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教练”进入中国已经有10年历史,进入北京至少也有3年了。运用“教练技术”的人势必要对心理学或身心灵课程有较深的造诣,有的“企业教练”甚至深谙催眠法。常被国内教练提到的国外教练机构是国际教练联合会(ICF),拿到过ICF认证的教练有一种科班出身的优越感。
源于体育
管理教练源自欧美,大概只有15年历史。教练这个词与企业联系在一起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业内广为人知的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当时有一个美国教练声称,他可以让一个完全不会打网球的人在20分钟内学会基本熟练地打球,此事引起了美国ABC的兴趣,他们决定派记者现场采访。网球教练找来一个从未打过网球的胖女人,他让这个女人不必去管用什么姿势击球,只需把焦点放在网球上,留意球飞来的弧线,聆听球落地的声音,果然在短短20分钟内,胖女人学会了自如地击打网球。网球教练解释说:“我并没有教他们网球的技巧,我只是帮助她克服了自己不会打球的固有意识,她的心。”
这个过程在电视上播放之后,引起了某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兴趣,他们把那个网球教练请到公司来给经理讲课。网球教练最初以为会到网球场上去,不料却被带到了会议室。在授课过程中,经理们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下课后,网球教练发现经理们的笔记本上找不到和网球有关的字眼,满篇都是企业管理的内容。原来,高层管理者们已经将运动场上的教练方式转移到企业管理上来。于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技术——企业教练(Coaching)诞生了。
“成功使者”杨长征
被称为“成功使者”的教练杨长征新近刚签了一个160万的大单,搞定这个大单就是因为他的一句语录:“开满鲜花的花园里就不会长草”。那天他正在石家庄人民医院激情澎湃地给学员们上教练课程,沧州某医院组团过来考察,听了这句话后被深深打动,HR说,“我希望我的花园开满鲜花。”石家庄人民医院在杨长征做教练期间,管理层的潜力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业绩从2007年的1.7个亿到2009年底提升至3.4个亿。而国外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培训能增加22.4%的生产力,培训加“教练”能增加88%的生产力。
回忆做教练的日子,杨长征表示,刚开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他要求很严,让所有人必须关掉手机,有的人死活不关,甚至一走了之。这种时候长征宁可放他走,也要保证上课的效果。教练过程通常有个冥想的环节——催眠。当大家在音乐中憧憬自己改变之后的画面时,手机铃声会破坏酝酿好的情绪。
当杨长征成功地帮助到那个他认为最顽固的人之后,不由得由衷地感叹,“任何人都可能被教练,而且就在短时间内!”那是一个知名的专家、教授,一开始,杨长征感觉他顽固得不得了,张口就是说教,不懂得聆听。因为这样的沟通模式,教授跟儿子的关系已经僵到了只是象征性地说句话的程度。做练习的时候,教授想让杨长征做他的个人生活教练,帮他解决和儿子的关系问题,他这两年已经痛苦得脸色都变得很黯淡。杨长征问他当时的状态从0分到10分是几分,他说是0分;目标是通过教练达到几分,他说达到5分 ,但又补充说,不可能达到。然而15分钟后,他给自己打到了8分,制定出了可行的计划去和儿子改善关系。
这次教练过程,杨长征充分运用了以成果为导向的教练之箭。开始就建立了准确的教练合约,过程中死死抓住目标不放。教授虽多次反复和抱怨,杨长征都把他的焦点拉回到要达到的目标上。杨长征运用引喻,把这次教练过程比喻成挖井,“我们的目标是要挖出水来,可是每挖一下,你又用土填上,这样是永远也挖不出水的。”教授认可了这个观点。开始继续挖掘。可是一会儿又开始抱怨、怀疑,说不可能。杨长征不让他说完就问他:“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围绕目标,这样才得以进行下去。”当教授实在找不到思路的时候,杨长征问他,“如果你和儿子的关系改善得很好了,是怎样的状况,你是怎样的感受?”这一刻,教授被这种假想的场景感动了,于是,又开始寻找思路。
杨长征问他,“为了让你和儿子能有这样好的关系,你觉得要做些什么事情呢?假如以后你和儿子真正地建立起了这种良好的关系,你回过头来看现在,是因为现在做了什么样的决定,才会使这种关系出现呢?”教授说:“第一,我要和儿子好好沟通一下,我从来没有和他用心地沟通过,每次都是高高在上,不能聆听他的想法,这次,我要和朋友一样同他沟通。第二,我要把我的资源介绍给我的儿子,来支持他创业,这样他才能真正把我当成朋友。如果他创业成功了,我们的关系会更好,如果还不成功,他也会接受我了,我再让他回去上大学,他也会接受了。第三,我要和儿子身边的人聊聊,请他们吃顿饭,真正从侧面也多了解我的儿子……”一下子,教授的思路就打开了。当杨长征问他,“这些计划什么时候实施?”教授说:“一上完课,11号就开始!我现在就感觉有一种想去做的冲动了!”就这样,困扰了他两年的和儿子的严重的关系问题,豁然开朗!
