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富勒烯水溶性复合物固体材料的制备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zi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11.124
  摘 要:该文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C60组成电荷转移复合物,不但制备出了C60水溶液,而且还成功地制备出了C60水溶性固体材料,采用UV-VIS光谱、红外光谱对水溶液和其固体特性分别做了初步研究和表征。实验表明C60在PVP的水溶液中最大浓度约为400 ?g/mL,把C60-PVP水溶性复合物制备成固体,将给复合物的深入研究、保存、运输和应用等创造许多有利条件。
  关键词:C60 富勒烯 水溶性 复合物 固体
  中图分类号:TQ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b)-0124-02
  C60富勒烯分子中的60个碳原子处于等价位置,形成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相间分布连接成32面体笼状结构[1],C60富勒烯这种具有烯烃电子的结构特点决定了C60的疏水性,限制了C60在生物等领域的应用,到目前为止,仅见到极有限的几篇报道制备出了C60水溶液[2-7],还没有见到C60水溶性固体材料的报道。该文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与C60组成电荷转移复合物,不但制备出了C60水溶液,而且还成功地制备出了C60水溶性固体材料并对其特性做了初步研究和表征。C60水溶性固体材料的制备成功,拓宽了C60的研究范围,相信在生物学和医学以及新药物的研究应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C60水溶液电荷转移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1.1 C60-PVP水溶液的制备及检验
  按一定比例称取C6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别将其溶于甲苯及三氯甲烷中,然后将这两种溶液充分混合,置于低真空中使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向残余物中加入去离子水,用超声处理使其充分溶解,将溶液进一步过滤,就得到澄清的棕黄色溶液,即C60与PVP所形成的电荷转移复合物水溶液。该水溶液可在室温下长期稳定存在。
  1.2 C60-PVP水溶液的UV-VIS光谱
  取少量C60的PVP水溶液并用水稀释,以去离子水作参比物,在日本产UV—24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作分析,测试结果随着PVP的浓度的增加,在284 nm、337 nm处C60的强特征吸收峰都产生了红移。由此可见在C60-PVP之间发生了电荷转移,C60与PVP形成稳定的包结物,存在于水中。
  1.3 C60-PVP水溶液中最大C60含量的测定
  利用UV-VIS光谱可以大致确定C60-PVP水溶液中C60 含量的最大值。固定PVP的浓度(2.85×10-5M/mL)不变,制备一系列不同C60含量的C60-PVP水溶液,将这些水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并以去离子水作参比物,在UV-VIS光谱仪上测定284 nm或337 nm处的紫外吸收值,作光吸收曲线。测试结果表明,284 nm或337 nm处的紫外吸收值随着C60浓度的增加基本上呈现线性增加,当C60浓度超过一定值后,光吸收值基本上不再变化,并且C60浓度太大时,溶液中明显有黑色固体物质析出。经验证,这些黑色固体物质就是C60,说明此时C60在溶液中已达到饱和浓度。图1示出了测试结果。如果将光吸收值线性增加部分和基本上不再变化部分的交点看作是判断C60达到饱和浓度的标准,则从图1上可以得到C60在PVP的水溶液中最大浓度约为400 ?g/mL。
  2 C60水溶性固体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为了促使C60和PVP之间的电荷充分转移,尤其是为了探讨新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对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成功地有目的地制备出了C60-PVP水溶性固体,并对其性能作了初步表征。
  2.1 C60-PVP水溶性固体的制备
  C60-PVP水溶性固体的制备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按前面叙述的方法配制C60-PVP的甲苯/三氯甲烷有机溶液。
  第二步:将配制好的有机溶液盛于50 mL的烧瓶中,油浴加热到甲苯的沸点以上(>120 oC)进行回流。回流进行到1小时左右时,通常在溶液表面可见到漂浮着类似油脂状的粘稠物质,呈黄褐色,在绛紫色的C60-PVP甲苯/三氯甲烷有机溶液中格外引人注目。随着回流时间的延长,这些粘稠物质的量不断增多,颜色也在加深,经过3~5 h以后,绛紫色溶液大部分变为红褐色油脂状的粘稠物质,此时这些粘稠物质沉积在烧瓶底部而不再漂浮于溶液表面。
  第三步:C60-PVP的甲苯/三氯甲烷有机溶液经过几个小时的油浴回流后,改为油浴蒸发,以使有机溶剂蒸发走,以便得到固体物质。为了预防高温对固体物质造成不良影响,蒸发时应降低油浴温度,刚好使甲苯沸腾即可,并且注意不要将溶液完全蒸发干,应留少许溶液在固体物质的表面。然后将烧瓶放入烘箱,温度保持在60 ℃~90 ℃之间,最好不要超过100 oC,烘3~6 d,以便使有机溶剂完全挥发。
  第四步:待溶剂挥发完后,向烧瓶中注入去离子水,不断振荡或进行超声处理,以使固体物质充分溶解。然后再进行过滤,即可得到橙黄或淡黄色C60-PVP水溶液。
  第五步:将得到的C60-PVP水溶液放入烘箱或在低真空中干燥处理,即可得到C60-PVP水溶性固体物质。
  2.2 C60-PVP水溶性固体的研究
  在C60-PVP水溶性固体的制备过程中,某些试验现象和C60与PVP的摩尔比有关。当C60與PVP等摩尔混合时,过滤制得C60-PVP水溶液后,在虑纸上发现有黑色沉积物,经验证为没有参与反应的C60。当C60与PVP的摩尔比等于1/2时,其有机溶液经过回流、蒸发,得到的是红黄色固体,见水变成黄色胶体,在水中溶解非常缓慢,振荡或进行超声处理可加快溶解,其水溶液呈现鲜艳的金黄色,没有滤出多余C60。摩尔比等于1/3时,有机溶液经过4 h的回流后,仍为淡紫色,表面漂浮着一层土褐色油脂状粘稠物质,而不是沉积在烧瓶底部。
