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容”水果,想说爱你不容易

来源 :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aowei2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果,有美丽的颜色、特殊的香气和不同的风味,为人们日常居家必备之物,它不仅食用方便,而且营养丰富。然而,个别商贩利欲熏心,在这上面动起了揠苗助长的伎俩。一些媒体也曾报导过异常的水果“易容”现象,譬如香蕉一捂就熟,芒果一洒就变黄,西瓜一喷就变大,涂蜡的苹果、打了催红素的桃子……
  这样的水果如何鉴别,还能吃吗?面对种种质疑,记者深入体验,采访了多位专家拨开迷雾——
  说到水果“易容”,可能最多还是催熟,大家最熟悉和使用最广泛的是“乙烯利”,也有水果在生长过程中使用催红素、膨大素,或者在存放时过量使用防腐剂,对水果使用着色剂、打蜡、漂白染色等。据媒体报道,更有甚者使用硫酸、盐酸、工业柠檬酸、明矾、硫磺等工业原料对水果保鲜催熟。在记者采访中,大部分消费者认为,适当使用药品催熟水果本无可厚非,但目前的催熟手段泛滥,不顾人们健康,使用有毒害的原料,那就需要特别注意了。
  揭秘:常见水果 “易容术”
  一)打蜡苹果
  苹果表皮本身含有的蜡是一种脂类成分,可防外界微生物入侵,而加工中的食用蜡,主要成分是纯天然的虫胶和巴西棕榈蜡,两种都是可食用的,对身体并无害处。但不能排除个别无良商家为节约成本,用工业蜡代替食用蜡。工业蜡中含汞、铅,会给人体带来危害。
  鉴别:专家称,果皮上的蜡主要有3种:苹果自带的果蜡,果农上的食用蜡,不法小贩上的工业蜡。前两者都是可以食用的,实在要去除这层食用蜡也很简单,用热水或盐水冲洗即可。挑选打蜡水果时,可用手或餐巾纸擦拭水果表面,如能擦下一层淡淡的红色,就很有可能是工业蜡。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称,食用蜡和工业蜡不太容易用肉眼分辨,水果食用前应用盐水清洗,或者干脆去皮之后再食用。
  二)催熟香蕉
  由于香蕉要长途运输,必须采摘青果,而从树上砍下来的成串香蕉很难自熟,如果不使用乙烯利,大部分香蕉就会腐烂。乙烯利作为一种催熟剂,在香蕉催熟中被广泛使用,在用量和使用间隔时间上都有着严格限制。所以香蕉正常催熟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超量使用则有害人体健康。
  鉴别:乙烯利催熟香蕉较为常见,但有些不法商家使用二氧化硫和甲醛等化学药品为香蕉催熟,这就需要一定的识别技巧:首先,化学药品催熟的香蕉表皮一般不会有香蕉熟透的标志——“梅花点”,因此在挑选香蕉时,有“梅花点”的香蕉相对安全;其次,用化学药品催熟的香蕉闻起来有化学药品的味道。此外,自然熟的香蕉熟得均匀,不光是表皮变黄,而且中间是软的;而催熟香蕉,中间则是硬的。
  三)染色橙子
  市场上的橙子颜色格外艳丽,惹得不少人垂涎欲滴。当你遇到这样的橙子时,可要小心了,它有可能是被染过色的橙子。有些商贩为了让橙子色泽更漂亮、卖相更好,就把色素注射到橙子皮里,再在皮上打些石蜡,使橙子看起来很新鲜,但这样的橙子会掉色。还有商家甚至把长有霉斑的橙子清洗干净、晾干,然后用石蜡给橙子打蜡上色。这样,原本变质的橙子转眼间变得又红又亮。
  鉴别:染过色的橙子,表面看起来特别红艳,仔细观察,可发现表皮皮孔有红色斑点,一些橙子表面甚至有红色残留物。用湿巾擦拭橙子表面,如果湿巾变红,说明橙子可能被染色;没染色的橙子,湿巾擦拭后只能看到淡淡的黄色。染色严重的橙子,橙蒂也会变成红色;没染色的橙子,橙蒂是白绿相间的。最后,染过色的橙子,表面摸起来黏黏的;没染色的橙子,摸起来比较自然。
  四)激素草莓
  有些果农为牟取暴利,在种植过程中多次乱用膨大剂。膨大剂主要是刺激细胞分裂,通过促进果实中的细胞分裂和体积增大达到增产目的,这使得有些草莓个头很大、颜色佳,甚至有些还长得奇形怪状的。膨大剂属农药范畴,超量使用影响果品质量,消费者一旦进食膨大剂残留量大的草莓,会对健康造成很大的损伤。尤其是肾病患者,更应避免过多食用。
  鉴别:首先,看品种,个头大的草莓多呈圆锥形,如果形状太奇怪就要谨慎。其次,激素草莓上色不均匀、光泽度差,而且在底部果柄处,颜色青红分明。再次,正常草莓果肉鲜红,很少空腔;激素草莓轻易就能掰开,果肉颜色发白,空腔较多。最后,正常草莓甜度高且甜味分布均匀,激素草莓吃起来寡淡无味、闻着不香。此外,正常草莓表面的芝麻粒是金黄色的。如果连芝麻粒都是红艳艳的,就要警惕了。
