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有志青年的创业建议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俞敏洪

  我们现在谈创业,就是做生意,一想到做生意的话,一定不是想着开一个烧烤店,或者是小卖部,我们都在想要做大生意。生意人人都能做,但是要做成对个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产生重大影响的生意,我们还是要有所准备。
  所以我常常说,创业本身要有一些积累和积淀,这个准备期可能会很长。有人跟我说,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就创业了;马克·扎克伯格创立Facebook公司,也是在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做;乔布斯大学没毕业就创业了,为什么你说要有准备呢?
  但我们能举出的例子就这么几个,这个世界上有天才,但更多是普通人。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在做新东方之前已经有了6年半的教学的经验,做到新东方上市用了整整16年的时间,大家会觉得这个时间原来还蛮长的,当然在我看来其实不长。
  你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创业,也不是为了你自己发财。而是运用你的能力,去实现你心中的某个梦想。创业的过程是一路享受,把自己的业务不断做大,给社会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运用最新的高科技,应用到你的创业中去,让你感觉到自己走在世界前沿的快乐,这才是创业最核心的东西。

前期準备


  为什么我说要前期准备呢?因为大量的真正创业成功的人,都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历练。我们常喜欢举马云的例子,他做阿里巴巴之前已经做了四个公司,都没有做大,但这四个公司为阿里巴巴的成长壮大做好了积累和准备。
  如果想要创业成功,做一些前期准备还是蛮重要的。四个前期的准备,读书、人脉、专业、经验。

读书:“泛” + “精”


  作为创业者,在大学里把书读好还是蛮重要的。读好书,狭义的说是读好你的专业。但广义来说,是要读天下书。
  读书有泛读和精读两种。每天读一本书,一年读300本书,让你可以大概的领悟很多的思想,但这些东西对形成你的大脑思维,并不能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模式的养成,是要在专业中通过深入形成深度思考的能力。
  深度思考能力跟创业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你要想的很远,想的很深,才能有超前意识,才能比别人做生意做的更好。
  成年人要提高你的思考水平,就要通过深度的读书,通过深度专业的学习。把这个书的思想、意识和思考全都提炼出来。书中的概念理论,你可以不假思索的引用。
  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去抓住前沿的信息,尤其是科技信息,例如5G、人工智能,通过自媒体的文章,也可以来丰富自己的前沿知识。

人脉:

创业前用“信任”建立“朋友圈”


  好多人说我生意都没做那怎么建立人脉?我想说你建立的人脉是从你没有创业开始,就形成了的朋友圈。
  我们现在微信的朋友圈,一圈就是几千个人。这几千个人能够真正变成你事业合作伙伴的人可能并不多。
  在人脉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你如何让别人信任你。人们觉得你是一个特别可信、可靠、值得依赖的人。这是你能够把事情做下去的特别重要的前提条件。

专业:跨领域创业是未来趋势


  现在我讲专业的概念,不是指你大学学的专业,是指未来跟你创业相关的专业。比如你是基于技术的创业,那你自己懂技术这件事是必不可少的。像马云这样的英语专业毕业,最后能做出阿里巴巴,这样的人是极少的,马化腾是技术出身、李彦宏是技术出身、马克·扎克伯格是技术出身,更不用说谷歌这样的公司了。
  创业者在专业方面的理解,一般都有两到三个维度,不是一个维度。如果是做简单的生意,可以是一个维度。但在现代这个创业之下,大部分的人就是把专业相结合的,比如说跨领域创业。在创业之前,先去理解这个跨领域创业,这样你才能把事情做成功。这是第三个要做好的准备。

经验:

创业经验要不断探索和积累


  第四个,我说的经验不是指创业的经验,而是说你在某个领域的工作经验。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创业成功的人,很多都是原来在某个领域已经工作了三到五年,甚至五到十年的人。他们对这个领域的内在已经很了解,并且知道这个领域中的痛点在什么地方。
  有人问,俞老师为什么能够做新东方做一次就成功了呢?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我从北大毕业,在北大当了六年半的老师,知道学生心里想什么。我后来创业的第一批客户,就是大学生,那我把这些大学生吸引过来就没有问题。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个过程中,新东方是从0做起,一点一点摸索的。
  在这个摸索过程中,我有足够的时间来试错,但现在的创业竞争非常激烈,再加上时间不等人,所以学习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这就是很多人为什么还没有创业,就去听创业的课,就去上创业营。这就是我们东方青创营所做的,进入大学中间去的原因,让他们预先获取一些创业的经验和感受,让他们在创业的时候,就已经做好部分准备。
  如何积累创业经验。首先就是要参加创新实验项目。我做新东方之前,其实有过做生意的经验。我大四的时候,就已经自己做生意了。这个过程中,我自己还得到了锻炼。比如说刚开始脸皮很薄,不敢叫卖,后来胆子就大了。
  如果大学毕业以后,你愿意加入创业公司,加入那些已经成立了的创业公司,你可以比在大公司学到更多把控全局的能力。
  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也很重要。有些成功的公司,你要想它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很多公司在看上去一片红海的创业领域中,突然地冒出来,变成独特的商业模式就成功了?为什么有些商业模式,尽管表面上还不赚钱,但却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资本市场的资本家和这些创业者,面向未来10年的时候,他们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我现在每天都要分析市场上流行的各种商业模式。我分析的模式不仅仅是分析教育领域的,还有其他领域。跨界学习才能使你真正学到东西。
  还有就是在心智上要不断的成熟。创业实际上是一种心智的比拼。你身上一些特定的缺陷,面对创业的时候,是要特别提醒自己的。

创业心态“四重奏”


  创业应该是怎么样的心态?我觉得创业心态最重要的有四点:
  第一,要有小事做成大事的心态。
  大量的公司是由小做到大的,当时的新东方,我就只开一个小小的培训班,一个一个班起来做到了今天。最重要的就是小事,小事中间蕴含着大智,你怎么样把它发挥出来。这是最重要的。
  我们常常说,做企业的人,到最后一定要有家国情怀。就意味着你要为社会的进步,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你做事情本身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你自己的一点点的个人利益。也不仅仅是满足把一个公司做大赚点钱。最重要的是你能够成为一个想为社会进步,为国家繁荣做贡献的人。
  第二,一个领域做到极致的心态。
  我们现在由于创新机会比较多,什么东西一开始有了风口,一群人一哄而上。我碰到过这样的创业者,一年中拿了四份商业计划书,四份商业计划都不在同一个领域。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那个还没来得及做,这个风口就过去了。我说风口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做的那件事情背后,是不是有永久的需求存在,只要永久的需求存在你就能把生意做成。
  在教育领域,孩子们有想要通过接受培训,让成绩变得更好的需求,它是永远存在的,任何人到教育领域来都有机会。只不过互联网的出現,改变了教育领域这个方式,紧接着人工智能又改变了互联网的方式,5G时代又会改变教育的方式。
  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需求和痛点,这件事情才是更加重要的。而不是看到一个风口就往里冲。
  第三,商业模式上通情达理的心态。
  过去几年,中国的资本特别多,资本多了就变成了钱的拥挤,钱的拥挤才有出口。因为你拿了钱,希望自己把钱,投资好的项目。
  现在市场上的一些商业模式,它确实是满足了部分的客户的需求,但由于它商业模式从头到尾是跑不通的,就意味着这个业务做多大,到最后都有倒闭的可能性。大家看到的大公司倒闭的不止一家了。
  第四,不怕失败、死皮赖脸的心态。
  如果你一旦想创业,踏进了这个领域中,原则上是没有退路的,就要坚持下去。你要创业脸皮就要变得厚。因为你脸皮不厚的话没法创业。
  我离开北大当老师之后,到处去贴广告。贴广告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一件挺丢面子的事情,因为北大的学生很多都认识我,但我还是坚持贴下去。背水一战、死皮赖脸、不怕失败已经变成了创业者的一个重要心态。当然现在大部分的创业者还是拥有这样的心态的。但是光有这个心态不行,如果说前面三个心态没有的话,你光有这个心态的话,你就真的变成一个死皮赖脸的人了。

步入社会的道路该怎么走?