对于青少年成长教练,杨长征已经摸索出一套简单有效的方法。面对迷茫的青少年,他会要求对方首先问自己几个问题:1.你是谁?你要什么?你希望将来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2.你要怎样做才能成为这样的人呢?3.接下来一周内你可以做的是什么呢?也许你一开始问这几个问题没有清晰的答案,但如果你坚持每天问自己这几个问题,你就会越来越清晰!当对方清晰了以上的几个问题,那就已经进入自我成长的快车道,开始真正过自己的人生,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努力,也就不会再被一些无谓的事情所困扰。
灾区救援
对杨长征的教练历程起到重大影响的是2008年北川地震之后,他随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组织的心理志愿者队伍赴都江堰前线作心理救援。5月23日8点半左右,伴随着一次较强烈的余震,他们进入都江堰。一过收费站,就发现很多人在给过往的每一辆车消毒,进入城区看到一片片废墟,还有许多裂缝的建筑,路边、广场上到处都搭满了各种各样的帐篷。下车以后,要步行十多分钟的路,路过大片废墟时,会闻到尸体的腐臭味,很多人戴着口罩还要捂着鼻子走。
其实杨长征最想到学校或一些人群集中的地方给大批的孩子们培训。可是这里的学校全放假了,而且各种帐篷已经占满了较大面积的空地,想在室外集中都找不到地方,所以志愿者们只能到灾民安置点作小规模的辅导和治疗。水利局小区的灾民们提前知道了心理救援专家组成员要来,很多人都在安置点的通道上等候,一看志愿者们来了,许多眼泪汪汪的人把大家拦住。他们有的失去亲人,有的失去同事、朋友,有的受伤,几乎所有的人都无家可归!
杨长征说:“尽管都江堰并不是最重的灾区,有很多房子没倒,可是强震之后,基本上没有再可以住的房子了,这就意味着很多人积累了一生的财富全部没有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打击?这些现实,又有多少人可以坦然面对呢?现在才发现,如果不是亲临现场,我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地理解这份苦难!现在才发现,需要辅导的又岂止是孩子?成人们那一双双痛苦、无奈、惊恐、期待的眼睛,让我又怎么忍心离去?”这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使杨长征的修为增长很多,回京之后他就成功地给北师大做了一次教练课程。
作为教练,杨长征也在不断地批评自己,并且把自己的人生体验提炼出来与学员分享。从2000~2008年这8年的时间里,杨长征出了3次大的车祸,引起事故的原因都几乎如出一辙,为了避让突然杀出的行人、机动三轮车或出租车,他紧急刹车后翻车了。杨长征在博客上记录了自己复杂的心理活动:“为什么每一次我都是受害者!为什么每一次都让我遇上?是因为行人素质低?我可以改变他们吗?重复错误的行为,只能得到错误的结果!如果我自己不改变,我还会继续成为受害者!”这段经历让杨长征收获的是:当我们自己改变的时候,我们的世界也就随之改变!——这也是他常在培训中与大家分享的话。
拥有教练在企业管理界已大有人在,目前国外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高级主管甚至营销人员都有自己的教练。在一些国际知名企业,比如IBM就拥有一班自己的专职教练,并且他们还组织培养员工掌握教练技术。
现在也许还有很多人不了解教练这个行业,但可以预见的是,5年或10年以后,大家相遇打招呼时会说,“你的教练是谁?”或者,大家初次见面,你会从容地听到对方介绍自己,“嗨,我是企业教练。”而不至于疑惑,教练是什么?
