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陕西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路径对策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gl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也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臻待解决,例如城市空间分布不合理,城市建设缺乏特色等。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国家政府提出了以一种新的理念开展城镇化,即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而特色小镇正是新型城镇化道路中一次实践,有利于解决城镇化中的问题。本文对陕西省特色小镇的建设进行分析,得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
  一、前言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也在逐步发展,城镇化水平虽然得到了提升,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乡建设缺乏特色、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其中以人为本是城镇化的本质属性。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尝试性实践,其建设目标与新型城镇化的理念有所重合,均强调以人为本、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特色小镇的建设将会对解决传统城镇化产生的问题有些良好的表现。但是,目前陕西省特色小镇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为其提出科学且具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新型城镇化研究
  当前国外学者对小城镇的研究主要在城市理论上,学者从集聚经济研究入手展开研究[1](Handeson,1986);而新经济地理认为城市发展要注重市场规模经济的作用[2](Rugman,1991);新城市主义则认为城市的协调发展需要加强对环境的重视,同时要将视角从经济发展放到以人为本 [3](Lejeune,1993)。在此基础上,关于小城镇的研究探讨上,学者有从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4](Bradbury & Kirkby,1996;Mayer & Knox,2010)以及目前存在著的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5](Wirth P,2016)。
  传统城镇化虽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城镇化水平的增长,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因此,国家提出了要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国内目前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内涵界定,有学者认为新型城镇化是城镇化的转型发展,是由城市优先发展到城乡协调发展[6](仇保兴,2012);二是指标构建,当前国内学者对于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研究较典型的成果主要有:《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主要从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4个方面,选取18项指标构建城镇化指标体系;有学者在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城乡一体化、创新与研发为子系统的评价体系[7](王新越、秦素贞,2014);三是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多元城镇化动力、制度与要素推进[8](宁越敏,1998)、内生与外力作用[9](仝德,刘涛2013)、“自上而下”[10](陆大道,2013)推动等观点;四是发展模式,学者有从地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总结 [11](李彦东,2013)与从产业角度提总结[12](谢路遥,2013)。
  (二)特色小镇研究
  在小城镇的研究上,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与环境问题研究,在一些发达国家例如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小城镇出现了经济衰退等现象,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13]。二是社会问题研究,例如,对意大利小城镇住房市场危机与城市密度的研究[14]。三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小城镇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前,经历了恢复发展、波动发展以及停滞不前,改革开放后,小城镇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15](邹远修,2003)。费孝通(1983)提出了小城镇的发展要依靠当地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带动,国内开始对小城镇进行研究[16];学者从规模经济和市场经济角度进行探讨,认为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17](茅于轼,2000);在动力机制的研究上,有学者提出小城镇的建设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以促进其发展 [18](赵民,1996);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有学者认为小城镇的建设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等原则[19](王英,2003);产业结构方面,学者认为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产业结构 [20](王微微,2005)。此外,有学者关注小城镇发展困境及误区,并给予相关解决对策 [21](石忆邵,2013),也有学者认为小城镇的特色将会是它们发展的重要基石,他们对小城镇的特色塑造进行研究分析[22](王志章,孙晗霖,2016)。当前,特色小镇成为新型城镇化的研究热点,学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相关研究:
  一是特色小镇内涵研究,主要从概念、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有学者认为特色小镇具有“小城镇大发展、小区域大平台、小空间大集聚、小载体大创新”的特点[23](苏斯彬,2016);另外有学者结合田园城市、城市区域核心、“技术小区—技术中心”等理论丰富了特色小镇的内涵[24](张鸿雁,2017);二是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在产业选择问题、动力机制问题[25](赵佩佩,2016);体制机制问题上[26](王小章,2016)均提出了方案对策;三是对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的研究,学者把特色小镇作为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来阐述其特征、作用及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问题[27](盛世豪、张伟明2016),另外有学者构建了城镇发展价值体系[28](王国华,2016);四是借鉴国外小城镇的研究经验,对国外特色小镇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它们的发展经验[29](张银银,丁元2016)。
