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化MSCT扫描技术在椎体活检中的意义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zh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论证模式化MSCT扫描技术在CT引导下椎体活检术中的是否存在积极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中100例完成的椎体活检病例,按照不同参数性质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病例均取到组织且仅1例椎旁动脉损伤,在是否选择椎弓根路径,三维重组两个对照组中各个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在不同部位分组中,颈椎组扫描次数,总剂量长度乘积与胸椎腰椎组有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胸腰椎两组之间各参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 模式化MSCT扫描技术在椎体活检中使各个参考指标具有一定稳定性,在此种模式化扫描的前提下即使使用三维重建进行更困难部位穿刺也能保证手术时间。
  关键词:模式化扫描,椎体活检术,控制剂量,手术时间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1-194-02
  脊椎病变由于影像表现多样性常难以单方面诊断及鉴别诊断,常需要借助病理标本协同诊断。现今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术具有安全可靠,微创经济,准确率高等巨大优势,同时随着CT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CT成像的快速性,影像的高空间分辨力,高密度分辨力都使CT在椎体穿刺中占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1。如今CT引导下椎体活检术已成为常规病理活检方法,那么如何使患者受到最少照射量,减少患者手术时间达到最好的手术效果就是我们要近一步探讨的方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100例椎体活检患者,其中女性49例男性51例平均年龄53.6±16.3,其中颈椎23例,胸椎41例,腰椎36例,三维重建39例(39%)横断观察61例(69%),经椎弓根入路50例(50%)其他入路50(50%)。完善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项,心电图,输血前ICT,影像资料,明确是否口服抗凝药物,穿刺部位并告知手术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仪器与参数  采用上海联影16排CT ,自制定位栅栏,10%甲醛溶液固定标本,COOK 13G骨穿针,ARGON 16G活检针。
  1.3方法
  ①体位选择:常规俯卧位,但具体情况视病灶情况而定不应局限于常规,并在病变椎体附近摆上自制栅栏用于X轴定位。
  ②常规平扫:由于椎体位置相对稳定不易变动,所以根据影像资料对病变椎体上下相邻椎体缩小扫描范围以120KV 150mAs螺距1.0625 旋转时间0.5S 层厚5mm 层间距5mm的条件进行常规扫描,实时重建1—2mm层厚的以SOFT软组织算法进行重建的薄层,以窗宽1400,窗位100(降低伪影,看清骨组织与软组织)进行观察平扫,高风险部位如寰枢椎等应做增强扫描降低风险,根据扫描图像进行手术路线规划。
  ③定位:根据规划层面用CT指示灯进行Z轴定位,根据自制栅栏进行X轴定位,常规消毒,铺巾,用2%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并以空针针头进行体表定位,在进行CT以定位层面为中心上下三层扫描(若非共面穿刺则视情况增加一定层面),再次确定进针方向。
  ④进针及调针:通过扫描的图像再次明确进针方向,高风险部位必要时可以做MPR与VR重建,螺旋进针并实时询问病人是否感觉是否有所不适直至针尖抵达病灶再次扫描明确核实针头位置,若位置满意,针筒带负压抽吸组织直至组织量满意为止。
  ⑤复查:拔出骨穿针后局部按压止血,复查CT影像观察早期并发症。CT引导下椎体活检术并发症较少可能出现的椎旁动脉损伤、肌间血管损伤,椎管内血肿,脊髓及脊神经的损伤等2,所以复查范围较肺部更小扫描完两个相邻椎体即可。
  1.4结果分析方法  使用spss 26统计学分析软件,将100例病例以是否三维重建,穿刺入路,穿刺部位分别列组,分析扫描次数,手术时间,总剂量长度乘积,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①椎弓根入路与非椎弓根入路患者各五十例在扫描次数,手术时间,总剂量长度乘积进行配对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670  0.404  0.902)。其中一例椎旁动脉损伤,但均成功取材。
  ②实时三维重建观察组31例与横断面观察组69例通过模式化的CT扫描技术及流程后在扫描次数,手术时间,总剂量长度乘积进行配对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950  0.966  0.200)。
  ③根据穿刺部位颈椎,胸椎,腰椎进行分组将扫描次数,手术时间,总剂量长度乘积进行F检验。扫描次数,手术时间,总剂量长度乘积均满足方差齐性。但扫描次数与总剂量长度乘积均有统计学差异(P=0.035   0.020  F=3.462  4.086)多重比较颈椎与胸椎所用扫描次数,总剂量长度乘积有统计学差异(P=0.014  0.006)与腰椎扫描次数,总剂量长度乘积有统计学差异(P=0.032  0.033),但通过模式化扫描流程颈椎与胸腰椎的手术时机无明显延长(P=0.318)胸椎与腰椎扫描次数,总剂量长度乘积均无显著差异(P=0.749  0.499)。
  ④平均总剂量长度乘积与国际肺部CT平扫标准剂量长度乘积650mGy*cm3比较做单样本t检验比较(P=0.78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3.讨论
  第1.2组实验在扫描次数,手术时间,总剂量长度乘积上均无明显差异,但在实际操作中第二组中实时三维重建观察用于更困难,风险更高的部位但却没有明显增加扫描次数,手术时间,总剂量长度乘积,所以实时三维重建观察在模式化MSCT扫描操作的基础下是有积极意义的。第三组中出现的颈椎与胸椎,腰椎,在扫描次数,与总剂量长度乘积上出现的统计学差异主要由于颈椎病变一般更高风险,更困难,常需要做增强扫描区分病灶周围临近关系来降低手术风险确保病人的安全。模式化CT扫描椎体活检术的平均总剂量长度乘积与国际胸部CT平扫剂量长度乘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证明规模式化描能在稳定的保证患者在保证手术成功率的前提下,以较少时间,病人可接受的最优剂量完成手术。
  4.结论
  4.1 CT引导下椎体活检术的地位
  随着MSCT的到来,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可以不增加任何多余的设备通过MPR、VR、MIP等多种后处理方式下更加立体客观的了解活检针的穿刺方向以及周围比邻,对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安全性,准确性提升了一个巨大的台阶。
  4.2 模式化CT扫描的意义
  实时三维重组技术能完美解决横断面影像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术者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成为患者安全有效的保障,所以三维重组技术在椎体活检术中安全性更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模式化的扫描技术下三维重组技术并没有进一步增加手术时间,辐射剂量也证明在模式化的扫描技术前提下三维重组技术值得推广
  CT引导下椎体活检术的不足是它的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病理标本阳性率与手术者水平及病理诊断水平有关。模式化的MSCT扫描技术就是在保证手术成功的前提下,使手术者在运用更多方式能使患者的手术时间,辐射剂量,放射损伤反应稳定在一个可控的区间,体现其必要性与医学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周华平,李坤,彭建涛. CT引导下经皮骨组织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75-76.