编辑/冯 岚 icarusfeng@126.com
源于体育
管理教练源自欧美,大概只有15年历史。教练这个词与企业联系在一起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业内广为人知的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当时有一个美国教练声称,他可以让一个完全不会打网球的人在20分钟内学会基本熟练地打球,此事引起了美国ABC的兴趣,他们决定派记者现场采访。网球教练找来一个从未打过网球的胖女人,他让这个女人不必去管用什么姿势击球,只需把焦点放在网球上,留意球飞来的弧线,聆听球落地的声音,果然在短短20分钟内,胖女人学会了自如地击打网球。网球教练解释说:“我并没有教他们网球的技巧,我只是帮助她克服了自己不会打球的固有意识,她的心。”
这个过程在电视上播放之后,引起了某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兴趣,他们把那个网球教练请到公司来给经理讲课。网球教练最初以为会到网球场上去,不料却被带到了会议室。在授课过程中,经理们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下课后,网球教练发现经理们的笔记本上找不到和网球有关的字眼,满篇都是企业管理的内容。原来,高层管理者们已经将运动场上的教练方式转移到企业管理上来。于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技术——企业教练(Coaching)诞生了。
“成功使者”杨长征
被称为“成功使者”的教练杨长征新近刚签了一个160万的大单,搞定这个大单就是因为他的一句语录:“开满鲜花的花园里就不会长草”。那天他正在石家庄人民医院激情澎湃地给学员们上教练课程,沧州某医院组团过来考察,听了这句话后被深深打动,HR说,“我希望我的花园开满鲜花。”石家庄人民医院在杨长征做教练期间,管理层的潜力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业绩从2007年的1.7个亿到2009年底提升至3.4个亿。而国外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培训能增加22.4%的生产力,培训加“教练”能增加88%的生产力。
回忆做教练的日子,杨长征表示,刚开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他要求很严,让所有人必须关掉手机,有的人死活不关,甚至一走了之。这种时候长征宁可放他走,也要保证上课的效果。教练过程通常有个冥想的环节——催眠。当大家在音乐中憧憬自己改变之后的画面时,手机铃声会破坏酝酿好的情绪。
当杨长征成功地帮助到那个他认为最顽固的人之后,不由得由衷地感叹,“任何人都可能被教练,而且就在短时间内!”那是一个知名的专家、教授,一开始,杨长征感觉他顽固得不得了,张口就是说教,不懂得聆听。因为这样的沟通模式,教授跟儿子的关系已经僵到了只是象征性地说句话的程度。做练习的时候,教授想让杨长征做他的个人生活教练,帮他解决和儿子的关系问题,他这两年已经痛苦得脸色都变得很黯淡。杨长征问他当时的状态从0分到10分是几分,他说是0分;目标是通过教练达到几分,他说达到5分 ,但又补充说,不可能达到。然而15分钟后,他给自己打到了8分,制定出了可行的计划去和儿子改善关系。
这次教练过程,杨长征充分运用了以成果为导向的教练之箭。开始就建立了准确的教练合约,过程中死死抓住目标不放。教授虽多次反复和抱怨,杨长征都把他的焦点拉回到要达到的目标上。杨长征运用引喻,把这次教练过程比喻成挖井,“我们的目标是要挖出水来,可是每挖一下,你又用土填上,这样是永远也挖不出水的。”教授认可了这个观点。开始继续挖掘。可是一会儿又开始抱怨、怀疑,说不可能。杨长征不让他说完就问他:“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围绕目标,这样才得以进行下去。”当教授实在找不到思路的时候,杨长征问他,“如果你和儿子的关系改善得很好了,是怎样的状况,你是怎样的感受?”这一刻,教授被这种假想的场景感动了,于是,又开始寻找思路。
杨长征问他,“为了让你和儿子能有这样好的关系,你觉得要做些什么事情呢?假如以后你和儿子真正地建立起了这种良好的关系,你回过头来看现在,是因为现在做了什么样的决定,才会使这种关系出现呢?”教授说:“第一,我要和儿子好好沟通一下,我从来没有和他用心地沟通过,每次都是高高在上,不能聆听他的想法,这次,我要和朋友一样同他沟通。第二,我要把我的资源介绍给我的儿子,来支持他创业,这样他才能真正把我当成朋友。如果他创业成功了,我们的关系会更好,如果还不成功,他也会接受我了,我再让他回去上大学,他也会接受了。第三,我要和儿子身边的人聊聊,请他们吃顿饭,真正从侧面也多了解我的儿子……”一下子,教授的思路就打开了。当杨长征问他,“这些计划什么时候实施?”教授说:“一上完课,11号就开始!我现在就感觉有一种想去做的冲动了!”就这样,困扰了他两年的和儿子的严重的关系问题,豁然开朗!