  五)爆炸西瓜
  已结满瓜藤的大小西瓜,还没有成熟就一个个炸裂开来。瓜农施用的膨大剂是造成爆瓜的原因。专家认为,膨大剂施用时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施用时间,就是在花落后开始坐果的时候使用,而有些农户在西瓜成熟了还在施用,就发生了爆裂。膨大剂按规范使用是无毒害作用的,但是如果为了利益滥用,则是有潜在风险的。
  鉴别:从西瓜的外表上看,正常西瓜外形应是圆形或椭圆形的,表面平整光滑,而使用了激素,由于喷洒的激素吸收不均匀,易出现歪瓜畸果,如两头不对称、中间凹陷、头尾膨大等;人工授粉的瓜比使用过膨大剂的瓜,果皮会薄许多。西瓜切开以后,使用了膨大剂的西瓜虽然瓜瓤是红色,但是瓜籽却一直是白色的。同时,由于西瓜表皮有一层蜡质,农药往往浸透并残留在蜡质中,在购买西瓜时尽量不要切口,不要买裂缝瓜。
  六)喷酸荔枝
  由于荔枝保存时间短,商贩往往会买来色青半熟甚至是生荔枝,用稀释过的盐酸浸泡,或把稀盐酸喷洒在荔枝表面,未熟的荔枝表皮就会变得红嫩、新鲜,宛若刚刚采摘下来的鲜荔枝,但很容易腐坏。这类溶液酸性较强,会使手脱皮、嘴起泡,还会烧伤肠胃。还有果贩会用硫磺熏制,而二氧化硫对眼睛、喉咙会产生强烈刺激,导致人头昏、腹痛、腹泻,严重者甚至还会致癌。
  鉴别:消费者可以使用摸、闻、掂、看的方法进行识别。摸:挑选喷酸荔枝时,手会觉得潮热,甚至有烧手的感觉。闻:自然成熟的荔枝闻起来有荔枝本身淡淡的香味,而“化妆”荔枝不仅没有香味,闻起来气味有点酸,甚至还有化学药品的味道。掂:喷酸荔枝比自然熟的荔枝分量重一些。看:由于鲜荔枝的保存时间短,所以一般需低温冷藏保存,如果看见荔枝被商贩随便放在盒子里,上面用塑料布一盖,大多有问题。   七)早产葡萄
  市场上的葡萄如果个头又大又圆,但口感差,一般是加入了催红剂和膨大剂。催红剂学名叫乙烯利,可以让葡萄提早成熟,膨大剂可以让葡萄长得更大。在葡萄膨大剂中,氯吡脲的使用率最高。尽管乙烯利是喷洒在水果表皮上,但由于葡萄的外皮较薄,所以农药较容易渗透进入果肉。这种葡萄颜色不均,含糖量少,汁少味淡,长期食用对人体有害。
  鉴别:消费者可以从外观和口感两方面辨别。首先可以了解葡萄品种的正常成熟期,在购买时,如果每一颗葡萄颜色都很深而且亮度很好,就很有可能是催熟的。相反,如果一串葡萄中,能区分出熟的和不熟的葡萄,则说明这串葡萄没有经过催熟。而且,自然成熟的葡萄外皮上会有一层薄薄的白粉,一擦就掉。从口感上说,催熟的葡萄不甜,而自然成熟的葡萄口感较为甜滑,果梗部分颜色较为新鲜。
  八)酸泡桃子
  水蜜桃用工业柠檬酸浸泡“保鲜”,桃色鲜红、不易腐烂。这种化学残留会损害神经系统,诱发过敏性疾病,甚至致癌。半熟脆桃,加入明矾、甜味素、酒精等,使其清脆香甜。明矾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铝,长期食用会导致骨质增生、记忆力减退、痴呆、皮肤弹性下降以及皱纹增多等问题。白桃用硫磺熏制,还会有二氧化硫的残留。
  鉴别:鉴定桃子的质量,首先要根据品种、产地、上市时间,然后具体判别。区分桃子是否洗了“化学澡”主要通过颜色,一般的桃熟透的颜色是黄色或粉红色,不熟的则是淡淡的绿色,用工业柠檬酸浸泡后的桃红得很不正常,是鲜红色;普通的桃两三天就会开始腐烂、发霉,泡过的桃,放上几天还会很有光泽。
  九)漂白梨
  看上去色泽鲜黄、光滑好看的梨买回家后过一会儿竟然全都脱了皮,拿水洗过后梨全部软烂,就连洗梨的水也变成了黄色。这种梨使用膨大素、催长素令其早熟,再用漂白粉、着色剂(柠檬黄)为其漂白染色。处理过的梨汁少味淡,有时还会伴有异味和腐臭味。这种毒梨存放时间短,易腐烂。
  鉴别:劣质梨果形不端正,有相当数量的畸形果,无果柄,果实大小不均且果个偏小,表面粗糙不洁,刺、划、碰、压伤痕较多,有病斑或虫咬伤口,树磨、水锈或干疤占果面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果肉粗而质地差,石细胞大而多,汁液少,味道淡薄或过酸,有的还会存在苦、涩等滋味,特别劣质的梨还可嗅到腐烂异味。
  专家:用乙烯催熟水果必须是微量的
  “乙烯利”属低毒农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俗称“催熟剂”),在水稻、番茄、香蕉等催熟中广泛使用。但该物质具备一定毒性和腐蚀性,对环境有害。因此,我国对“乙烯利”残留量作了规定:“乙烯利”在番茄、热带及亚热带水果(皮不可食)中的最大残留量为每千克2毫克。