  在我们创业成长期,更大的一个话题是我们人生的发展问题。我觉得这个话题比创业本身还要重要。主要也是四点:
  第一:要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然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件事情要很长时间的摸索。人在30岁之前,很难理解到底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要经过自己的历练,经过自己的尝试以后,才能够发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我23岁从北大毕业,分配到北大当老师,我没觉得我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丘吉尔说过,要不你就去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要不你去喜欢你正在做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的课越来越被学生欣赏,最后我就真的喜欢上了教育这个行业,也喜欢上了当老师这件事情。某种意义上,我到今天也没有离开老师这个岗位。对于我来说,从自己做老师,到现在手下有几万个老师能够一起共事,我觉得是我人生中最成功的一件事情。
  第二:在学习和业务上要不断的精进,人要不断的进步。
  尤其现在这个世界,发展日新月异,这样一来,你就要不断的学习。我非常庆幸地说,在北大学习时,给我带来了一个特别好的学习态度。到现在为止,在这么繁忙的情况下,一年还能翻阅大概100本书左右,甚至还有两三本书我拿出来精读、细读。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精进的过程。不管你有没有创业,这件事情都很重要。
  一个人一辈子要搞清楚,你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再过几年,自己应该从新东方的舞台上下来。因为我觉得我的人生阶段,我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去做。等到我真的过了60岁以后,全世界我就得去看看,没有读过的书还要找时间认真读。
  第三:人事关系上的取信和宽厚。
  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能够取得朋友们的信任。我也能够取得新东方到现在为止,新东方的所有的管理者、员工和老师的信任。尽管我个性也有很多缺陷,也有很多事情做的不完美。



