涵得到切实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宣传进行探究。  
佐多稻子  日本著名女作家佐多稻子(1904—1998)度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人生,其创作生涯长达50余年,历经大正民主主义时期、日本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时期以及战后重建时期。贯穿其整个创作生涯的是其对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但是,不同的时代思潮对佐多稻子创作的影响也显而易见,时代的烙印决定了这位“独立女性”是在彷徨中前行的。  从佐多稻子经历的时代变换及其发表的作品来看,其创作生涯大致可分为三
期刊
法国印象主义大师克劳德·莫奈(1840—1926)对大自然的偏爱与浓厚兴趣体现在他对作品精妙的细节处理上,他的作品对推动19世纪的印象派运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今仍让世界
期刊
海外华人纪录片创作者是中国故事的重要讲述者之一。自1989年崔明慧凭借《谁杀了陈果仁?》获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后,海外华人群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纪录片创作者,如杨紫烨、范立欣、张侨勇等。创作者身份的特殊性以及题材选择上的偏好,使得这类纪录片在国际电影节中崭露头角时,无可避免地与国族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由此,海外华人纪录片逐渐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重要视角,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纪
期刊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立秋三候分别为“凉风至”“白露降”和“寒蝉鸣”.前两候与自然界气候变化有关,第三
期刊
“大家”阅读  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 《世界文化》的初衷。【“大家”阅读】每期将甄选优秀公众号上所汇聚的中文圈知名学者、专栏作家的最新文章,与读者分享“大家”眼中的“世界文化”。  如今,埃及首都开罗的大都会区,人口已突破
期刊
两次流浪他乡rn中亚历史上最卓越的文学大师尼扎米丁·阿里舍尔· 纳 瓦依(Nizamiddin Alisher Navoi,1441—1501)诞生于赫拉特(今属阿富汗城市).“纳瓦依”(音译)是他用察合
期刊
想穿另一套制服的间谍rn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奥列格 · 佩尼科夫斯基 (1919—1963)变节的,没人知道.在成为西方情报员之前,佩尼科夫斯基在苏联情报机构仕途得意.从炮兵学校毕业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要求。文化(群众艺术)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机构,肩负着为百姓提供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长春市群众艺术馆结合长春市公共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以立足百姓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文化(群众艺术)馆的职能
“出洋肄业”“游学”与“留学”rn出国深造,今天称之为“留学”.但在清末,却名称繁多.最早官派留学生是从1872年至1875年间派遣幼童赴美留学,但当时并没有使用“留学”一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