  何谓乙烯?专家解释说,乙烯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会自然散发出的一种激素,可以诱导植物从幼年步入成熟期。“乙烯是5大植物激素之一,它们只对植物有效,对人和动物都不会发生作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告诉记者,使用乙烯是人们强制植物成熟的一种办法,相当于诱骗水果尽快成长,所以不会产生副作用。
  “相比人们每天接触的其它化学物质,乙烯气体的有害性连几十名都排不上。”范志红说。不过催熟水果香气不足,味道也不够鲜美。“毕竟自然成熟的水果接受了足够多的阳光,同时体内养分也达到了巅峰值,这是催熟水果不可能做到的。”
  专家提醒,目前,催熟水果无处不在,想完全不吃催熟水果已不可能。但是,吃水果时应优先选择应季的及本地产的农产品。时令水果在自然环境中长熟,不用催熟剂,食用时相对放心一些。本地水果不仅成熟度好,营养价值损失小,而且不需用保鲜剂处理,污染较小。
其他文献
我家中有人得了胃病,不知道胃病会不会传染?我们是否要采取什么隔离措施,请专家予以赐教。  上海 莫先生  在人们的概念中,所谓“胃病”其实包括很多能引起胃不舒服的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有的与胃中幽门螺杆菌有关,包括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这些疾病据研究其病根在于细菌,而这种细菌在某种情况下能传染,而与细菌无关的胃疾病则不会传染。  幽门螺杆菌(简称HP)的感染
期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引起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但王维诗中的茱萸到底是何物,一直困扰着人们。  吴茱萸,又名吴萸、淡吴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临近成熟的果实。茱萸也是一味中药,茱萸有山茱萸和吴茱萸之分,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的作用,一般用于
期刊
小李最近有点小纠结:年迈的婆婆糖尿病出院,经过治疗,血糖稳定了,医师说可以准备点特殊膳食用食品配合治疗,可她只听说身体康复期要买点保健品或炖个鸡汤什么的,这特殊膳食用食品她还真不了解!  像小李这样,家里有年老病弱者或婴幼儿的,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放矢地购买食品,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国家卫计委2013年12月26日发布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2013)和《预包装特殊膳食
期刊
编者按: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身管理。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把高血压防控作为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强调要通过控制高血压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凸显了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性。  由于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存在误区、治疗的依从性差等原因,其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分别不足40%和10%。降压治疗的目的是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到目标水平,从而降低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和肾脏疾病等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危险。  坚持治
