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前齿肖蛸(Tetragnatha praedonia)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来源 :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前齿肖蛸(Tetragnatha praedonia)在20℃、23℃、26℃、29℃、32℃和35℃6种恒温条件下的发育历期、幼蛛存活率、成蛛产卵率、产卵量和孵化率组建了前齿肖蛸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实验种群增长表。结果表明前齿肖蛸在所试验的6种恒温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可保持上升趋势,其中以在29℃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繁殖一代种群数量可增加74.28倍;以在20℃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最慢,繁殖一代种群数量可增加20.74倍。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Iwao(1968—1977)的m~*-m回归方法测定了矢尖蚧及其主要天敌——二双斑唇瓢虫、日本方头甲和矢尖蚧蚜小蜂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矢尖蚧及其主要天敌均为聚集分布;空间
大学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政治为引领,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共建共治,智能治理,“五治”并举,协同推进。其根
本文提出一种判定昆虫种群聚集度的新指标——距离聚集度指标I(d)。I(d)的定义充分考虑了昆虫种群中个体在空间的距离及相关性的大小,因此它准确地反映了昆虫在空间的分布格局。文中给出了I(d)的计算方法及用I(d)判定昆虫种群空间分布型的标准,并以马尾松毛虫的空间分布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与以往的聚集度指标相比,I(d)不仅可以判定昆虫种群空间分布型,而且可以给出聚集分布时聚集的范围及聚集的程度,为研
本文研究了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量增量及其分配规律,净第一性生产量及其分配规律,生物量增量为10.680hm^-2.a^-1,其中干6.127(57./37%),枝2.195(20.55%),叶0.514
1.中国自然保护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生物多样性逐渐受到影响,很多物种的分布区范围缩小;社会经济发展使这些情况在第二、三阶段更为加剧;第四阶段出于社会公众的觉醒,才逐渐认识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1979—1988年己颁布了18项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和条例,但实施中尚存在问题。 3.已公布的保护植物物种为148种(1980年),脊椎动物种为379种(19
本文研究了原来土壤、蚯蚓消化道内含物和蚯蚓粪便中微生物种类,数量的动态变化;比较测定了蚓粪和原土壤几种重要的土壤酶的活性变化以及土壤的几种肥力指标的变化。 研究结
氢能是来源广、能储存、使用性能稳定的清洁能源,其制备、储存和运输是人们关注的重心,其中氢能高效可靠的储运技术是推广应用的关键。为此,研究了利用玄武岩纤维缠绕工作压
1.英国自然保护工作分政府机构的和民间组织的两部分,相互协作,互不抵触。自然保护理事会(Nature Conservancy Council)是政府机构中的最高职能机构。民间组织和团体则从英国
八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分支,也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一部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照实验法对新疆乌苏市第五中学特色课"八式太极拳"的德育渗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中学校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是合作社自治特征的重要体现,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框架内,由本社全体成员依据本社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制定的,并由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