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提升, 重扬成长之帆

来源 :教师博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定要专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不负这大好的青春年华。”“潜心教学,专注成长,成为像谁谁那样的名师!”刚刚从师范毕业走到教学工作岗位的人,多是会带着这样的憧憬和目标的,我亦然。但时光也会很残酷地证明:大多数人都在日复一日的机械重复中弄丢了曾经的梦想,迷失了最初的方向。我也不例外。
  2015年暑期开学前,镜子里那张已经不再年轻光亮的脸庞,那隐有白丝浮现的鬓发,让我在惊叹时光流逝的同时也冒出了一身冷汗:这些年,我追求进步、渴望成长,一直在等机会、创造 机会,以期将自己打造成为名师,可我真的有所收获和蜕变了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是的,我一直在渴求中追逐着专业发展与成长,但那样的追逐却始终是飘浮于尘嚣之上的。为了抓住一节优质课的机会,我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争分夺秒地打磨,总以为那一纸证书就是我能力的证明;为了在民意考评中获得众人的认可,我热衷于与同事结伴凑伙的各种欢聚娱乐,总以为人际关系能决定校园地位;为了让自己看似出色,我削尖了脑袋总想在各类优秀榜单上占得一席之地,似乎那就是最具权威的实力彰显……
  可十多年的日子熬过去了,谈起教育教学,我依然一脸茫然;谈起班级管理,我仍是束手无策。当回望来路时,我发现每天除了拥有空虚的喧闹外,自己竟从来都不曾沉下心来做过研究与思考。倦意与厌烦,从心底油然而生——从来都没有“专注”的教育人生旅程,怎么可能会有丰盈在握呢?
  专注于心,打破旧有的习性壁垒,重启学习成长之路,是我痛定思痛后为自己立下的新目标。我希望,走错走偏了的发展航线可以得到修正,浮躁迷失的心绪能够得到平复,自己的专业成长可以走向纵深。
  与喧嚣拉开距离
  要修得一份专注于心的能力,于我而言,最大的障碍就是和过去热闹扎堆的生活告别,试着让心沉静。只是,这样的告别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却相当困难。
  “多年的老朋友都疏远了,周末一起来K歌吧!”“快休假了,我们约好了一起去放松下,不见不散哦。”“张姐的职称工资顺利兑现了,走,为她庆祝去!”……每份邀约的背后,都有听起来合乎情理的缘由,但那凑在一起时看似热热闹闹的背后,却总有着曲终人散后倍感无聊与无味的萧瑟。
  起初,我总以为自己能从这些亲疏轻重有别的提议中做些取舍和选择,但事实却往往是“一口既开,全盘难保”——总不能厚此而薄彼吧。意识到这点后,我索性对这种应酬和聚会一律拒绝,自己也慢慢地由唯恐别人议论“不讲情面”向越来越适应、越来越享受转变。
  与外界浮华的喧闹告别只是其一,其实即便一人独处,我的世界也难有专注沉静的时候。手机微信漫无目的地刷来刷去,网络新闻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眼球,电视机里长篇剧集跟着追了又追……我深知,这些零碎而无用的信息才是我专注于学习或研究路上的最大障碍。
  于是,我以近乎逼迫的方式让自己做出了调整:切断电视,戒掉网络。当感到无事可做或者无聊的时候,我唯一的消遣是读一些纸质的文学作品。咬牙坚持几个月后,我竟然习惯了“捧读”的生活,并且沉浸其中,乐在其中。
  当与身畔的那些喧嚣拉开距离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做事的时候更投入、更专注了。当然,这样的状态是需要用毅力逼迫自己执行并保持的。我也越发领悟到:只有不在任何东西面前失去自我,哪怕是教条,哪怕是别人的目光,哪怕是不停招手的那些诱惑,才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心。
  用学习找到方向
  什么力量能够让我从当前倦怠麻木的泥淖中走出,自发地在我的生命成长与学生的生命成长之间重建一座通畅之桥呢?什么力量能够激发我内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而使我重现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状态呢?毫无疑问,唯有学习。
  当我一个人利用元旦三天假期跑到北京去学习心理治疗方法,并且还为此自付了一大笔学费时,很多同事惊呼:“你一定是疯了!”那个时候的我确实有些疯狂,疯狂地想跳出专业上没有方向的迷茫,疯狂地想去探寻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
  当一遍遍地审视着自己所任教的启智班里那十几个问题迥异的孩子时,我发现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一种无言的诉求,可是身为教师的我们却鲜能够读懂。相反,我们把他们无缘由的暴躁、发怒、沉郁或行为失控当作深感束手无策的难题。这些现实,远不是通过课堂教学或者康复训练就能够解决的。于是,为了解决问题,我把目光转到了心理学上,也希望自己更深入更专业的学习能够最终惠及孩子。
