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下泵房的防水设计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huit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泵房在整个泵站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做好泵房设计工作是做好整个泵站设计工作的基础。本文首先对泵房的位置选择和泵房本身设置布局进行了分析,并对泵房的防渗排水布置进行了介绍,最后探讨了确保泵房稳定性所应遵守的规范。
  关键词:泵站;泵房设计;防渗排水;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TV675文献标识码: A
  泵房,顾名思义是指安置水泵的场所,泵房是给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给排水系统运转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在建筑物方案的设计阶段,给排水专业就要参与进来,并结合建筑物的自身特点,提出相应的给排水设计方案,结合当地供水的实际情况,根据项目运转周期,与建筑专业相协调,从而建立合理的、与建筑物相适应的给排水系统。
  1 泵房位置的选择
  在给排水系统设置中,泵房位置的选择及其重要,泵房是设置在建筑物内还是设置在建筑物外,是单独设置还是集中设置,这是设置泵房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合理地设置泵站的泵房,不经能够提升建筑物的品质,而且有利于开发商节省大量设备基建投资及日后的维护管理费用。一般来说,在单栋建筑物中,泵房往往设置在最下层,这样主要是考虑到经济方面的原因,泵房安置在建筑物内,管线短,对总体影响小。由于水泵质量层参不齐,泵房的噪音对居民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容易遭到居民的投诉,因此,某些地方出台了严禁泵房设置在建筑物内的政策,例如,上海市《住宅设计标准》(DGJ08-20-2001)第6.1.7 条规定:水泵房不应设在住宅建筑内。这类政策的出台,解决了噪音扰民的问题,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这样的规定造成了很大困难:首先,在商住楼的情况下,住宅设置在商场上面,水泵房安放在建筑物内,泵房噪音在经过商场的缓冲后,到达居住区后并不会对居民造成多大影响,这时,泵房安放在建筑物内还是可行的;其次,对于高层建筑,由于水泵出水压力很大,也需要放在建筑物内。在多栋建筑物中,每栋建筑物都设置单独的泵房,显然不太现实,这样不仅需要增加大量投资,而且设备的维护管理费用也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考虑设置集中泵房。集中泵房的设计在一些地区有具体的参考标准,同时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制定设计方案。
  2 泵房的布置
  泵房布置应根据整个泵站的总体规划要求和站址自然环境情况,机电设备型号和参数,进、流水管道,电源进线方向,周围交通及有利于泵房施工、机组安装及检修和工程管理等,通过技术上和费用上的比较确定。泵房设置要符合下列规定:满足机电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和检查维修检修的需求;满足泵房结构布置的要求;满足泵房内空气流通、采暖和采光的要求,并符合防火、防潮、防噪音等技术规定;满足周围交通便利的要求;注意建筑造型,做到布置合理,適用美观;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超高应大于下面图表规定。
  在布置泵房时,主机组间距应根据机电设备和建筑结构布置的要求确定。主泵房长度应根据主机组台数、布置形式、机组间距、边机组段长度和安装检修间的布置等因素确定,并应满足机组吊运和泵房内部交通的要求。主泵房宽度应根据主机组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布置要求,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的尺寸,工作通道宽度,进、出水侧必须的设备吊运要求等因素,结合起吊设备的标准跨度确定。
  3、地下泵房的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防水混凝土应通过调整配合比,参加外加剂、掺合料配置而成,抗渗等级不得小于S6;
  3.1.2.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抗渗等级应比设计等级提高一级(0.2MPa)。
  3.2设计规定
  3.2.1.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该符合如下规范:
  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
  3.2.2.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处于侵蚀性介质中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蚀系数。不应小于0.8;防水混凝土的结构底板垫层,强度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
  3.2.3.防水混凝土结构应该符合如下的规定:该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250mm,结构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且不得出现贯通缝,结构迎水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该小于50mm。
  3.3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该遵循的规定:
  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20kg,当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混凝土的用量不得小于280kg;砂率适宜为35%——40%,泵送时可以增加到45%;灰砂比为1:1.5—1:2.5;水灰比不得大于0.55;普通防水混凝土的塌落度不得大于50mm,当采用预拌制时,入泵塌落度控制在100±20%,入泵前塌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30mmm,塌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60mm;当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制时,缓凝时间适宜为6—8小时。防水配料必须按照配合比标准称量,计算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下列数值:水泥、水、外加剂,掺合料为±1%,砂石为±2%。
  3.4施工要求