  要取得别人的信任,就要做出人别人信任的事情。比如不会抱着欺骗朋友的心做事情,不会斤斤计较,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有好处的时候尽可能让别人得到更多的好处,而自己尽可能把利益让给别人。这种东西都是取信于人的一个重要表现。有了这样取信于人的表现,你才能聚集一帮人。
  人事关系上的取信还有宽厚,很多东西你是不需要争的。因为争了没有对和错,那还不如大家把争议放在一边,让一步,有一个宽厚的环境,更多的人就愿意跟你在一起创业,更多的人更愿意跟你一起干。
  第四:心灵和身体都要走在更加宽阔的领域。
  要让自己的生命不断的开阔。这个“开阔”,除了上面讲的“阅读”,还要做很多别的事情。比如跟能力比较强的人,或者事业比较成功的人成为朋友。看看他们是怎么样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的,以及他们把事业怎么做到这么大,你的思维会更加的开阔。
  心灵和身体开阔,还要去接受不同的思想。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意味着你要接受不同的角度。
  我们还应该多考察、多旅游。你到外面去看的多了,才知道这个世界是如此之大。你计较的那点东西,太不值得你去在意了,你才能够把你的心按在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
  人生重要的事情是在不断改变的,但是这种重要的事情,它离不开“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圆满”这样一个过程。
其他文献
一  中华民族早在尧舜时就有了过年的风俗,数千年来,岁接一岁,载复一载,从未有过断续。可偏偏就在这个庚子年的年节里,过年,就突然骨折般停下来了。过年完全没有了过年的颜色和节奏。这个年节里,世上到底在发生着什么?年节前突然来了个“疫疬之鬼”,戴着一顶硕大的帽子大摇大摆、凶煞恶毒。科学家们给这个新来的魔鬼,起了个乳名叫“新冠”。  截至2020年1月20日18时,全国境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期刊
今年99岁的王希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也是1999年获得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现在仍健在且依然为祖国航天事业做着贡献的3位科学家之一。王希季一生心系祖国,研究成果丰硕——他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并发射成功;他提出了我国第一颗卫星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并负责研制,最终成功将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
期刊
华赛公司董事金先生利用前往工商登记机关办理公司设立登记之便,将由权机关颁发的公司营业执照和公司公章私自扣留,多次交涉未果后,华赛公司(化名)将金先生诉至法院,要求其返还公司营业执照、公章等相关证照。海淀法院经审理,判决金先生返还华赛公司营业执照、公章、合同专用章、财务专用章。  原告华赛公司诉称,在发起设立华赛公司的过程中,各发起人约定公司成立后由金先生作为公司董事,并授权其办理公司工商登记事宜。
期刊
近两年,随着发展生物医药被纳入国家战略、医药产业政策引导、亟待满足的巨大市场需求……创新药市场迅速由春天进入了盛夏。  但是药物创新作为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根据斯塔夫研究所研究,目前新药创制已经是“15年25亿美元”。如此巨大的研发成本,使真正意义上致力于创新药物研发的企业,在市场上显得弥足珍贵。  2020年3月,正当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美股几次熔断的动
期刊
要说起10月的大事,15日到21日举办的2020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下称“双创周”)必不可少。  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为主题,2020届“双创周”通过云啟动、云展览、地方云上分会场、部委活动专区等平台开展系列活动,展示我国创新创业的新进展新成效,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助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
期刊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建设的20年,是人才、技术、资本、服务等创新创业要素聚合反应的20年。  各类高端人才的聚集以及他们各展所长的创新实践,创造了首都生命科学和医药健康产业的特有底蕴和活力、模式与价值。  高水平人才队伍驱动高质量科技创新,也为园区擘画着全球领先的“生命谷”蓝图,为打造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核爆点”提供了无限可能。生命园的“朋友圈”  二十载回首,不少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如林鸟归巢般选择了
期刊
当前,大数据产业正直活跃发展期。5G以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等特点,带给大数据爆发性增长与行业应用繁荣的同时放大数据保护合规风险。为促进发展与保证安全,国家数据保护合规及监管体系建快速推进。  近年来,国内数据合规——个人信息保护合规相关重要法规制度及建设进程,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2017年6月1日,以个人信息保护合规为关键要素的《网络安全法》生效,《网络安全法》强调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规范个人
期刊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所讨论的充分就业其实对应的就是就业数量,并往往采用失业率等指标来衡量,这种理论导向对各国就业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持久与较大的影响。  作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标配性成果,就业率的稳定提升在中国可圈可点。按照人社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过去四年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378万人,至2019年末全国就业人员总量达77471万人,同时失业率低于5.5%的控制目标;而即便是今年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
期刊
张颐武  2020年,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现实给了我们巨大的启发。  首先,我们在面对疫情时,任何人都无法独善其身。从生产和消费的链条,到人们的社会关系和日常生活的链条,都已被全球化延展到了世界所有地方。人们之间的联系和连接其实已不可能隔断,也由此产生了和人类历史的任何阶段都不能比拟的巨大的流动性。  从这次披露的许多流行病学的追溯案例中可以看到,其流动的速度和广泛程度是过去的社会根本不能想象的。
期刊
最近的热播剧《平凡的荣耀》讲述了“一没学历、二没门路、三没经验”的“职场菜鸟”孙弈秋空降金融投资公司,跟随“升职困难户”吴恪之,一路摸爬滚打,从懵懂、青涩逐渐走向成熟、稳重的职场成长故事。无论是刚入职胡乱记下会议纪要却被点名汇报时的慌乱无措,还是拿到项目时熬夜加班拼命努力却被指毫无意义,都让很多职场新人感到“似曾相识”。  那么职场菜鸟可能遭遇哪些风险?工作中又有哪些“坑”需要防范?一起来看看《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