  (三)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现有国内外文献针对城市发展理论、新型城镇化理论以及特色小镇等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奠定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在对特色小镇的研究方面,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涉及在特色小镇内涵研究、发展问题探讨、发展路径研究以及优秀案例经验借鉴等方面上,并从不同角度例如产业选择、政策方针、体制机制等进行概述和探讨。但是目前对于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特色小镇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建设研究较少。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特色小镇建设研究在陕西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并未深入开展,如何认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构建并落实适合陕西省特色小镇发展的对策,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新型城镇化理论内涵
  (一)新型城镇化的产生
  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家政策的改动,基础产业的支撑以及良好的地理位置与环境,苏南乡村地区开始了人口经济产业的转型发展;二十一世纪初,一些沿海城市开始推动城镇化建设,走出来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30]。这些城镇的建设为中央政府指定新型城镇发展化战略提供了实践依据。2007年以来,中央数次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下发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力争到2020年全面推广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这些政策实践为我们深化新型城镇化研究提供了现实根据[31]。
  (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1.就業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要求人们的就业方式从以前的农村就业方式如依靠当地资源到依靠市场的力量从而获得就业机会,人们由之前从事第一产业到就业方式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与传统城镇化不同的是,人们就业虽然是以第三产业为主,但就业要求更高。
  2.生活城镇化
  这是指当地人口生活方式由农村时的方式向城市转变。随着生活环境,职业的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会由传统转为现代的生活方式。传统城镇化追求城镇人口城市地域的比重,而对城镇人口的生活质量不加以关注,人们虽是在城市中居住,但是生活方式生活品质并未改变,而新型城镇化则更加关注人口的生活质量。
  3.居住环境城镇化
  指城镇居民居住环境由之前的农村环境到更加现代化的城镇环境中。传统城镇化追求城市建筑的密度,居民的居住环境并未得到改善,城镇人口比重未得到显著提升,新型城镇化更加关注城镇的服务设施与服务能力,它通过改善城镇设施,形成合理的空间分布,使居民能够更好的享受现代化的城镇居住环境。
  四、特色小镇理论内涵
  (一)特色小镇的内涵
  特色小镇首次提出是在2014年10月,在参观云栖小镇时,时任浙江省长李强提出:“让杭州多一个美丽的特色小镇,天上多飘几朵创新‘彩云’。”这是“特色小镇”概念首次被提及[32]。
  与我们所理解的“镇”的含义不同,特色小镇不是国家所划分的行政区域。它的重点在于“特色”,即以独特的产业为核心,同时有着特色功能以及内部的特色机制,是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二)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
  特色小镇的依托自身的特色产业,形成了众多的发展模式,其中主要分为特色历史人文+传统加工制造+旅游、经典加工制造+时尚设计+旅游、特色天然资源+旅游度假养生、高科技+未来新兴产业+旅游、特定产业+旅游小镇等。
  五、陕西省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2016年10月14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陕西省共有5个,分别是西安市蓝田县汤峪镇、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宝鸡市眉县汤峪镇、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和杨陵区五泉镇。
  照金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西北部,铜川市耀州区辖镇。位于区境中西部。镇政府驻照金村。照金镇有着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照金镇依托自己的政治历史区位等优势,成为了著名的红色文化旅游名镇;陕西省汤峪镇位于宝鸡市眉县,秦岭太白山北麓。汤峪镇依托自身丰富的温泉资源,已成为著名的温泉旅游小镇,形成了以旅游度假、休闲观光为主的旅游产业体系;青木川,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宁强县西北角,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是陕西省最西的一个乡镇。古镇旅游资源丰富,生态自然环境良好,历史悠久,是历史传统文化小镇;五泉镇位于杨凌示范区西北方12公里处,隋文帝泰陵地处该镇内。五泉镇依托杨凌示范区的科教优势,通过发展新技术等方式形成了高科技农业产业体系,在有限的空间中实现了生产力最大化的最有布局。是高新技术特色小镇。
  近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陕西省入选9个,分别为汉中市勉县武侯镇、安康市平利县长安镇、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咸阳市长武县亭口镇、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宝鸡市凤翔县柳林镇、商洛市镇安县云盖寺镇、延安市黄陵县店头镇以及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目前陕西省特色小镇已达到14个,陕西省的特色小镇建设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六、陕西省特色小镇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陕西特色小镇建设问题
  1.小镇产业特色不鲜明
  特色产业是小镇的核心内容,陕西省各特色小镇虽拥有各自的产业,但大部分的产业缺乏特色,许多文旅小镇的旅游产业与以往的旅游产业并无差异,每个小镇物质环境特色不鲜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此外陕西省特色小镇还存在同质化问题,在省内五个特色小镇中有四个为文旅小镇且两个为温泉小镇,如何建设各具特色的文旅小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决策过程公众参与不够
  陕西省省内的五个小镇成为特色小镇后,其机制体制和社会管理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从而建立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镇办机构,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但是相关组织的工作者仍由政府机关里的工作人员担任,而民众很少参与小镇建设的决策过程。