  我这个从未单独出过远门的人,竟然过起了另外一种生活:一个人背着包,去不同的城市参加大大小小几十场心理诊疗培训活动;回来后带着所学所思进行自己的育人实践,带着实践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反复向专家请教,继续向深入学习迈进……
  不记得在哪里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多数人贪图安逸,少数人超越自己,一个专注的人最终将会走向卓越。那个被困于特殊教育的贫荒之地太久太久的我,就是用这样的专注与执着把自己修炼成了一个行有方向、研有所成的名班主任、名师。
  用读写自我沉潜
  毛姆说,要想灵魂宁静,一个人一天至少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于我而言,教师发展过程中最不喜欢的两件事恐怕莫过于专业阅读和写作了吧。但对于宁静的灵魂,对于专注的发展与思考,当时的我又是那么迫切地渴望。
  2016年3月份的一个于我而言近乎是逼迫式的挑战,最终却以一种奇迹般的蜕变改写了我的教育人生。那时候,恰逢叙事教育研究者王維审老师组建了“叙事者”教师成长共同体,以每月共读教育专著、每周进行教育文章写作的方式为渴求成长的老师助力。“就试一年,把你最不喜欢、最不擅长的两件事坚持用心地去做一年,如果一年后感觉不到有什么改变和发展,那就放弃!”我暗暗在心里对自己说。
  于是,我以一遍又一遍“啃读”的方式打开了一本本于自己而言极其晦涩的教育专著——读到恰合我意的文字,便工工整整地摘抄;读到满是疑惑之处,便四下查根寻源;读到有所触动的地方,便及时注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写过一篇教育文章的我,每天会用笔记下教育生活中的大事小情,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去阐释其中蕴含的教育深意和转化契机。碰到教育思考和疑问,我也总是用文章的形式把我的所思所想、所行所悟认真梳理,并运用自己阅读中的收获进行理论上的供养与支撑。
  那一年的年底,当回望着自己十个月来所发表的几十篇教育文章时,我深深地被这种坚持的力量震撼:原来那些我以为的成长路上最大的坎,不是我跨不过,而是我从来没有专注而投入地去尝试跨过。
  人生就是这样,只要你沉下心来,专注、努力地去做一件事,就一定会做出连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成绩。我这个曾经最怕阅读教育专著、最不相信自己可以写教育文章的人,如今却凭着这读和写的支撑,踏上了全国大大小小的教育讲坛,一路成就自己,一路引领他人。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专注力支持下的学习和研究,也离不开静下心来的努力和行走。提升专注能力,重扬成长之帆,我所做的无非就是给了自己一个安静而丰富的成长环境。安静,是因为我主动挣脱了外界喧嚣与浮华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我通过学习和阅读写作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愿更多的教育人都能在安静而丰富的生活中不慌不忙地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特殊教育学校)
其他文献
2020年我心目中的最佳国产电影是李霄峰导演的《风平浪静》,因为它至少触摸到了一种“真实”。风也平,浪也静,可就在风平浪静的表象下,一切都在叩问人性,击打人心,可谓“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故事的缘起是1992年高考前夕,学习成绩优秀的保送生宋浩突然被校长告知他的保送名额已经被转给了别人,而这个“别人”就是他的同学兼好友李唐。当然,这位“李公子”更重要的身份是“李副市长的儿子”。宋浩与父亲在那
期刊
多年来,“堂堂清”这种教学模式被多地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管理者奉为圭臬,被视为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妙招,至今还在一些地方大力推行。  那么,“堂堂清”效果究竟如何?  据了解,多数师生不但不认同,甚至很反感。以笔者的教育实践和观察可概略判断,“堂堂清”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设想,是有些人不顾常识和认知规律的一厢情愿,是个遥不可及的幻覺,甚至或许是个荒唐的谬论!  “堂堂清”的提出本身就有问题。人们完成
期刊
