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出新意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wb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中运用“逼”字绘景、叙事、写人,创造出许多新意。
  1.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朱自清《春》)
  春天,细雨绵绵,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更加青绿,像绿宝石一样发出悦目的光彩。“逼”字渲染雨中小草青绿的色彩,这种色彩能夺人眼目。
  2.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
  (何为《音乐巨人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的耳朵聋了,他的眼睛是明亮的。一个“逼”字,突出了他的眼睛炯炯发亮的特点。
  3.我们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
  (沈石溪《斑羚飞渡》)
  一个“逼”字,一方面写狩猎队对一群斑羚的围追堵截,另一方面写一群斑羚陷入进退维崖的绝境,面临种群灭绝的严重威胁。
  4.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陆定一《老山界》)
  1934年冬,红军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冬天,深夜,山上的寒气更浓,更冷。一个“逼”字,突出了寒气的威力,写出了红军战士寒冷的感觉和红军长征遇到的困难。
  5.他自己也去过几次,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
  (余秋雨《信客》)
  句中的两个“他”都代指年轻的信客,“老人”指老信客。老人把做信客的事交给年轻人后,他已经不知道“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因此,“逼”年轻的信客讲给他听。一个“逼”字,表现了老人非常想知道和了解“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的那种迫切心情,反映了他对信客这一特殊职业的热爱。
  6.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冰心《谈生命》)
  在文中,作者把生命喻为东流的一江春水,接着描写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经过。“逼”字用得好,“逼”出了春水冲撞、激荡的态势,“逼”出了春水怒吼、咆哮的气势,“逼”出了春水汹涌澎湃的威势,这正是生命的意义。
  7.特别是乙未(一八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退佃,逼着我们搬家。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地主要加租,佃户不答应。地主在大年除夕,要我家退佃、搬家。一个“逼”字,写出了地主的铁石心肠,反映了地主的狠毒和无情。
  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中心学校(433205)
  湖北省洪湖市新滩镇中心学校(433205)
其他文献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病媒生物的危害,防止相关传染病发生与传播,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
华罗庚和苏步青是我国两位著名的数学家,但他们都有着异常扎实的语文功底。1953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一个考察团出国访问,团长是著名的物理学家钱三强,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
期刊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脑梗死前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否,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根据短暂性缺血持续时间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外经贸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决策部署,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
作文取材于生活,就大方向来说自然是明确的。但也曾有过狭窄的理解,即局限于个人所能接触到的现实,且往往是扁平化的。如此反映到作文中,多是大同小异,甚而不无雷同。其实作
期刊
一、制作软件封面 一个好的软件还需要有一个漂亮的封面,用Visual FoxPro编制应用程序时往往会忽视这一问题。在Visual FoxPro 5.0中我们一样可以制作出如同微软的WORD、POWE
嘹歌是壮民族民歌中的一朵奇葩,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嘹歌歌唱起来声音婉转嘹亮,极富有韵律美。饱含着真挚情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同时嘹歌也淋漓尽致地
那条街已不在了。那条在岁月的风尘中垂垂老去的街,曾经那么固执地守着它的瓦房,青石板路和巷子另一头的小桥流水的老街,载着我儿时零星却绚烂的记忆的老街,终于在这座面目全非的城市里,沉默着,选择离开……  外公外婆的老房子就坐落在那儿。小时候听老人家绘声绘色地讲它的传奇——说起那个年代日寇的杀戮和祖辈们的抗争,说起巷子前的那条河上沉寂着多少不平的灵魂,又说河底的那些战争年代的“文物”曾被谁找了去换了多少
期刊
人教版初语第四册《唐睢不辱使命》:“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一句中“长跪”是古人的一种跪拜礼节。跪拜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最常见的一种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礼节。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用跪拜互相致意。进入阶级社会跪拜逐渐变成一种表示臣服的礼节,并且日渐繁杂化、规范化。据《周礼·春宫·大礼》载有“九拜”,还有一些拜礼,如“八拜”等。汉代前没有凳椅,人们的坐姿相当于现在的跪,后有了凳椅,“跪坐”起了变化,但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