  3.地理环境成为限制性因素
  陕西省的特色小镇发展受地形因素限制,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脆弱和发展空间受限两个方面。这些特色小镇基本都位于山区,有些小镇镇域内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小镇发展空间产生了限制,使得小镇的建设面积十分有限。其次,位于山区内的小镇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且易发生地质灾害,所能承受的建设程度有限。
  (二)陕西省特色小镇建设提升路径   1.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特色小镇的核心就在于其产业的特色,特色鲜明的产业有利于提升小城镇的核心竞争力。在开发建设特色小镇上,要发掘出自己的独特价值以及优势。一是注重小镇的文化性。充分挖掘小城镇的文化个性进行传承和弘扬。二是做强做大品牌产业;同时,要围绕着特色产业完善其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服务设施,从而提升小镇的核心竞争力。
  2.小镇治理主体多元化
  特色小镇治理主体要落实在政府以及民众上以及与其特色相关的多方面参与主体。在建设开发特色小镇上,鼓励各方面公众参与,吸取他们对建设特色小镇的意见,也可以形成常设的专家智囊团,确保倾听多方声音、协同多元利益。
  3.保护生态与人文环境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坚持可秩序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放在首位。在发展中,建立有效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构建生态文明與经济建设相互推动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开发促进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提高开发的经济效益。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还能够体现出小镇的独特风格,提升小镇的独特性。
  参考文献
  [1] Henderson,J.V.(1986).“Efficiency of Resource Usage and City Size”[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es,(19),pp.47-70.
  [2]Krugman,P.Geography and Trade [M].Leuven:Leuven University Press,1991.
  [3]Lejeune,F.(1993).“Charter of the New Urbanism”[J].The New City,(3),pp.123-131.
  [4]Bradbury,I.and R.Kirkby(1996).“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the case of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small-town in China”[J].Ambio,(3),pp.204-209.
  [5]Mayer,H.and P.Knox(2010).“Small-town sustainability:prospects in the second modernity”[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18(10),pp.1545-1565.
  [6]仇保兴.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11-18.
  [7]王新越,秦素贞.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4:69-74
  [8]宁越敏.新城市化进程—90 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J].地理学报,1998,5:470-477.
  [9]仝德,刘涛,李贵才.外生拉动的城市化困境及出路—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6:80-86.
  [10]陈明星,陆大道.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9,4:387-398.
  [11]李彦东,刘小新.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3,4:16-21.
  [12]谢路遥.谢家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4.
  [13] Wirth P et al.Peripheralisation of small towns in Germany and Japan –Dealing with economic decline and populationloss[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16(47):62-75.
  [14]Fang Q H,Zhang L P et al.Towards adaptive town environmental planning:the experience from Xiamen,China[J].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2006(1):87-101.
  [15]邹远修.中国小城镇的曲折发展及其原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3:80-83.
  [16]费孝通:《论小城镇四记》[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
  [17]茅于轼.城市规模的经济学[J].中国改革,2000,12:32-34.
  [18]赵民,孙斌栋.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布局与小城镇发展[J].城市规划,1996,05
  [19]王英.北京农村小城镇经济建设研究[J].中国农垦经济,2003,03:44-45.
  [20]王微微.论小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J].统计研究,2005,(04):45-46.
  [21]石忆邵.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J].经济地理,2013,07:47-52.
  [22]王志章,孙晗霖.西南地区新型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6,01:74-77.
  [23]苏斯彬,张旭亮.浙江特色小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实践模式探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6,10:73-75+80.
  [24]张鸿雁.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中国名城,2017,01:4-10.
  [25]赵佩佩,丁元.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及其规划设计特点剖析[J].规划师,2016,12:57-62.
  [26]王小章.特色小镇的“特色”与“一般”[J].浙江社会科学,2016,03:46-47.
  [27]盛世豪,张伟明.特色小镇: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J].浙江社会科学,2016,03:36-38.
  [28]王国华.略论文化创意小镇的建设理念与方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4:8-16.
