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中的T细胞像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癜风的发病学,现代倾向于与免疫介导的黑素细胞破坏有关。支持此种理论的证据包括本病常伴有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血行中存在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证明有抗黑素细胞抗体及皮损部位基底膜带有IgG及C3的沉积。

其他文献
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CTCL)包括蕈样肉芽肿、Sézary综合征、真皮T细胞淋巴瘤等。它们均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是一个T细胞克隆的恶性增生,此T细胞克隆可以源自从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到辅助性T细胞发生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第二,这种恶性的增生发生在皮肤或主要侵犯皮肤。
银屑病患者的免疫功能障碍主要是T淋巴细胞数绝对或相对减少而引起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应答缺陷严重者其皮损面积也大,恶性临床类型银屑病的免疫功能可能处于严重抑制状态。这可能和保证T细胞分化的胸腺因子受阻及所谓“炎性因子”阻滞表面E受体有关。本文用T活素治疗银屑病,不仅能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得以恢复,临床效果明显,而且无副作用。
角蛋白是一组几乎存在于所有上皮细胞中的中丝蛋白。近年来,由于免疫学和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对角蛋白的研究逐渐深入。除多克隆抗体外,用杂交瘤技术生产了多种特异性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应用于多种皮肤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探讨和诊断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本文将近年来有关角蛋白及其抗体研究和运用方面的情况作一简介。
期刊
每天给予蒽林和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治疗银屑病,约1月以后,可获得80~90%的痊愈率,但疗程长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自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问世以来,曾与蒽林联合治疗。在皮质激素停用后易于复发。对中波紫外线和蒽林加氯倍太索外用治疗能否缩短治疗时间,延长缓解期,本文进行了研究。
作者报道了用芳香维甲酸(etretinate)治疗4例(3男1女)淀粉样变苔藓(LA)患者的结果。他们的年龄为53~68岁,病史9~40年,全部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而确诊。1例患者同时有雷诺氏现象和指(趾)硬化。
作者对日本邑久光明园麻风院,皮肤查菌阴性、或长期停用抗麻风药物治疗已达到临床治愈的病例中24例病死患者,进行尸检取其周围神经查菌结果如下:24例中瘤型16例,结核样型6例,界线类2例。男性17例,女性7例。共制周围神经标本285份。
期刊
作者用重组DNA衍生α-干扰素治疗3例男性转移性肾癌,每日剂量分别为36MU、50~18MU、45~18MU。治疗2~4周后,2例原有银屑病损害明显加重,表现为斑块数目增多,剥脱和红斑,停药后皮损好转。另1例在治疗的头2个月中出现播散性脱屑性斑丘疹,头、躯干部皮损融合,临床表现类似泛发性脂溢性皮炎。4~6周后,皮损呈典型的银屑病斑块,头、躯干和四肢均受累。
人体表皮细胞连续培养和培养方法的不断改进,使一小块活检取下的皮肤迅速生长出大量上皮。自体表皮的培养已成功地应用于烧伤,但多次尝试用培养表皮覆盖几个部位(背、臀部、上臂背面及大腿)均未能成功。我们应用改进的移植方法,用培养的表皮在这些困难部位移植成功,形成永久性的覆盖。
先证者为―58岁男性白种人,在其一生中有掌跖皮肤增厚,冬季还伴有疼痛性皲裂。物理检查掌跖显示网状形的角化过度,在手掌则更易见到不规则的红斑边缘,指趾间关节有轻度缩窄但无假性趾(指)断症,其它部位皮肤、头发、甲及牙无异常。他的28岁女儿及其4岁的外孙儿自出生后一月即有类似皮损,但较先证者轻。
44例病人(原位癌33例、红色增殖症3例、鳞状细胞癌8例,皆经病理证实)应用软X线治疗。这些病人都是损害范围较大,不适宜于外科治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