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浅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m9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农村运动的兴起推动了乡村地区建设,如何在此背景下通过对乡村住区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改变目前乡村住区的景观面貌及延续乡土景观文化成为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辽宁中部典型地区乡村住区景观现状的调查,结合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的分析应用,本文在结合实例的基础上对辽宁中部地区乡村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乡村住区景观;空间营造;景观规划设计
  
  1.乡村住区景观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1.1乡村住区景观概念
  乡村住区景观是以人文景观为主,主要由乡村住区空间形态、乡村建筑形态以及乡村环境等构成(如图1)。乡村住区景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首先乡村住区景观是一种外在的表象,即人们对其特征和形象的认识与了解,也就是视觉所感受到的环境物质形态;其次是除了物质形态层面外,乡村住区景观还包括了精神文化层面,也就是乡村居民的行为和活动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图1-华西村鸟瞰图
   2.2乡村住区景观构成要素
  乡村住区景观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长期以来人文历史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具有物质与非物质两种类型要素,物质要素根据其形成模式又可分为自然要素及人工要素,非物质要素主要为村庄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生活层面的结晶。
  自然要素
  自然要素是乡村住区的景观基底,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及动植物等,各要素不仅是乡村住区生态景观的构成要素,而且对乡村住区景观的构成有不同的作用,乡村住区景观的总体特征是通过各个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2)。 图2-地形造就住区景观(自然要素)
  人工要素
  人工要素是人类为生活及生产而建设的事物,包括乡村住区空间形态、建筑物、道路、公共场所及住区周边的农业生产用地(如图3)。
  非物质要素
  非物质要素作为景观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体现乡村居民生活的行为和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表现为与他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民俗、宗教语言等。 图3-八卦村鸟瞰图(人工要素)
  
  2.发展乡村住区景观的目的与意义
  我国大多数的乡村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如何保持、延续和发展这些特色,使乡村住区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充满生机、活力和具有地方文化特色是很多人都在关注和呼吁的。
  另外,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状况并不是偶然的现象,是与乡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相协调的,客观地看有些传统乡村的生活方式已被现代生活所取代,景观模式己经落伍于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需求,同时受到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给乡村地区造成了极大地冲击,影响了乡村住区景观面貌,在这样的情况下,急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乡村住区景观的发展之路。
  
  3.辽宁中部地区乡村住区景观现状分析
  3.1现状情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将农村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的方针政策促进了辽宁各地乡村住区景观建设活动,如沈阳地区开展的百村屯环境整治及绿色村庄建设,直至目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乡村住区的景观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乡村住区的景观质量及居民的生活环境,但由于乡村住区整体建设的滞后,导致,问题突出。
  3.2成因分析
  辽宁中部地区乡村住区,由于整体建设滞后,导致整体住区景观环境仍表现为没落的面貌,景观效果欠佳。景观破坏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如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缺少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缺乏规划或规划滞后,快速城市化对乡村地区的冲击以及乡村地区各项设施的薄弱等,使得乡村住区景观效果欠佳。
  
