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化妆品致色素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stlin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Imokawa等的实验方法,用10种化妆品及8种化妆品化学成分涂于黄棕色豚鼠侧背部皮肤,然后取材,进行HE染色、黑素染色及Dopa氧化酶染色,以探讨化妆品及其化学成分的致色素作用.结果:10种化妆品均显着增加黄棕色豚鼠表皮基底细胞中含黑素的细胞数,而8种化妆品成分中仅胭脂红、对羟基苯甲酸、柠檬黄、松香、羊毛脂等5种引起此种改变.提示此动物模型易于显示化妆品的致色素作用,又可显示化学品致色素作用的差异.并观察到组织有无炎症反应及反应程度与色素沉着不完全平行,提示化妆品及其成分所致的色素沉着并非全是炎症的后果,因此,在化妆品生产中不仅要避免化妆品中所含的致敏物质,还须设法避免致色素的物质.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了解血小板活化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采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标记的抗活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对36例银屑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及CD63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患者血小板CD62P及CD63表达量较对照组显着增高(P均<0.01);②患者血小板CD62P及CD63表达量与PASI(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标)间呈明显正相关(P<0.01);③患者
银屑病药物治疗现状是系统及局部治疗药物的种类、数量不少,但疗效均有限,不能解决复发问题,需要长期、反复乃至终身给药,治疗学上没有质的突破.
期刊

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检测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以纯化的细菌质粒ds-DNA为抗原,采用胶体金标记和快速膜斑点渗滤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检测抗dsDNA抗体的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ot immunogold filtratlon assay,DIGFA),现将其临床应用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
我们于1996年1月至3月采用山东德美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泽它洗剂,并用飘柔洗发香波作安慰剂对照治疗头部寻常型银屑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我们自1995年6月至8月应用北京中医药品公司生产的中药皮肤康洗剂治疗急性湿疹70例,并以皮炎平软膏治疗急性湿疹30例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我们采用含氯氟舒松与8-甲氧基补骨脂索的复方霜剂外用,辅以日光照射,并给予胸腺肽肌肉注射的综合方法治疗白癜风34例,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期刊
临床资料:Sweet综合征患者3例,均有该病典型的皮损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5、41、46岁,病程分别为1、3、6年.发病部位分别为面、颈、前胸、小腿、前臂及手背.2例伴低热,分别为38.4℃和37.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