  使用美国产Nicolet170SX红外光谱仪在室温下对部分C60-PVP水溶性固体物质进行了红外测量,结果表明:C60的4个红外活性膜的振动频率527、577、1184和1428 cm-1,有3个与PVP的重合,并且由于C60含量太少,其红外特征吸收峰被PVP所掩盖。但仍然可以看出C60的影响,随着C60含量的增加,所有吸收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整个谱线下移。
  实验表明采用回流和蒸发的方法制备C60-PVP水溶性固体,可以有效地加强C60与PVP之间的电荷转移,而不影响C60在水溶性电荷转移复合物中的特性,回流和蒸发的方法对制备C60-PVP水溶性固体是一种简单、方便、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把C60-PVP水溶性电荷转移复合物制备成固体,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将给复合物的深入研究、保存、运输和应用等创造许多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孙涛,巢骏,周冬香,等.C_(60)及其衍生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11):4846-4847,4850.
  [2] 黄彬,郑启新,杨大志,等.富勒烯(C_(60))-甘氨酸衍生物对小鼠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493-496.
其他文献
电力企业要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进行配网线损管理。线损分析是线损管理中的基础性环节。该文介绍线损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线损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有效降低损耗的
该文研究探索在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条件下与上岗考核管理需求相适应的技术路线,建立全面、规范、高效的信息化质量管理平台,实现考核信息发布、报名、审核、组卷、成绩登录、证书发放的管理目的,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系统持证工作效能。
现代化管理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依靠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管理的实质是决策,决策的依据是信息。丝绸行业经济信息管理系
股票期权激励是作为长期激励方式之一而出现的,作为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国外许多公司将其授予股份公司的员工(主要是管理人员).本文就股票期权激励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运行机理
患者,男,2l岁,初中文化,井下工人。主因l周前井下工作时不慎撞断右腿,失血过多,曾一度昏迷,于当地医院抢救脱离危险后,住入开滦医院骨科病房。头部无伤,入院后头颅CT未见异常,躯体病情
本文主要剖析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教育涉及的三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在.订单式教育可解决学生就业之"现实的震荡"问题,使其获得良好的职业生涯开端;稳定酒店员工队伍,降低人力
摘 要:随着变电站的规模增大和运行的设备增多,对直流系统的供电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流系统作为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必要条件,如何确保变电站直流系统可靠运行,高效快速地定位直流故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便携直流绝缘检测仪的绝缘下降快速查找方法,并以某变电站直流系统绝缘下降事件为例进行分析,验证本方法合理性,最后就如何提高变电站直流故障定位速度进行理论探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
摘 要: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随着采煤过程的进行,矿区易采煤层的煤炭储量逐渐减少,煤矿开采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建筑物下采煤的问题。建筑物下采煤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采煤活动产生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宏观上表现为采动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实则为采动产生的拉伸、压缩、弯曲等附加应力作用下,建筑物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形,当变形超过一定值时,建筑物就会遭到破坏,甚至是倒塌,造成人员伤亡。  
《四川丝绸志》编纂工作1989年4月进行筹备,8月正式开始编写一年多来,编纂工作进展顺利。首先建了编委会,确定了专、兼职编撰人员,制订了编纂总体规划、人员分工、搜集资料方
患者,女性,42岁,农民,主因间断头痛10年,烦燥、情绪低落、厌食10天,于2002年9月24日入院。既往体健,无重大躯体疾病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记载。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良好,心肺(一),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