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堂的“减负教学”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sh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炼浓缩知识、培养记忆技巧、设计问题层次,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有效手段,也是强化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中学历史 减负教学 有效手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已是大势所趋,学生主体教学也成为时代潮流,但高考试题对识记能力的考查并未因此弱化。如何在能力培养、学生主体、知识识记三者中寻求一种平衡?笔者认为,“减负教学”或许就是突破口。
  一、提炼浓缩知识,减轻学生知识负担
  删繁就简,提炼浓缩知识是“减负教學”的基本前提。剔除课堂知识冗余,紧凑主干知识逻辑,既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又节省时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那么如何删繁就简、提炼主干知识呢?下面举例说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太平天国运动》共三目,一是“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介绍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原因及经过;二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介绍太平天国运动两个纲领文件;三是“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介绍太平天国运动衰落及评价。从逻辑结构看,第二目设置有些问题,《天朝田亩制度》属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原因之一,应放入第一目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原因中,而《资政新篇》是后期发展资本主义不切实际的产物,可放入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认识中。在备课过程中,笔者对教材结构进行重构,只设置二目,一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及原因”,二是“太平天国运动衰落及评价”,这样既理顺了逻辑,又达到减负目的。
  教材对太平天国运动意义表述为“沉重打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同时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在课堂上,笔者将其表述为“双打”,即打击清政府统治和打击列强侵略,并指出近代所有民主革命都有这一意义。再如,教材对《天朝田亩制度》内容表述为:“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的分配原则。他们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在备课过程中,笔者初步把它简化为“平分土地、平分产品、建立‘四有二无’社会”,此后又进一步把它简化为“二分一社”,这样四个字就概括了一整段内容。
  二、培养记忆技巧,减轻学生识记负担
  不拘一格培养学生记忆技巧是“减负教学”的重要途径。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识记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亦是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石,故识记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最重负担,学生对历史课堂不满多源于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史实,也要培养学生对史实的记忆技巧。
  谐音形象记忆法可减轻学生时间记忆负担。太平天国运动有三个重要时间:1851年运动兴起,1856年运动转折,1864年运动失败。我们可先把时间简化处理为1851—56—64;再进行谐音处理,1851谐音为18般武艺(51的谐音),舞柳(56的谐音),柳死(64的谐音);第三步进行形象处理,让学生想象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有十八般武艺,最擅长舞柳树,结果把柳树舞死了;第四步谐音还原,根据“洪秀全18般武艺,舞柳柳死”,回忆出1851—1856—1864三个年代。实践证明,通过这一记忆法,学生几年都不会忘记太平天国三个时间。
  地图形象记忆法可减轻学生事件记忆负担。太平天国运动有八个经过,分别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天京突围战、天京变乱、天京陷落。我们可先把事件简化处理为三点(金田、永安、天京)、三线(北伐、西征、突围)、二衰(变乱、陷落);第二步空间记忆,展示《太平天国前期形势图》,让学生找出这八件事的空间位置;第三步形象记忆,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带领太平军沿着地图路线通过三点,打过三线,最终两衰;第四步默画,组织学生默画地图中的八个经过。实践证明,通过这一记忆法,学生能轻松记住八个经过且记忆持久。
  三、问题层次设计,减轻学生思维负担
  循序渐进,问题层次设计是“减负教学”的核心目标。传统“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对学生而言,自主学习能力贫乏和对老师顽固性依赖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两大瓶颈;对教师而言,根深蒂固的“灌填”角色转换困难重重。
  问题层次设计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贫乏,教师问题难度设计必须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及能力水平分层进行。我们设计问题时必须注意坡度递进,在讲到天京变乱发生原因时,笔者设计第一个问题是:“天京变乱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当学生讨论出“领导腐朽争权夺利”后,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太平天国领导为何会争权夺利?”这一问难度较大,需要教师设置铺垫,讨论过程中笔者及时提示:“从农民经济地位角度分析,农民为何会争权夺利?”学生讨论得出:农民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争夺利益是出于生存需要的本能。紧接着再提出第三个问题:“概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通过层层设问,把一个高难度问题降解为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从而达到通过思维减负进而培育思维能力的目的。
  问题层次设计倒逼教师转换角色。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知识的输出者,而且是知识的导出者。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金田起义时,太平天国一万余人;攻占武昌时,太平天国十五万人;定都天京时,太平天国五十万人。为何太平天国在革命过程中会迅速壮大?”由讲到问,完成了教师由知识输出者向知识导出者的转变。问题并没有因此结束,这道题可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角度分析,在分组讨论中,学生思维能不能进入教师期待的两个角度,如果进不了这两个角度,教师怎么办?如果学生思维比这两个角度更开阔,教师怎么办?学生进不了教师期待的角度,教师必须再准备问题诱其深入。这两个角度笔者又准备了两个提示性问题:“太平军在起义途中不断有农民加入,这些农民为何冒着生命危险丢家弃子加入太平天国?”“农民为何要加入太平天国,为何不可自己另行起义?”学生经过思考容易得出“官逼民反,不起义无法生存”“太平天国的革命主张具有强大吸引力”,这就进入了教师期待的两个角度了。如果学生角度比教师预想角度更开阔,那就更是意外之喜了。
  四、课堂形式多样,减轻学生听课负担
  课堂形式多样是“减负教学”的关键手段。心理学表明,课堂上的被动地位是学生学习疲劳低效的根源,主体参与性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学生能力成长的核心要素,也是新课程革命的两大支柱。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任务紧迫,“学生主体”革命任重道远。
