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外科处理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经肾癌根治性切除及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手术治疗的37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Ⅰ级瘤栓11例,Ⅱ级瘤栓13例,Ⅲ级瘤栓6例,Ⅳ级瘤栓7例.术前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10例(27.03%),未转移27例(72.97%).结果 37例成功行肾癌根治性切除及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32例(86.5%)获得随访
【机 构】
:
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解放军总医院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外科处理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经肾癌根治性切除及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手术治疗的37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Ⅰ级瘤栓11例,Ⅱ级瘤栓13例,Ⅲ级瘤栓6例,Ⅳ级瘤栓7例.术前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10例(27.03%),未转移27例(72.97%).结果 37例成功行肾癌根治性切除及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32例(86.5%)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3~82个月).末次随访时18例死亡,37例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各级别瘤栓中位生存期分别为Ⅰ级瘤栓33个月,Ⅱ级瘤栓28个月,Ⅲ级瘤栓13个月,Ⅳ级瘤栓11个月.低级别瘤栓(肝静脉以下)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高级别瘤栓患者(肝静脉以上),P=0.013.单因素分析中,高级别瘤栓(P=0.013 3)、术前淋巴结或远处转移(P=0.005 6)、高Fuhrman分级(P<0.000 1)在统计学上是影响疾病特异性生存的重要预后因素.在多因素分析中,独立的预后因素是瘤栓分级(P=0.0165)和Fuhrman分级(P=0.0107),而术前是否转移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积极行肾癌根治性切除及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可以取得良好疗效.瘤栓分级和Fuhrman分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独立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巴利昔单抗联合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在降低术前高可溶性CD30(sCD30)肾移植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120例术前sCD30水平>150 U/ml的肾移植受者入组,按2:1的比例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患者术前2h及术后4d分别静脉接受巴利昔单抗20 mg行免疫诱导治疗;对照组(40例):术前不接受生物制剂诱导治疗.
目的 总结利用3D腹腔镜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手术的初步经验. 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男性患者46例.年龄56~78岁,平均65岁.其中22例诊断为膀胱癌,术前分期T1期6例,T2期10例,T3期6例;24例诊断为前列腺癌,术前分期T1c期7例,T2a期5例,T2b期3例,T2c期2例,T3a期7例,术前tPSA 6.5~33.5 μg/L,中位tPSA 14.5 μg/L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可以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导致肾细胞凋亡、坏死[1].研究发现,IRI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要超过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配型不合,是造成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肾功能延迟恢复甚至丧失的重要原因[2].如何减轻IRI一直是肾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的外源性药剂
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办的国际尿石症联盟成立大会于2013年11月22日上午在广州隆重召开。国际尿石症联盟是在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叶章群教授倡导下成立的非官方学术合作组织,由叶章群教授、曾国华教授以及欧洲结石协会主席KemalSarica教授共同担任联盟主席,聘请国内外60多名著名泌尿外科专家担任委员。
目的 评价新型自固定倒刺缝线QUILLTM SRS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同一术者完成的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手术63例.男39例,女24例,年龄38~75岁.均为肾单发肿瘤,左侧37例,右侧26例,肿瘤最大径1.5 ~ 4.5 cm.根据肾脏缝合器械和方法分为两组:第一组32例,采用普通可吸收缝线缝合肾实质及关闭
2012年5-9月我们在成功开展常规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基础上,采用丝线结扎法经脐腹腔镜下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患者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在行经皮肾穿刺建立通道时,现有的B超探头多与穿刺针配套使用,医生一手拿B超探头,一手拿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针紧贴B超探头进行穿刺.由于穿刺针没有固定装置(即使有穿刺架,也需调角度),超声波波宽仅2 mm,难以在超声图像上探清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2009年12月笔者自行研制了一种带有穿刺通道的B超探头(专利号:ZL.2009 20241991.7),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6例施行PCNL的肾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情况、结石特征、手术情况及围手术期情况等,根据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的结石进行评分,分析S.T.O.N.E.评分与结石清除状态、估计失血量、住
患者,66岁.自诉食欲减退伴消瘦6个月,排尿困难症状进行性加重于2012年3月11日入院.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及夜尿增多症状,无尿潴留病史.直肠指检可触及前列腺增大,质地较硬,中央沟消失,左侧可触及结节,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tPSA 1.82μc,fPSA 0.38μg/L,f/t 0.21,睾酮3.78μg/L,细胞角蛋白19片段10.82 μg/L,糖类抗原19~9 679.30 U/ml
例1 男,59岁.因“腹股沟斜疝”术前检查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于2010年7月6日入院.CT检查右肾上腺区可见类圆形混杂密度影,大小7.9 cm×5.4 cm,以脂肪密度影为主,CT值-94 HU.MRI检查右肾上腺区9.0 cm×7.4 cm混杂短T1长T2信号影,抑脂后病灶大部分呈低信号影,增强后见不规则线状强化,边缘清晰.临床诊断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全麻下行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右肾上腺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