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帮助外贸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为导向的“上海外贸产品内销订货会”近日在上海世贸商城开幕,现场签署的“外贸企业进商场合作协议”即达成5800万元的采购额。而据记者走访,参展的170家外贸企业流露出强烈的开拓内销意愿,但不谙市场推广令一些厂商心存顾虑。
5800万外销产品将进商场

近日在订货会现场签署“外贸企业进商场合作协议”的分别是百联股份与上海民光国际有限公司、大润发与上海尊贵电器有限公司、家乐福集团与上海顶新箱包有限公司、百安居(中国)与上海益森园艺有限公司以及家乐福与上海荣威塑胶工业有限公司,采购总额为5800万元。其中,民营企业尊贵电器收获的订单金额最大,大润发对其冰箱和洗衣机的采购达到3000万元。尊贵电器总经理王崇智告诉记者,该公司家电产品出口主要指向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去年出口达到2000万美元,在金融危机中几乎未受影响。相较于缓解当前外销困局,尊贵电器更看重订货会上出现的扩充内销渠道的机会。“之前尊贵电器在国内主要做三、四级城市及农村市场,现在借助大润发的平台,我们可以把外销产品引入国内一二线大城市。”王崇智透露,作为家电内销领域的新面孔,“尊贵”和性能相同的同类产品相比,价格上将更为优惠。
和家乐福签订一年1500万元采购协议的上海顶新箱包有限公司,也做好了长期驻扎内销市场的打算。顶新箱包公司总经理王向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顶新以往基本不做内销,每年2500万美元的出口大多出自欧洲市场,最风光是前三年,“采购商都是用现钱来拿货的!”但金融危机加上甲型H1N1流感,令与旅游市场休戚相关的箱包业遭受打击。今年6月,全国箱包出口下降了6%。“我们期望能和商场长期合作,毕竟在产品和设计上,顶新都很有优势。”
内销门外汉需补市场课
当场签下采购订单的厂商是幸运的,记者在订货会上发现,想要在内销市场上找到合作伙伴的外贸企业比比皆是。主营玩具、婴儿用品和家居香氛的上海诺一礼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向欧洲自有品牌连锁店供货的出口商,由于走的是高端路线,客户群稳定,一年500万美元的出口没有在金融危机中出现多大的波动。但以原创设计为卖点的诺一公司却很想在内销上有些作为。“外销做得再好也只是赚钱,要建立品牌还是要做内销。”该公司国际贸易部副经理刘永昌告诉记者,诺一已经通过接经销商订单等形式尝试了几次内销,发现差别很大。除了内贸业务所需的税率、渠道费用等至少要增加30%成本以外,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市场推广”。“外销时,我们不用管市场,采购商自己会判断,但是做内销,就要靠自己来运作。这方面我们很陌生。”
和诺一看法相似的还有利澜服饰制品(上海)有限公司的管理者。据利澜总经理朱永珍介绍,目前利澜70%的业务出自外销,30%的内贸业务也大多是贴牌生产。而现在,利澜正打算创建自有品牌。根据该公司的规划,定位中高端的“利澜”品牌将走百货商场的渠道,而中低端的“享祥乐”则瞄准连锁超商和小商品市场。但在具体实施中,除了铺设渠道的市场费用较大外,如何宣传推广、打响品牌知名度是个大问题。朱永珍表示,眼下正计划引入内贸人才,组建一个内销团队,从下半年开始正式启动内销,争取年内就能在市面上看到该公司的品牌产品。(来源:《上海商报》2009年7月17日 编辑/刘丽琴)
5800万外销产品将进商场

近日在订货会现场签署“外贸企业进商场合作协议”的分别是百联股份与上海民光国际有限公司、大润发与上海尊贵电器有限公司、家乐福集团与上海顶新箱包有限公司、百安居(中国)与上海益森园艺有限公司以及家乐福与上海荣威塑胶工业有限公司,采购总额为5800万元。其中,民营企业尊贵电器收获的订单金额最大,大润发对其冰箱和洗衣机的采购达到3000万元。尊贵电器总经理王崇智告诉记者,该公司家电产品出口主要指向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去年出口达到2000万美元,在金融危机中几乎未受影响。相较于缓解当前外销困局,尊贵电器更看重订货会上出现的扩充内销渠道的机会。“之前尊贵电器在国内主要做三、四级城市及农村市场,现在借助大润发的平台,我们可以把外销产品引入国内一二线大城市。”王崇智透露,作为家电内销领域的新面孔,“尊贵”和性能相同的同类产品相比,价格上将更为优惠。
和家乐福签订一年1500万元采购协议的上海顶新箱包有限公司,也做好了长期驻扎内销市场的打算。顶新箱包公司总经理王向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顶新以往基本不做内销,每年2500万美元的出口大多出自欧洲市场,最风光是前三年,“采购商都是用现钱来拿货的!”但金融危机加上甲型H1N1流感,令与旅游市场休戚相关的箱包业遭受打击。今年6月,全国箱包出口下降了6%。“我们期望能和商场长期合作,毕竟在产品和设计上,顶新都很有优势。”
内销门外汉需补市场课
当场签下采购订单的厂商是幸运的,记者在订货会上发现,想要在内销市场上找到合作伙伴的外贸企业比比皆是。主营玩具、婴儿用品和家居香氛的上海诺一礼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向欧洲自有品牌连锁店供货的出口商,由于走的是高端路线,客户群稳定,一年500万美元的出口没有在金融危机中出现多大的波动。但以原创设计为卖点的诺一公司却很想在内销上有些作为。“外销做得再好也只是赚钱,要建立品牌还是要做内销。”该公司国际贸易部副经理刘永昌告诉记者,诺一已经通过接经销商订单等形式尝试了几次内销,发现差别很大。除了内贸业务所需的税率、渠道费用等至少要增加30%成本以外,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市场推广”。“外销时,我们不用管市场,采购商自己会判断,但是做内销,就要靠自己来运作。这方面我们很陌生。”
和诺一看法相似的还有利澜服饰制品(上海)有限公司的管理者。据利澜总经理朱永珍介绍,目前利澜70%的业务出自外销,30%的内贸业务也大多是贴牌生产。而现在,利澜正打算创建自有品牌。根据该公司的规划,定位中高端的“利澜”品牌将走百货商场的渠道,而中低端的“享祥乐”则瞄准连锁超商和小商品市场。但在具体实施中,除了铺设渠道的市场费用较大外,如何宣传推广、打响品牌知名度是个大问题。朱永珍表示,眼下正计划引入内贸人才,组建一个内销团队,从下半年开始正式启动内销,争取年内就能在市面上看到该公司的品牌产品。(来源:《上海商报》2009年7月17日 编辑/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