  3.4.1.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高频机械振捣密实,振捣时间适宜为10—30S,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参加引气剂时或引水型减水剂时,应采用高频振捣器振捣;防水混凝土应当连续进行浇注,应当较少施工缝,若必须采用施工缝时,应当遵守如下规定: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者侧墙的交接处,应当留在高出地板表面不小于300mmm的墙体上,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应当留在拱墙下150-300mm,当墙体有预留孔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m,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互结合;
  3.4.2.施工缝的施工应该符合下列规范:水平施工缝浇注混凝土前,应当将其表面浮浆与杂物清除,先铺净浆,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或者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注混凝土;垂直施工缝浇注混凝土时,应当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并涂刷水泥净浆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注混凝土;所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当具有膨胀性能,其7天的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70%。
  3.5特殊情况要求
  3.5.1.大体积的防水混凝土施工,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采用混凝土60d强度作为设计标准值;采用低热或者中热水泥,参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合料;参入减水剂、缓凝剂、膨胀剂等外加剂;在炎热季节施工时,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时吸收的热量等降温措施;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养护时间不应小于14d。
  3.5.2.防水混凝土冬期施工,应当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宜采用综合蓄热发等养护方法,并且应当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防止混凝土早期脱水,当采用掺外加剂的方法进行施工时,应当采取保温保湿措施。
  4 关于泵房防渗排水的布置
  防渗排水布置应根据站址地层物质条件和泵站扬程等相关因素,结合泵房、两岸联接构造和出、进水构件的布置,设置整套的防止渗水、排水系统。当泵房地基基地防渗长度不足时,要使用钢筋混凝土铺盖水池水池底板。在铺盖时要注意设久变形缝,缝距要保持在20m以内,丙炔要与泵房底板永久变形缝错开布置。松砂或砂壤土地基上的防渗设施适合利用铺盖和齿墙、板桩(或截水墙)相结合的布置形式。板桩(或截水墙)宜布置在泵房底板上游端(出水侧)的齿墙下。在地震区的粉砂地基上,泵房底板下的板桩(或截水墙)布置宜构成四周封闭的形式。前池、 进水池底板上可以依据排水需要设置适量的排水孔。在渗流出口处必须设置级配良好的排水反滤层。当地基持力层为较薄的砂性土层或砂砾石层,其下有相对不透水层时,可在泵房底板的上游端(出水侧)设置截水槽或短板桩。截水槽或短板桩嵌入不透水层的深度应该大于等于1.0m。在渗流出口处应设置排水反滤层。当下卧层为相对透水层时,应验算覆盖层抗渗、抗浮性。必要时,前池、进水池可设置深入相对透水层的排水减压井。岩基上泵房可以依据防渗需要在底板上游端(出水侧)的齿墙下设置灌浆帷幕,其后应设置排水设施。高扬程泵站的泵房可依据需要在其上游侧(出水侧)岸坡上设置通畅的自然排水沟和可靠的护坡措施。所有顺水流向永久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的水下缝段,应埋设不少于一道材质耐久、性能可靠的止水片(带)。侧向防渗排水布置应根据泵站扬程,岸、翼墙后土质及地下水位不等等情况整体分析结果,并应与泵站正向防渗排水布置相适当。具有双向扬程的灌排结合泵站, 其防渗排水布置应以扬程较大的一向为主, 合理选择双向布置形式。
  5 关于泵房的稳定性分析
  泵房的稳定性分析可采取一个典型的机组段或一个连段作为计算单元。分析泵房稳定性应考虑的荷载因素主要有: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土压力、泥沙压力、波浪压力、地震作用及其它荷载等。它的计算方法应遵循下列规定:自重包括泵房结构自重、填料重量和永久设备重量;静水压力应根据各种水位运行计算。对于泥沙多的河流,应考虑单位水沙含量对水容重的影响;扬压力应包括浮托力和渗透压力。渗透压力应根据地基类别,各种运行情况下的水位组合条件,泵房的基础底部防渗、 排水设施的布置等相关状况的计算确定。 对于土基,适合利用改进阻力系数计算法;对岩基,适合利用直线分布计算法。土压力应根据地基情况、回填土性质、泵房结构产生的可能变形等相关因素,按主动土压力或静止土压力计算;计算时应计及填土面上的超载作用;泥沙压力应根据泵房位置、泥沙可能淤积的情况经过计算来确定;波浪压力可采用官厅一鹤地水库公式或莆田试验站公式计算来确定;在设计水位时,风速适合利用相应时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的1.5至2.0倍;在洪(涝)水位时,风速适合利用相应埋藏多年平均最大风速;地震作用可按国家标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标准计算确定。其它荷载可依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结语
  泵房是一个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是泵站的心脏,它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给排水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泵房设计是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既要考虑到当地的地质、水质等因素,还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实际布局状况,同时还要符合各种技术性的规范,一个合理的泵房是整个泵站高效运转的保证。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介绍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和特点,而后探讨三种传统的施工方法和两种新型施工方法,指出新型施工方法的创新点,并分析其特点,最后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土木工程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工程实践经验先行于理论,由于有些客观情况过于复杂,难以如实反映室内实验或理论分析,另外只有进行工程实践才能揭示新的问题。土木工程
