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微孔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评价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m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寻求用异体(种)真皮或其他生物材料研发可植入式真皮替代物,其中取自猪皮的ADM因其完整的胶原三维结构且来源广泛尤受重视,但因不能早期充分血管化,影响临床效果及推广。提高植入性材料本身的快速血管化能力,是目前组织工程材料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

其他文献
广西医师协会烧伤整形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烧伤整形高层论坛于2011年6月24—26日在北海举行。来自广西地区各主要医疗单位的专业负责人共87人参加会议。其间进行了第一届委员选举,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主任王润秀教授当选为会长,张立明、童亚林、边建民、朱小平、刘达恩、杨小辉、黄新、唐雨发任副会长,林源为常委兼总干事。
2006年5月-2011年2月,笔者单位烧伤整形科收治手部多处深度电烧伤患者24例,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3-61岁。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期人类瘢痕巾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1)将笔者单位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5例烧伤瘢痕忠背按德痕生长时间分为:小于6个月组、6~12个月组、大于12个月组.每组5例。采集各组瘢痕绀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ILK的表达分布,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ILK mRNA的表达水平。(2)取小于6个月组瘢痕组织,分离培养瘢痕微血管内皮细胞
2007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拇指掌指关节以远电烧伤患行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为19~36岁。创面分布:指端8例、远节背侧4例,
机械力对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其具体机制还不明确。本研究利用小鼠增生性瘢痕模型,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对比有无机械力作用时创面基因表达的差异,于伤后14d共识别出853个受机械力调控的基因,部分基因与T淋巴细胞调节途径相关。为进一步证实T淋巴细胞在瘢痕力传导中的作用,
为了阐明瘢痕疙瘩的病理分子机制,该研究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同一病例中瘢痕疙瘩Fb和正常皮肤Fb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11个上调的ECM基因中,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增加最明显。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证实,在瘢痕疙瘩组织中COMP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进一步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目的探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成分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增生性瘢痕(12例)和正常皮肤(7例)组织中HPA轴的活性物质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受体(CRH—RI)、阿片-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POMC)、黑素皮质受体(MC-2R)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的mRNA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RH、CR
黎鳌院士是我国烧伤医学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黎鳌烧伤医学奖”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的社会力量科技奖励,旨在鼓励在烧伤医学工作竺线取得突出舭的优秀中青年,基金委员会挂靠第三军医大学。该奖项自1998年设立以来,每3年评选1次,
患者男,44岁,因大面积烧伤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伴残余创面4个月余,2011年2月3日入我院。查体见瘢痕面积达75%TBSA;残余创面约5%TBSA,呈散在点状分布。患者人院后卧翻身床并定时翻身,创面采用半暴露疗法,每3天全身用温水浸浴1次,瘢痕外涂复春散Ⅱ号(通化昌源灼伤瘢痕研究所,主要成分为冰片、白矾、没药、透皮剂等),
患儿女,4岁,体质量20kg,出生时因缺氧发生脑性瘫痪,未治疗,于2010年9月27日被沸水烫伤,经当地医院简单处理,伤后1d转入我院。查体:创面位于头面部、前躯、双上肢,大部分创面表皮剥脱,创基潮红,渗出较多,对疼痛刺激敏感。左侧颈前及左上肢大部分创面呈黑灰色焦痂,质韧,肿胀明显。左手手指温度较对侧明疆偏低,指甲血液循环尚可。左上肢颤抖明显并处于屈曲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