  [29]张银银,丁元.国外特色小镇对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借鉴[J].小城镇建设,2016,11:29-36.
  [30]徐建华.一条新型城镇化之路——南山经验解读[J].小城镇建设,2003(10).
  [31]金月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2]新浪财经.特色小镇“大学问”地方考察团扎堆浙江[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7-02- 20/doc-ifyarrcc8043621.shtml
  作者简介
  李佳琦(1993.09-),男,汉族,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2016级人文地理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
其他文献
摘 要:好的广告不仅仅在传达一种信息,更是希望穿透大众的心灵,与消费者达成一致。本文将分析增强商业广告效果的心理策略有关问题,阐述消费者对商品从认知、接受、到选择的过程,三者之间既存在区别,又相互联系。最终引导消费者发生消费行为,以增强广告效果,发挥广告的作用。让消费者在心理上接受商品,是诸多商家所期望的事情。  关键词:商业广告;效果;心理策略;消费者  前言  商业广告多指通过付费方式传达给大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对智利社会保障私有化改革进行简要概述,然后分析智利现行社会保障体制的经济分析包括对残疾养老金和生存养老金、年金市场、一代人之内的再分配、劳动力市场、养老基金的投资功能的表现和管理、基金积累的资本市场影响以及政府担保和政治影响的分析。最后分析智利改革的经验教训以及智利社会保障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关键词:智利;社会保障;机制改革  一、前言  智利社会保障体制的私有化改革已受到试图进
期刊
摘 要:通信工程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工程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总体经济存在着直接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在诸多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在通信工程的日常施工中采用信息化的形式进行管理,能够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能够降低施工成本,对整个通信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对通信工程管理的意义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期刊
摘 要:在新经济发展形式的的推动下,企业发展所要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已迫在眉睫。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研究是企业应对新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战略举措,进行创新探索是企业获得市场发展优势的关键。本文论述了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概述经济管理创新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经济管理创新策略,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经济管理;创新策略;创新理念  引言  
期刊
摘 要:1995年,台湾的动漫爱好者AIplus创立“ACG”这一名词,并带动此类日本二次元文化潮流传入中国,95后首当其冲成为受影响最大的一类群体。首先对“研究对象是否为御宅族”进行提问、筛选后,建立一套御宅族“对内输入价值(自我创造)”和“对外输出价值(分享意愿)”的衡量标准。在此标准下,我们发现可以将研究对象中的高校御宅族群体划分为五个类型来讨论其积极和消极点。  关键词:日本二次元;御宅族
期刊
摘 要:本文阐明中国公共安全研究人员素质的重要性,解释中国公安人员素质差的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提高我国公安人员素质的途径。为此,坚定不移地推进公安警察康复体制改革,以期能够加强公安警察培训,提高我国公安调查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对研究人员科研活动的监督。  关键词:侦查人员素质;招录体制;在职培训;途径  一、我国公安侦查人员的素质概述  我国公安侦查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侦查人员的身体素质、心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这是落实优先发展教育建设,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目标
期刊
摘 要:中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提高服务意识,提升管理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期中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训项目教学的意义,然后指出了该课程教学的策略,以期促进该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项目;教学  新时期,我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培养更多的职业能力强的社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中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正是相关专业的
期刊
摘 要:新闻语言有着传递新闻信息和体现媒体价值的双重责任,同时也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展现了中国文化和语言文字的魅力。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媒体语言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因此新闻语言应更加规范,由此提升国家语言软实力。本文旨在浅析新闻媒体语言孤帆性的现实意义和现状之后提出解决策略,希望对新闻媒体语言的提升和规范有所帮助。  关键词:媒体;新闻语言;语言规范  1.新闻语言多元化的表現  1.1新闻语言传播途径的
期刊
摘 要:懿德太子墓壁画在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花鸟画和建筑画方面的绘画技法精妙,布局自然、人物生动形象、题材形形色色。由于“号墓为陵”,使得其壁画在唐墓壁画中独领风骚。  《驯豹图》是唐懿德太子墓壁画中最有特色的一幅,研究者甚少。  笔者通过对《驯豹图》的研究,对唐懿德太子墓的地仗层制作、构图及晕染技法有了一点体会,谈出来以请教大家。  懿德太子墓壁画博大精深,是一座艺术宝库,也是唐代绘画的活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