期刊
摘要: 战争带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灾难是极具毁灭性的。虽然,国际社会一直非常关注軍事活动对环境破坏的问题,但随着全球性的军事竞争愈演愈烈,各国发展兵器工业建设的步伐仍然越来越快。“生态规划之父”——伊恩·麦克哈格认为“和平更好的象征应当是花园而不是鸽子”。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作为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的前驱者,在保护和修复区域环境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对兵工建设项目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战
期刊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风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但是,在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历史教学也应注意教师不能把计算机仅仅作为一种“电子黑板”,一股脑将什么东西都搬进多媒体课件中,要避免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阻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期刊
摘要:本文就笔者在AUTOCAD实践教学中总结的经验,从教学实际出发,阐述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有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AUTOCAD教学方法 中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 A  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及中职学生的特殊性,使得传统的授课方式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通过实践教学总结,为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在AUTO
期刊
家居生活的智能化是当今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最人性化的应用,给人们的家居生活带来全新的感受。今天,借助3G通信网络,您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监控您家居状况,为您的家居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智能家居功能简介:  智能家居系统主要包括智能照明、智能电器控制、智能安防三大系统。所谓智能照明系统,通俗的讲就是对灯光进行智能控制与管理的系统,跟传统照明相比
期刊
摘要: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国家将加快推进预制装配式住宅发展。本文从国内外工业化住宅发展现状,着重提出装配式住宅的设计研究工作和示范工程的推广应用。笔者通过中兴建设有限公司(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从事预制装配式住宅研究的经典实例,较为详细的向读者介绍了当前国内工业化住宅设计研究的现状。  关键词:工业化住宅、装配式、预制构件、住宅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287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要:近年以来,面临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化,人们对这些问题已开始反思,并在反思中探索,在探索中结合我国城市园林建设存在着各种弊端,在此基础之上,摸索出了一条新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园林建设;管理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城市化进程伴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快,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比较突出,对提高环境质量的呼声不绝于耳,城市园
期刊
摘要:满堂支架是现浇梁板比较常见的支撑体系,对现浇梁板的施工安全及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毕都高速法窝枢纽互通C匝道桥现浇箱梁的施工,介绍了满堂支架的设计及验算方法。  关键词:箱梁支架设计验算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杭瑞高速毕节至都格(黔滇界)公路法窝枢纽互通C匝道跨线桥上部构造为预应力混凝土等高截面现浇连续箱梁(两箱单室),桥长254.46m,箱梁
期刊
摘要:安全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都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的控制内容,而质量控制则是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方面最关键的控制内容,这不仅体现在“安全质量第一”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首要要求,同时也体现在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会极大的影响到房屋建筑在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检测和投入使用后的安全质量保障。文章浅析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解释了施工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在施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船舶舾装的创新设计的具体方法,从船舶舾装的各个环节着手,深入分析了一些具有实用性的船舶舾装的创新设计方法,以期可以提高船舶舾装设计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船舶;舾装;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对于船舶舾装来说,必须要使用更加先进的设计方法,才能够提高船舶舾装的质量,完善船舶舾装的安装体系,提高船舶使用效果。所以,分析船舶舾装的创新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