  课堂被动地位导致学生学习疲劳低效。在一支粉笔教学的“人灌”时代,笔者深感课堂气氛的压抑与无奈,即使最听话最认真的学生,课堂上都会满脸疲惫。笔者曾多次表扬在鼻子下涂清凉油防止打瞌睡的学生,现在想来异常惭愧不安。多媒体教学出现后,曾出现一段“电灌”时期,多媒体教学中教学内容展现丰富一些,但最初骨子里还是“填鸭式”教学,虽然学生参与性得到一些提高,但主体地位无从谈起。
  课堂形式多样是减轻学生听课疲劳的有效途径。事实上,学生对形式多样的课堂有本能的喜好,如合作讨论、演讲表演、教具制作等。这些形式能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参与性,有效消除听课疲劳。在提问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三点(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为何重要时,笔者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发言。在记忆太平天国运动八个经过时,笔者要求学生设计表演话剧《假如我是洪秀全》,课后学生都非常兴奋,印象深刻。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
其他文献
游戏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元素,也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催化剂,通过将数学教学和游戏活动整合起来的方式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游戏化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一、游戏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小学数学游戏教学同样要体
期刊
一、兴趣使然,锻炼口语  兴趣就像是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也像是中药中的药引子,起着催化和辅助作用,兴趣是一股隐形的力量。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学生生活实际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抓住兴趣苗头,培养学生的口语。  在Unit 6 Colours Story Time中学习颜色:white,black, brown, red, yellow, blue, orange, yellow。
期刊
教育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珍惜健康,积极阳光地面对生命。  一、在激烈竞争中磨练意志  现在的教育好像從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过多注重赏识,注重鼓励,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这种教育导致学生只喜欢成功,只接受成功,自尊心强大,敏感脆弱,稍有挫折和失败就逃避责任,怨气冲天,更有甚者放弃生命。教育不是只告诉学生天空中有阳光,还要告诉学生有云雾,关键是遇到云雾如何
期刊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才能让课堂教学变成一个互相合作、多向交往、不断生成的活动过程呢?笔者在练习剑术的过程中偶有所悟,积累了一些心得。  一、课堂教学要做利剑——剑剑是招式  剑术有招有式,在交锋时以繁复多变的招式来取胜。利剑的招式就好比课堂教学中的环节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才能不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根據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  课堂教学环节不是
期刊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而不少教师依然采用呆板、机械等老旧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语言的表达形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以视角导读,培养学生表达的创造力  小学生年纪小,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干扰,不能够将注意力很好地集中到课堂上,所以教师如果按照传统
期刊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说明文时,不仅要教给学生文章里阐述的关于某些事物的相关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习说明文在语言文字、逻辑层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因此,将说明文上出“语文味”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多加思考的事情。笔者就以《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的教學为例,阐述如何将说明文上出“语文味”。  一、学说明文中的“准确”语言  说明文较之其他文体,语言的准确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正处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对获取信息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重视不够。在小学中年段,将文学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恰当的融合,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既能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基于兴趣,获取文学体验和鉴赏能力。遵循这样的目的,笔者选择了我国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带领一群四年级的孩子进行赏读。  一、简约中的丰富  漫画,属于“非连续性文本”中的图画。漫画阅读,首
期刊
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呈现理想的状态,往往只注重形式,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思考。  一、把握合作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个体无法解决疑难的前提下,通过集体探究,互相启发,共同克难。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依据教学的需要而展开,特别是遇到有价值的问题时更显成效。但有些老师却把小组合作当作了“万金油”,过分依赖小组合作学习,无论问题的难易,无一例外地都安排小组讨
期刊
《新课标》中提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用”起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究重点。  一、推荐类文,延伸阅读  苏轼:“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要想游刃有余地运用语文知识,前提是要胸中有物。对小学生来说,语文知识的学习刚刚起步,语文知识素材的积累尤为重要,仅仅靠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课本
期刊
摘 要:英语作业是英语教师课堂的延续和拓展,是构建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作业不仅能使学生在作业中喜欢上英语,学到学习英语的方法,还能巩固知识、训练技能,让学生在作业中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提升。“抄、背、练”的作业形式已不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趣味、实效、有层次的作业形式效果更显著。本文试以趣味、实效、有层次的作业实践形式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设计作业 趣味 实效 层次  传统的英语作业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