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来源 :健康大视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g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都发上了更本的改变,从重视疾病到重视整体身心护理,心理护理已经逐渐被临床护理工作者所重视,显现出了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心理护理就是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处理患者的心理反应,并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作出调整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
  [关键词]心理护理;患者需求
  
  1 患者心理需求
  
  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及陌生的环境都会产生患者特殊的心理需求。
  1.1安全需要:患者住院治疗后进人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在医疗活动中不同检查、治疗、用药的可选择性会感到茫然。由于患者未受过相关的医学知识教育,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危害性,相关费用的不确定性会都产生焦虑情绪。因此患者住院期间对于各种检查、治疗,既寄予希望又充满担忧。
  1.2爱与归属的需要:患者住院后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在由医务人员、病友共同组成的新群体里,渴望能与病友沟通,相互之间关系融洽。患者住院期间想家,想孩子,如能得到家人、朋友的关爱与照顾则有利于患者产生积极情绪。
  1.3尊重的需要:患者往往因丧失部分能力,处于被动地位,更增加了对自尊的需要和渴望被人尊敬。患者可能通过与医务人员亲切的感情交流而使自己受到重视,也希望得到关照。有一定地位的患者可能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自己的社会身份,希望能得到认可。如果患者
  感到自己在医务人员心目中没有得到重视往往会产生伤感,从而降低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战胜疾病的勇气。
  1.4自我实现的需要:患者住院后疾病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但也会担心因此而耽误工作和学习。
  
  2 措施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态度、表情和姿势等,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具体说:(1)协助患者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帮助患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2)解除患者对疾病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2.1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创造良好舒适的诊疗、治疗环境比如: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简捷的就诊流程,热情、礼貌的工作人员。让患者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有条不紊的顺利完成各个就诊程序,有利于消除患者的顾虑。对需住院的患者,提供安全、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方便的生活起居,和谐的人际关系等都可消除患者在治疗中的心理紧张情绪,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休养环境。
  2.2语言行为交往的心理护理:与患者接触中,护理人员应热情友好,诚恳礼貌,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作用,帮助患者减轻和消除消极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医疗活动中护理人员应多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变化多与患者交流,注重患者主诉,做到有效沟通。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给予患者心理上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2.3个体化差异护理:在治疗前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对不同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患者,不同性格、文化、身份、需求的患者在沟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区分,尊重和满足患者的正常需求,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2.4住院期间开展疾病相关知识讲课,鼓励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提高双方对疾病的认识,并且达成共识。在家属的陪伴与支持下,既增强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又解除了治疗过程中的顾虑,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
  护理心理学与临床整体护理工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医学心理学原理,解决医患之间,特别是患者的心理问题进一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并最大可能的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或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战胜疾病,尽早康复。
其他文献
1996—2003年我院对320例乳腺癌手术切除中,手术给以0.9%生理盐水500ml+5-氟脲嘧啶静脉缓慢滴注至手术结束。同时在手术即将结束之前给以5-氟脲嘧啶0.75+0.9%生理盐水100ml做创面侵泡5分钟。随诊320例,未发现其皮肤切口胸壁及腋下有复发肿瘤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乳癌手术的成功率,提高了患者下一步治疗的信心。
期刊
[摘要]目的: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护理要点进行探讨。方法:对本院完成的8例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术后病情观察、体位护理及出院的康复护理。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JOA评分由术前(8.65±1.22)分上升至(15.2±2.1)分;Odom评分综合疗效优5例,良好3例,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颈椎病;
期刊
[摘要]通过对698例住院的鼻部患者,使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前后护理、饮食、不适、换药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探讨在鼻内镜下行鼻窦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此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患者满意。  [关键词]鼻内窥镜;鼻腔鼻窦;护理体会    鼻内窥镜手术是在鼻内窥镜直视下,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鼻部疾病的手术方法,它能精确、彻底消除病变,最大限度的保留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为患者带来的创伤小、痛苦小。我科自
期刊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诊病,昏迷是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对昏迷病人放置鼻饲管尤为重要。由于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机体呈高度分解代谢状态,增加了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因此,预防营养失调是促进颅脑损伤患者恢复的重要措施。我们用营养支持疗法,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经治疗,25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内镜下光动力治疗晚期腔道肿瘤疗效及围手术期护理以观察其近期疗效。方法:21例均经病理确诊,经化疗、放疗或其他疗法无法解除腔道梗阻或不完全梗阻的IV期肿瘤患者,对每名患者均先静脉滴注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HpD)5 mg/kg,于给药后48~72h内激光照射肿瘤局部。结果:在光动力治疗及护理干预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腔道梗阻的比率由91
期刊
[摘要]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临床课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学习其它临床课程的基础课,护理专业学生学好内科护理学对于今后的临床实习、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增加学生对疾病的感性认识,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教学的主要任务。而病例分析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本文是采用病例分析方法引入内科护理学教学的尝试。  [关键词]病例分析;内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症状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2000年11月-2007年12月住院的18例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分析其精神症状和护理对策。结果: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症状以抑郁、痴呆、幻觉妄想和急性意识障碍为主,针对不同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论: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应根据不同的症状实施个体化护理。  [关键词]帕金森病;精神症状;护理
期刊
气压弹道碎石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应用于临床的泌尿外科腔内微创碎石新技术。其原理是将压缩空气驱动碎石机手柄内的子弹体,脉冲撞击碎石探杆,达到粉碎结石效应,而软组织易变形,气压能转换传递过程中不产生电能,很小产生热能,不会出现泌尿系粘膜热损伤,冲击碎石前后振幅少于2mm,故仅对粘膜产生轻微而短暂的损伤,无长期影响。与其他腔内碎石如超声波碎石,液电碎石,激光碎石比较,具有碎石效果确切可靠,损伤轻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我科今年在早产儿保暖、喂养、基础护理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结果:治愈率73.1%,好转率17.1%,死亡率8.1%,转院率1.7%。结论:早产儿虽然死亡率高,护理难度大,但只要我们具备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努力完善各种护理措施,早产儿的存活率能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通过了解某三甲医院近年50份乙级病案中护理文件的书写现状,采取相应对策改进护理工作方法,从而提高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方法检查50份乙级病案中护理文件中发现的主要缺陷,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出现的护理文件方面缺陷大致分为6类:失真、前后不对应;记录不完整、缺项及漏项;记录缺乏客观性;医嘱执行记录不规范;医护记录不一致。结论:全面、真实、准确的护理记录,不仅反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