期刊
长生不老难,但通过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延年益寿未必困难。下面是专家总结出的一组老人起居的“健康密码”,指导老人科学养生。  每天排便1次  老年人肠胃功能减弱,更容易便秘,但是为了健康,应尽可能地保证每天排便1次。平时可以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燕麦、玉米、芹菜等蔬菜,还要多喝水。  穿衣忌3紧  老年人切忌穿狭窄瘦小的衣服,尤其忌领口紧、腰口紧、袜口紧。领口紧会影响心脏向头颈部运送血液,引起
期刊
“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口碑”。中华老字号,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每一个老字号,都是一段不朽的传奇、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一张有着情感的名片……本刊应湖南省委宣传部、省食药局、省经信委要求,做好全省食药行业品牌企业的诚信文化和历史传承。讲述诚信为本,以义取利的“湖南故事”,让老百姓增加对本土产品的消费信心。  如果说生活是各种各样的随意,而美食则是随意中的
期刊
在家门口企业打工挣钱,被农民称为“幸福就业”。它能让农民工在熟悉的文化氛围中实现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老人、子女也都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吸纳就业能力有差异,以往不少中西部农民长期在外漂泊打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中西部农民就近城镇化,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可以提升
期刊
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的普及,胆囊息肉发现机会增多,尤其在健康体检运用检出率每年呈现递增趋势。作为医务人员经常会遇到体检者咨询:医生,胆囊息肉是个什么样的病,吃药打针息肉会消失吗?会否癌变?是否需要手术切除?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必须了解:  一、什么是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息肉样病变泛指胆囊壁向腔内隆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胆囊息肉在医学上归总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它可分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 。大部分患者
期刊
很多人认为常喝啤酒会使人发胖,产生啤酒肚。实际上把喝啤酒与“啤酒肚”联系在一起是没有道理的,医学研究并无证据证明啤酒是导致啤酒肚的罪魁祸首。  出现“啤酒肚”的真正原因主要是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导致的。那些认为啤酒热量高,长期无节制的喝才会引起啤酒肚的看法并不科学。其实,跟其他酒类饮品相比,啤酒的热量并不高,100克啤酒的热量只有38千卡,等量的葡萄酒热量67千卡,而等量的52度白酒热量是311千
期刊
怀孕是职场女性的一道坎,因种种原因,多数女性怀孕后仍会继续工作。但是,现代写字楼大多密闭,办公设备使用频繁,普遍存在空气差、辐射大等污染问题。那么,办公室常见的“无形杀手”有哪些呢?职场孕妈又该如何尽量避免或减少各类污染的伤害呢?  电脑辐射  许多职场孕妈离不开电脑,但电脑释放出的有害气体、辐射、微尘等对人有害。对孕妈危害最大的是电磁辐射,这种辐射虽较弱,但持续使用仍会对怀孕早期的胎宝宝造成微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