异于一般的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生活的人,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是那种罕有的类型:他人生中发生的每一次重大转折,几乎都是听命于他心灵的召唤,而并不是依据外部设定的种种结果。仿佛他内心有个自己的庙宇,住着自己的神明。那神明平日神秘蛰伏,无须专意供养——或者说,神明以萨尔加多的日常生活为供养——但在某些时刻却会现身,用只有萨尔加多才能听到的默语,指引他要走的路。那是一种比传统还要清晰、比父辈还要权威的声音,
期刊
[一]  我特别强调,“直接的德育”不能没有,但从操作层面上说,我认为“直接的德育”不应该是我们的“常规动作”,最有效的德育应该是间接的和隐性的——我将其称作“了无痕迹的德育”。  今天,我想着重说说“间接的德育”。  如果说,“直接的德育”是明确告诉学生“我在教育你”“我在引导你”,那么,“间接的德育”则是不让学生知道教育的意图,而对学生施加影响。二者共同之处,是教育者都有明确的教育自觉、教育主
期刊
一、父亲的老师  上课铃早已响过,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都在埋头苦读。班主任杨老师正端坐在教室门口的椅子上,批改作业。只见他低着头,作业本放在交叉架起的大腿上,一只手扶着作业本,另一只手拿着红笔,聚精会神地批改着,一只脚刚好不偏不倚“封锁”住教室的门。  一个迟到的男孩站在门口,涨红了脸,他怯生生地对门口的杨老师说:“老师,让我过去……”可是杨老师并不抬头,依旧盯着作业本。男孩就这样尴尬地站在原地,
期刊
当年生产队,船是大农具,派大用场。罱泥或運肥,活重且脏,多用水泥船。  那是20世纪70年代,我年少。生产队的农活一年四季,从早到晚,仿佛没停歇。  农忙自然忙,农闲则“兴水利,广积肥”,生产绝对大于生活。  把船摇到河中央,用长竹篙泊定。立于船两边,一边一人,两个壮劳力,左右开弓罱起河泥。这是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还需要彼此默契,否则船不稳,打歪,劲使不上。  “罱”是个形声字,上形下声。罱泥用
期刊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和句法去认识世界。”问题是学生实现数学语言交流的逻辑起点,有了合适的问题,就有了数学交流的“突破口”,也就有了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关节点。发挥教学过程中数学语言的功能和优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他们理解知识,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能力,而且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手段。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如何引导
期刊
我们的办公室在三楼,空间狭小,却挤满了十二张办公桌、十二张办公椅和一个高而宽的储物柜。每次我们从办公室走过,都要起身移动椅子留出一些空位,然后才能侧身而过。  叶老师和何老师常常来得最早,他们仿佛每天都在比赛。“我这个人喜欢热闹、贪玩……”那个能量爆棚、总是撸起袖子、双手高高扬起的人是叶老师。他好像随时准备大显身手。他的头总是侧着抬起,保持着傲视一切的气势,他并不高大的身体仿佛潜藏着无穷的能量。他
期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也就是说,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应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品格和精神素养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需要教师保持持久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主动性,克服职业倦怠,努力做一名幸福的老师,快乐教学,成为学生期待的追梦人。  塑阳光心态,做幸福的追梦人。现在,有部分教师总喜欢把自己同其他行业
期刊
近来拜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语言饱满,文字中流露的内容和思想,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吴非老师是位能说真话、敢说实话的人,我们很欣赏他的单纯与勇敢。作为一部著名的教育专著,《致青年教师》提醒年轻教师应该怎样做,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的教育、面对自己的学生、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其实就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师,重塑教师的远大理想。  一、装着学生,心中是满满的幸福  近年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