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q8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拥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的中华传统美德便是象征中华儿女崇高的民族气节与优良的民族精神的优秀道德遗产。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进行中华传统美德在教学中的渗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初中语文;渗透策略
  一、引言
  初中是学生思想迈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养成中华传统美德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在赏析课文、习作等方面时刻渗透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与素质教育主题相契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水平。本文将根据现今的初中语文教学状况,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进行探讨。
  二、通過解读课文渗透中华传统美德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多次选择与筛查后决定的,并且引入的内容大部分都与中华传统美德有关。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首先要从教材出发,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才能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有效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并且,教师还应改变教学观念以及学生的学习观念,不能只把教材当作学习工具,仅仅从中获取考试时涉及的内容或者是应试技巧,而是要把语文教材当作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的知识宝库。师生共同树立培养中华传统美德的观点,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的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解这篇文章的背景与出处,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再进行“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与家国观念,将文中的“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作为人生准则,为创造“大同社会”而奋斗。这样学习语文教材,不仅教会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也塑造了初中学生的美好道德品质。
  三、在写作时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渗透
  写作一直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部分,它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并且,从学生的作文中也可以反映出学生个人的观念与性格。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写作这一方面,找准时机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渗透,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作文中,不仅可以为作文提供更多的素材,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为作文增色添彩。例如教师在带领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部分时,便可将这部分的题目“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作为习作的主题。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国也流传了许多有关孝道的故事,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搜集素材,应用于本次作文中。这样不仅将“孝”与语文学习相结合,也拓展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得现代社会的学生也可以做到孝顺长辈,尊重师长,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四、鼓励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需要学生背诵默写,但这么安排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学生能在考试中得到相应的分数,提高总体成绩,而是希望学生在背诵默写的过程中能够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赋予这篇文章的精神内涵。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的《出师表》,诸葛亮在其中言辞恳切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担忧与以身报国的决心,读来令人动容,更获得了南宋诗人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至高评价。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这篇文章篇幅较长,难以背诵,学生普遍对此具有抵触情绪,学习课文时只是完成任务,无法感受其中的真挚情感,也就无法学习诸葛亮的立志勤学、谦虚礼貌、爱国爱民、心怀天下的中华传统美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全面讲解《出师表》的写作背景,介绍诸葛亮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解读文章脉络,让学生形成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与背诵默写的兴趣。并且,熟读课文也能帮助学生更快速地将课文背诵下来,减少因背不下来课文而产生的厌学情绪。
  五、将中华传统美德与生活相结合
  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学习如何做人的过程,当前我国强调的素质教育也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因此,教师应适当将教材内容中的中华传统美德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时刻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养成求索攻坚、勤劳节俭等美好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做人准则。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运用到生活中去,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同样也需要这些人才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华传统美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学生的正确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的形成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要明确中华传统美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实现语文教学取得成果与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代丽林.中华传统美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科技经济导刊,2017(8):138-140.
  [2]张晓花.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透视[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3]王丽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涂远平,江西省上饶市,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芦田乡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绿色课堂应该是和谐、平等、开放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学生可以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本文就具体实例谈谈绿色开放的语文课堂实践。  关键词:绿色开放;语文课堂;创意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有一些不适合现代教学发展的因素,因此就需要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促进教学改革。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的多样性决定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多彩。因此,初中语文老
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大学组织发生相应的改变。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国际化、市场化、数字化要求重新定义大学,以创新应对挑战,以战略规划指引大学改进。战略规划是通过程序性的
沿古运河旅游轴建设已成为推动苏北区域旅游经济创新发展的主导战略。文章总结了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理论概要,提出基于区域旅游发展阶段性的区域旅游的四种合作模式,结合沿运河旅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与中国实际不断结合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使中国共产党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
1992年1月~1995年12月,选择2种不同的化疗方案观察其对肺结核和合并HBV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其肝功能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258例均系我院的住院病人。甲组
期刊
大中小学思政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现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需要通过一体化建设,使大中小学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开设并实现课程育人目标。
论文从翻译服务与语言技术两个方面探讨了语言服务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舆情翻译、疫情信息翻译、领域翻译、志愿翻译、多形式翻译、术语翻译在抗疫中贡
“核心素养”就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笔者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结合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根据不同的文本,设计一系列阅读读后环节的活动,探讨在英语阅读课的读后阶段如
刘亮程散文集《一片叶子下生活》中的动物叙事,以叙述视角的交叉变换和具有乡间泥土气的叙述语言,呈现了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理想。同时,在“齐物论”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