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CeO_2的表面改性及其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性能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j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纳米CeO2进行表面修饰,考察了表面改性工艺条件对纳米CeO2在水介质中粒度分布及Zeta电位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表面改性工艺条件:改性剂质量浓度60g/L、改性温度25℃、改性时间4h、搅拌速率150r/min,pH9~11。采用TEM、FT-IR、XRD对改性前后的纳米CeO2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纳米CeO,表面包裹了一层改性剂分子,颗粒在水介质中分散性良好,达到了单分散。此外,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聚乙烯醇(PVA)/CeO2纳米复合膜材料,利用UV-Vi
其他文献
采用原位聚合担载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酸钠担载NaOH的氢氧化钠/聚丙烯酸钠(NaOH/NaPAA)固体碱催化剂,研究了固体碱催化剂的吸水性、保水性和碱性,并考察了其催化橄榄油与甲醇的酯交
结合动力系统的定性与稳定性理论、中心流形定理及Hopf分叉理论,分析了Belousov-Zhabotinsky反应的非线性动态现象的机理,包括随分叉参数变化时平衡点的类型及其稳定性变化。
将阿基米德copula应用于谱风险度量(SMR),提出了一种新的风险度量方法(copula-SMR方法)。选取G-H分布对边缘分布进行建模,采用极大似然估计对给定的阿基米德copula进行参数估计,
采用真空蒸发镀膜法制备了金属铝薄膜,在室温下,用四探针法测量了样品的电阻率和霍尔系数。结果表明,制成的金属铝膜,电阻率由块体材料的10^-MΩ·m增大到薄膜样品的10^-5Ω&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硝酸银(AgNO3)及水合肼(N2H4.H2O)制备银纳米粒子;以丙烯酸树脂/丙烯酸乳液为粘接料,将纳米银粉加入并辅以其他填料,制备水性导电油墨;
以二氧化锆、硼酸和镁粉为原料,利用微波镁热还原法合成了纳米级的ZrB2粉体。研究了镁粉含量与合成工艺对ZrB2粉体的影响,通过TG-DTA分析了物相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过程,利用X
本文设计了由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的数字式微量溶解氧传感器及其工作系统的硬件电路,包括极化电压电路、信号采集电路和温度补偿电路。通过在零氧条件下对残余电流的测定及与瑞士Orbisphere公司的两电极型溶解氧检测仪对比检测的结果,表明该传感器达到了μg/L级的测量精度,不确定度仅为±3%。
为了提高K.pneumoniae中D-乳酸的合成效率,本文以BUD和LDH为改造目标,扩增丁二醇脱氢酶基因budC,并在其中插入四环素抗性基因tet,构建了基因敲除载体pTBT,转化K.pneumoniae,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了双阳离子型离子液体1,1′-(丁烷-1,4-二基)-双(3-甲基-1H-咪唑鎓-1-基)双六氟磷酸盐([C4(MIM)2][PF6]2)在293.15~513.15 K温区内的摩尔比热容。结果表明,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作为模型单体,分别使用高速分散机、超声波仪和高压均质机制备了D4细乳液,使用多重光散射稳定性分析仪(MLS)分析比较了不同方法制备的D4细乳液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