  4.研究成果示范案例——张家屯村景观规划设计
  4.1张家屯村景观建设现状
  张家屯村现状景观同辽宁中部其他地区相似,具有丰富的景观资源,也进行过相关建设,但由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以及村民对住区内景观建设的关注不够,导致住区景观建设无人问津;经济利益的驱使以及管理不善,导致住区内原有的景观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与利用,甚至于遭到破坏;科学系统规划的缺失,使景观建设缺乏依据,导致住区内出现局部景观亮点,但又存在与住区整体景观不协调的矛盾;原有乡土景观受城市化影响正在逐渐消失,新的景观元素逐渐出现。
  4.2 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4.2.1 整体空间景观格局营造
  张家屯村景观系统,从空间构成及形态特征可总结为点(节点)、线(轴线)、面(组团)、环(周边)。
  点:住区中心建筑及公共活动场地等景观节点,包括住区中商业设施、集会广场、公共绿地、街头绿地、办公建筑等景观区。同时集中设置的办公设施、商业设施、集会广场及绿地也形成了住区的中心,是住区景观的最为核心区域。
  线:住区内道路等线形元素形成的景观,包括道路景观、河流水域景觀、防护绿地景
  观等。同时中部东西向主要道路在住区内具有视觉走廊及串联景观节点的双重作用,构成
  住区内一条主要景观轴线,中部南北向道路次之。
  面:村庄内居住组团景观,包括住宅景观、庭院景观、住宅群体景观,是住区整体景观面貌的核心内容和外在表现。
  环:周边对住区形成环绕的景观,主要为住区周边农业景观及水体。水体景观是张家屯村重要的景观元素构成,农业景观则突出了本地区的地域特点,同时也给村庄景观定下基调。
  4.2.2 居住空间景观营造
  (1)建筑形式结合地方情况,在原有民居形式基础上,进行材料及建筑形式的更新,利用新式墙体材料美化建筑外观,同时在原有民居的特点上进行改进,整体形式遵循东北民居建筑的结构粗壮,外表朴实的特征;其次,在建筑的个体层次上加强尺度和比例的掌握、材料的选择、色彩景观的提升和保温措施的应用,使之与传统乡土建筑在风格上达到统一,同时在功能上更加完善。
  (2)住宅布局在对保持传统的独院式住宅布置形式,再以独院式住宅为单位整体形成联排式住宅。独居形式并不适合冬季寒冷的气候,因此联排式的住宅形式可以起到抵御风寒的效果。在采用联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日照间距的要求及建筑的朝向。
  在住宅的布局上,应充分结合本村平原地形特点,采取集中式布局形式,同时在各居住片区内预留场地,形成公共空间,在建筑层数的布置上,采取单层与双层以组团为单位错落布置,丰富住区整体景观风貌,使住区的轮廓更加具有特色。
  (3)建筑色彩采用加强色彩设计的手法,如屋顶可以红色、蓝色调为主,增加色彩的鲜明度,外立面墙采用浅淡颜色,提升亮度并与屋顶色彩相协调,窗框则可采用蓝色、黄色等鲜亮色调,在改善冬季景观的同时,从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角度,愉悦村民的心情,促进邻里和谐相处,增加对家乡的归属感。
  (4)应用生态化节能措施,应对冬季寒冷的气候,同时立足于目前的经济水平,力求做到“高效、经济、可行”,力争以最少的开支达到最满意最舒适的效果。
  (5)庭院空间景观在布局方面上结合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根据各家的实际情况,提供多种方案,供村民选择。绿化方面,根据本地村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庭院空间设计绿色蔬菜、花卉等绿色植物的种植区,既可满足村民日常生活所需,又可改善宅前环境状况。
  4.2.3 行为活动空间景观
  (1)道路景观
  保存住区传统肌理关系,线形构成上以平滑曲线为主、直线为辅,体现传统乡村村落蜿蜒曲折的道路景观空间,还可增加住区内景观的层次性;路面铺装根据道路等级推荐采用不同铺装形式;完善照明、排水、景观节点等附属设施; 加强村内道路绿化,主干道结合道路两侧的防护绿带、庭院围墙外绿化和道路绿化形成村内林荫道系统。
  (2) 公共活动空间景观
  广场的设计上基于其功能出发共包括三个方面,集会功能,场地以硬质铺装为主,休息功能,场地以绿化、休憩设施为主,运动功能,运动设施的设置,基于乡村广场的特点,三种场地布置形式可相互协调,没有确定的界限,同时在设计时考虑老年人及儿童活动对场地的需求。
  公共建筑景观集中布置于住区中心。规划公共建筑根据其不同使用性质,首先确定其体量、色彩,建筑形式与规划住宅形式统一,采用硬山坡屋顶式,其它参照上述建筑设计要点。在公共建筑的布局上,结合周边住宅,对广场、绿地等形成围和,减轻冬季对公共空间使用的影响,同时在公共建筑中设置相应活动设施,满足村民室内活动的需求。
  公共绿地景观,主要作为广场的对景,作为居民日常活动的场所。公共绿地设计上以绿化为主,辅以休憩设施,如石凳、座椅等,植物配植以低矮树种、灌木为主,少量种植乔木。
  (3)亲水空间景观
  张家屯村东部存在因居民进行水产养殖而形成的大面积坑塘水面,在规划中通过对原有水面的略加处理,形成本村特色的景观节点,同时也可借助其开发诸如垂钓、农家乐等帮助增加居民收入的商业设施。
  4.2.4 文化空间景观
   张家屯村文化空间的构建源于祖先开荒拓土的功绩,通过对张家屯村不同时期资料的收集,在村委会处形成一处文化展示场所,内容主要包括前人创业的艰难,通过传统农具的展列,使当代人,特别是当代年轻人,了解过去农耕的历史及前人建设家园的过程,增强其建设家园的信心和动力。
  
  5.结语
  乡村住区不同于城市,对自然环境依赖更强,基于乡村住区景观理念,从住区选址、布局形态入手,结合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对生态敏感区域进行控制,而后构建整体景观格局。通过民居建筑表達,通过新技术、新材料及传统乡土形式的设计手构建传统的建筑,完善建筑的功能;行为活动空间规划设计,根据乡村地区居民活动方式的变化,对原有传统场所景观进行改进,同时营造新景观场所,满足居民行为活动的需求;文化空间景观,在乡村住区景观规划中渗透到其他场所景观之中,作为其他景观环境的组成部分,反映地区文化,增强地区的可识别性。
  
  
  参考文献
  1.郭瑞坤.城乡新风貌:美国篇[J].空间杂志,1999(117):37-39.
  2.江益彰.农村空间研究[OL].[2003-10-18].http://home.kimo.com.tw/archman106/index.htm.
  3.王云才.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35.
  4.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22-23.
  5.李伯华,曾菊新,胡娟.乡村人居环境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学,2008[9]: 70-73.
  6.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14-17.
  7.辽宁省人民政府网.http://www.ln.gov.cn/zjln/.
  8.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9.高向鹏.人类聚居环境学对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启示.山西建筑,2007[18]:24.
  10.傅伯杰.景观生态学原理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04.
  11.李治亭. 东北通史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3.
  12.俞孔坚 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 国外城市规划 2001(3):27.
  13.陈志华.说说乡土建筑研究.北窗杂记[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4.黄续论.中国传统农村街道景观的艺术设计思想[J].艺术百家, 2006(3):69-7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肾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 观察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美沙
研究者们最近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技术,能够帮助他们发现接受治疗之后体内残留的癌细胞的方法。癌症的个体化化学疗法是最近的革命性癌症治疗进展。然而,尽管这些疗法效果显著,
期刊
职业经理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格局的不断变化,职业经理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我国急需建立职业
给宝宝留下一个记忆深刻的童年,替孩子留下成长的影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父母的心愿。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专业的儿童摄影店,可随之而来的不便也不 It is more and more p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企业采用供应链管理思想以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是提高供应
企业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过度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损害消费者权益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于重污染行业而言,由于其行业特殊性,相较于其他行业更是倍受社会关注。权益资本成本作为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基本指标,是企业进行筹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假如能够证实企业社会责任信
目的 研究癫痫患者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血药浓度低于达标浓度的影响因素,并构建VPA血药浓度低于达标浓度的风险预测模型,为VPA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