  [2]朱结辉,黄学全,陈伟,et al. CT引导下经椎弓根穿刺活检对椎体病变的诊断价值.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1-3.
  [3]牛延涛,张永县,康天良,et al. 成年人CT扫描中辐射剂量和诊断参考水平的探讨.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6; 36:862-867.
  陸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院西南医院  微创介入与I125粒子植入中心  重庆沙坪坝  40000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评估在心肌梗塞伴左心力衰竭医护工作中践行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因患有心肌梗塞伴左心力衰竭而进入我院接受相应治疗的患者77例,将其随机划分成对照、实验两组,对照组38例以常规化方法展开护理操作,实验组39例以整体护理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经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运用成效,评价整体护理的临床使用价值。结果:评估后知,实验组病例的总有效率是94.87%。对照组的是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脑膜瘤的MRI表现,总结其MRI诊断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资料和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7年5月经MRI常规平扫结合增强、和(或)DWI检查,并有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恶性脑膜瘤纳入本回顾性研究。结果:21个病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15~75岁,平均47±14岁),所有病灶均起源于脑膜,均位于幕上;14/21(66.7%)呈窄基底,7/21(33.3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妊娠期女性做好口腔保健对于牙龈炎的防治所体现的实际效果。方法 在我院妇产科选取112例妊娠期女性,分别按照常规口腔保健与针对性口腔保健干预的流程对其实施辅助保健工作。分别纳入普通组与研究组,组内人数相等,观察两组妊娠期女性的牙龈炎防治有效性。结果 观察可见,面向妊娠期妇女实施针对性地牙龈炎防治措施对于减低其牙龈炎发病率有非常突出的作用,研究组发病率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结
期刊
摘要:妇科恶性肿瘤合并胰岛细胞瘤实为罕见,胰岛细胞瘤是起源于胰岛细胞的内分泌肿瘤,其床主要表现在胰岛素过量分泌、血糖水平下降明显等一系列低血糖综合征。由于胰岛细胞瘤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例较少,从而常常容易误诊或漏诊[1]。诊断一旦明确,治疗则以手术切摘除肿瘤为主,但是围手术期如何维持血糖水平稳定,如何保证麻醉过程平稳、满足手术需求则是麻醉的重点和难点[2]。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目的 讨论产后乳房护理在初产妇中的效果。方法 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初产妇80例,随机归为: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以常态护理,研究组则增加产后乳房护理,比较两组的泌乳情况、乳房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的泌乳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P<0.05);乳房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符合研究指征。具体资料如下表: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
期刊
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的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进行探究。方法以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54例乳腺癌患者为例,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组27例。给常规组应用常规的预防护理措施,给观察组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地采用综合措施(按摩联合治疗仪),最后对两组的效果进行比对。结果经过比对后发现,观察组的水肿发生率7.41%要低于常规组的37.04%,组间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全科医学治疗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择研究对象,其均为2019.12-2020.12期间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12例。采用抽签法分组,分成观察组(56),对照组(56)。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以其为基础应用全科医学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期刊
摘要:目的 对神经外科开展护理过程中,使用传统外科护理和细节化护理有误效果的差异和质量的区别。方法 在本院神经外科所有所收治患者中,选取70例开展研究,并随机分观察、对照两组。人数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对照组患者常规开展外科护理,观察组则使用细节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之后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评价护理应用的质量和效果。结果 最后可以发现,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更高,相比之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PPH联合肛肠痔治疗仪治疗重度环形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7例PPH联合肛肠治疗仪治疗重度环形混合痔患者资料。结果:术中均一次性吻合成功,残留皮赘、外痔及其他痔团采取肛肠痔治疗仪钳夹电凝,平均手术时间20min,无严重并发症,手术过程顺利,无大出血等意外情况。结论:PPH联合肛肠痔治疗仪治疗重度环形混合痔手术简单易行、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治疗重
期刊
摘要:目的 对临床慢性牙周炎开展维护治疗时。使用派丽奥是否与基础治疗呈现明显效果差异。方法 取本院进行維护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人数一致情况下对照组常规使用基础治疗干预,观察组则再增加使用派丽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针深度(PD)情况加以对比,评价干预效果有无明显不同。结果 结果对照可以发现,干预前时期所有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