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网

来源 :中学文科·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ma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2006年全国各地部分
  高考作文题及例文评析
  一、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
  目前,中国人中读书的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3.7%,2003年已经有18.3%。
  全面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字数不少于800字。
  审题或评题
  这是一道供料作文,最具开放性,“读”、“书”的话题很多,考生人人可有话说,应该可以引出好文章,但是真正能把读书人越来越少的原因说清楚不容易。农村孩子不熟悉网络阅读,写作难度相对较大。
  【例文】
  
  书与网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找一个恬静的树林,煮上一壶香飘四溢的清茶,边品茗边沉醉于书海中去遨游、去探索、去追寻古色古香的文化。
  网络却让我们“不出自家门,便知天下事”,用鼠标轻轻一点击,想要的文章,想了解的内容,不到一分钟,便可检索出来,掌握在手,这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为人们节约了很多时间,让人们可以干一些其他的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随着文化的出现,它逐渐地发挥着巨大作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它有着一种无法估量的潜力,在整个社会发展中也功不可没,人类的进程中离不开它,因此,我说,书不可丢弃。
  自从原始社会至今日,农具从石器到铁器,变化巨大,难道我们能用收割机、播种机完全取代它们吗?没有,只有大面积地推广,而非绝对的取代。
  网络以存储量大、容易查找而被人们所喜爱,但其容易被人误删,且在阅读过程中,无法找到愉悦的阅读感,而不被老年人所接纳,小学生坐在电脑旁,却无法抵挡游戏的诱惑,网上阅读成了一个空头支票。
  图书与网络在我们身边都很平常,但随着网络文化的日益繁衍,使阅读图书的人数逐渐下降,而网络却直线上升。这让我们又欢乐又忧愁,欢乐是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求知渠道的快捷,忧愁的是把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逐渐丢弃。
  书中苦乐参半,网中形象真实,两者好像是敌手,其实是友人,网中吸收的是书的精华,借助别人而使自己发光,这不就是月亮吗?但月亮也为夜行人洒下一片皎洁,照亮前行之路,书离不开网,网也离不开书。
  书用网更好地去传播自己,宣扬自己,网借书更好地展现和发展自己,让自己日臻完善。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处理好相互的关系,才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书和网快乐地交融在一起,用各自的优点发展成共同的原动力,取长补短,以各自的不足去吸收对方的优点,共同开启属于“书网”的一片蓝天。
  【评析】这篇文章之所以被评为满分作文,就在于它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能够全面理解材料。题目冠以“书与网”,则涵盖了材料的基本内容,牢牢把握了文章的主旨。作者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对书本阅读和网上阅读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指出:“书离不开网,网也离不开书”,“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处理好相互的关系,才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作者的观点充满辩证的精神,因此赢得了阅卷教师的认同,得了一个不错的分数。
其他文献
古人写作诗词,讲究炼字。常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旬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闹”、“绿”便是炼字的佳话。那么,在鉴赏古诗词中的炼字时,该怎样人手作具体的分析,阐述其妙处,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从词类活用的角度    古诗词中,有
期刊
A lady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to work and she saw a parrot on a perch in front of a net srote.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重点点拨]    民族解放运动主要包括北美独立战争、拉美独立革命、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一战后亚非的民族解放运动、20世纪30年代亚非人民反法西斯斗争、二战后初期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20世纪60至90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战后亚洲经济的发展等。民族解放运动贯穿于整个世界近现代史,是其主要线索之一。    [考点分析]    一、民族解放运动史的基本线索  1
期刊
[考点学练]    (一)我国的国体  1.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1)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2)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互相区别、互相对立: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二者相辅相成
期刊
[重点点拨]    我国人民爱好和平、崇尚友好,所以同外国的和平友好交往自古以来是历史的主流。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频繁时期,大都发生在统治时间较长的汉、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等时期;中国近代由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外关系在曲折中取得了长足进展。  中外关系的发展线索与特征:  1.秦汉时期:中国国力
期刊
[重点点拨]    中国古代经济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手工业发展、古代商品经济、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等内容,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古代历史考查的热点。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考查具有面广、题型全的特点。在内容上既考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史,又考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改革,以及经济思想、经济上的主张等。    [考点分析]    一、中国
期刊
【重点点拨】    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高考的考查热点。它主要包括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艰难曲折的发展、近代社会存在的几种经济形式及相互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和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内容。    【考点分析】    一、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在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交
期刊
【重点点拨】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近代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思想是救亡图存。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先进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救国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新思想的萌发;资产阶级由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一战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以俄为师”,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救国思想的主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演变。  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仍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期刊
[考点学练]    (一)商品    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产生的时间是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训练题例  现在日本有些企业从多雨的日本海直接运来雨水,用轮船运往阿拉伯国家,用它换取外汇或国内短缺物资。雨水之所以成为商品是因为  A.雨水有使用价值  B.雨水是用来交换的  C
期刊
(一)高考作文深刻的含义  深刻的内涵有: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不同文体有不同要求,记叙文要形象厚重,议论文要抽象透彻,散文则要有韵味、有哲理。  (二)记叙文深刻的策略  记叙文一般是通过议论与抒情来体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无论是饱含哲理的抒情还是与抒情相结合的议论,还是赋予议论以形象化、情感化的色彩,都要透过所叙内容揭示本质意义  1.抒情议论,升华主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