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截止2016年底,大成桥疏干区在地下水位恢复过程中共发生了17起岩溶塌陷,文章结合地下水动态监测、水文地质钻探成果以及现场调查资料等,研究地下水恢复特征及其对岩溶塌陷的
【机 构】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塌陷防治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298);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2284);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25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止2016年底,大成桥疏干区在地下水位恢复过程中共发生了17起岩溶塌陷,文章结合地下水动态监测、水文地质钻探成果以及现场调查资料等,研究地下水恢复特征及其对岩溶塌陷的作用机制,为研究区塌陷的预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塌陷集中在河流两岸阶地和麻枣冲沟中;岩溶塌陷发生顺序为先补给区后径流区,与地下水恢复动态过程密切相关;区内地下水恢复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不同阶段岩溶塌陷机理可分为渗流潜蚀-气爆效应,负压吸蚀效应,软化增荷-挤压-吸蚀效应和软化-崩解效应等4种力学效应组合,不同力学效应作用下的致塌模式有所不同。其中地下水位在基岩面附近4~5 m范围波动更容易引发岩溶塌陷。目前补给区地下水位标高63.95~71.8m,高于基岩面5~6m;径流区为42.8~57.7m,位于基岩面以下4~17m,因此须密切观测研究区地下水位变化。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岩土工程行业许多观念在逐步发生变化 ,在工程设计、建设中开始关注和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建设方案选择上加入了社会
作为老师,我们认为自己“批评”学生,大多都是有合理的理由,且多是用心良苦的师德体现。可在学生心目中我们苦口婆心、用心至极的“批评”究竟是什么?学生真的可以理解我们“批评”背后的深刻含义吗? 在我工作之初,遇到过一件令我至今都难忘的事情。有天,我班学生在放学行至校门口的途中,一位家长突然冲进路队,从路队中揪出一名学生小张。经过了解,原来我们班的小张和这位家长的孩子打过架,家长认为孩子比我们班的小张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路桥梁的建设需求也就越来越大,而等级越高的公路桥梁工程就会在施工中更为广泛地投入预应力技术的应用。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就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故障实例,介绍了新型自动站业务用微机出现故障需更换时,对微机的处理、用户帐户的控制以及资料的拷贝对接,为气象观测员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更换业务主机提
通过对医学营养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考核形式的改变等来激发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营养评估、营
以6个不同的芥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获得不同老化程度的种子,对其种子活力和生理变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老化时间的延长,不同品种的芥菜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