对于青少年成长教练,杨长征已经摸索出一套简单有效的方法。面对迷茫的青少年,他会要求对方首先问自己几个问题:1.你是谁?你要什么?你希望将来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2.你要怎样做才能成为这样的人呢?3.接下来一周内你可以做的是什么呢?也许你一开始问这几个问题没有清晰的答案,但如果你坚持每天问自己这几个问题,你就会越来越清晰!当对方清晰了以上的几个问题,那就已经进入自我成长的快车道,开始真正过自己的人生,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努力,也就不会再被一些无谓的事情所困扰。
灾区救援
对杨长征的教练历程起到重大影响的是2008年北川地震之后,他随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组织的心理志愿者队伍赴都江堰前线作心理救援。5月23日8点半左右,伴随着一次较强烈的余震,他们进入都江堰。一过收费站,就发现很多人在给过往的每一辆车消毒,进入城区看到一片片废墟,还有许多裂缝的建筑,路边、广场上到处都搭满了各种各样的帐篷。下车以后,要步行十多分钟的路,路过大片废墟时,会闻到尸体的腐臭味,很多人戴着口罩还要捂着鼻子走。
其实杨长征最想到学校或一些人群集中的地方给大批的孩子们培训。可是这里的学校全放假了,而且各种帐篷已经占满了较大面积的空地,想在室外集中都找不到地方,所以志愿者们只能到灾民安置点作小规模的辅导和治疗。水利局小区的灾民们提前知道了心理救援专家组成员要来,很多人都在安置点的通道上等候,一看志愿者们来了,许多眼泪汪汪的人把大家拦住。他们有的失去亲人,有的失去同事、朋友,有的受伤,几乎所有的人都无家可归!
杨长征说:“尽管都江堰并不是最重的灾区,有很多房子没倒,可是强震之后,基本上没有再可以住的房子了,这就意味着很多人积累了一生的财富全部没有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打击?这些现实,又有多少人可以坦然面对呢?现在才发现,如果不是亲临现场,我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地理解这份苦难!现在才发现,需要辅导的又岂止是孩子?成人们那一双双痛苦、无奈、惊恐、期待的眼睛,让我又怎么忍心离去?”这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使杨长征的修为增长很多,回京之后他就成功地给北师大做了一次教练课程。
作为教练,杨长征也在不断地批评自己,并且把自己的人生体验提炼出来与学员分享。从2000~2008年这8年的时间里,杨长征出了3次大的车祸,引起事故的原因都几乎如出一辙,为了避让突然杀出的行人、机动三轮车或出租车,他紧急刹车后翻车了。杨长征在博客上记录了自己复杂的心理活动:“为什么每一次我都是受害者!为什么每一次都让我遇上?是因为行人素质低?我可以改变他们吗?重复错误的行为,只能得到错误的结果!如果我自己不改变,我还会继续成为受害者!”这段经历让杨长征收获的是:当我们自己改变的时候,我们的世界也就随之改变!——这也是他常在培训中与大家分享的话。
拥有教练在企业管理界已大有人在,目前国外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高级主管甚至营销人员都有自己的教练。在一些国际知名企业,比如IBM就拥有一班自己的专职教练,并且他们还组织培养员工掌握教练技术。
现在也许还有很多人不了解教练这个行业,但可以预见的是,5年或10年以后,大家相遇打招呼时会说,“你的教练是谁?”或者,大家初次见面,你会从容地听到对方介绍自己,“嗨,我是企业教练。”而不至于疑惑,教练是什么?
编辑/冯 岚 icarusfe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