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是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高中语文“减负增效”的含义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或者教师的发展观和价值观能够反应出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水平越越高,对“减负增效”就越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和对自身发展的追求越强,证明学校的办学成果越好。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念,决定于学校办学历史的沉淀,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我国教体育系日益趋于理性的当前形势下,高中语文具有更科学的教育方式,并且注重对学生的减负和增效,也使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追求突破原来保守而转变为开放,这种开放的价值观促进学校文化的发展。这种价值观包括个人价值观以及学校价值观,不能以强弱和大小进行区分,并且这两者属于一种整体,不需要强加区分。
二、高中语文“减负增效”的策略
1.创设教学环境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越发敏感,越发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肯定。因此,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始终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激发出创造性火花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提倡阅读的多元化,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要因势利导,适时鼓励。特别是后进生,要尊重学生,甚至是错误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夸好,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要组织其他学生对此评价,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既起到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敢于发现,保护学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获得更好地发现,体悟。教学环境和谐轻松、教学师生关系良好而又民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课堂信息传递的效率,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发挥有着直接影响。
2.吃透上课教材
“减负”工作进行了多年,教育部领导多次专门强调了“减负”工作,并且明确指出了要“坚定不移地抓‘减负’工作。对高中生进行学习负担、精神负担、经济负担的全面减轻。”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减负但不能减效”!那么,如何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情况下,而使学生的学习质量不减?我们觉得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所掌握的知识不能减少,从而达到不减效的目的。
就“减负但不能减效”有不少的途径,但我们觉得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教师要吃透教材,备好每一节课。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所掌握的知识不减少,从而达到减负而不减效的目的,就教师方面来说,就是要提高课堂效率。而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求教师对自己所要进行的每一堂课要有充分的计划。
我们觉得一名语文教师,要做到吃透教材,备好每一节课。首先要熟悉“课标”,明确“课标”的精神;其次,熟悉自己所教学段的教材,明确教材的设计理念,明确“课标”的精神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应对所教学段的教材进行相应的计划和分解,将“课标”对该学段的教学要求分解到每一学年,每一学期以及教材的各个单元,建立起整个学段的知识框架。
3.实施优化教学
一节课只有45分钟,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课堂上的分分秒秒都尤为宝贵,都不能浪费。教师要把这宝贵的时间用于教学内容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搞“花哨,繁复,低效”形式主义的教学,删减与课程标准要求不相关的、非文本的、非语文的教学活动。至于课堂上的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突发事件,尽量放到课后去处理。课时的紧张,并不是意味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得满堂灌。相反,我们老师更注重让学生讨论和研究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更注重培养学生感悟、品味、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更注重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诸多能力训练上。
4.发挥学生主体
主体参与是激发学生学习意愿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是越俎代庖,重师者传授,轻学者参与,致使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大量浪费,学习动机受挫。兰·达本教授认为:教学可以看成是提供特定的情境来培养儿童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那么学生就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模式,显得枯燥乏味,费时多效果差。
5.培养想象能力
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我们现阶段进行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完全成为了知识的复读机,大量重复性的机械记忆使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空间都被挤压得没有一丝活动的空间。“钱学森之问”引起的反思也就成为了必然。
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无拘无束、思想自由畅达,在这个前提下,他们才有可能尽情地去进行课堂的参与并自由地表达自我的想法。
6.加強作业管理
“减负增效”在作业上的体现并不是简单的少留作业。作业是“减负”的一方面,同时也是“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1)精心设计课后作业。要减负,就必须让孩子从成堆的作业中解放出来,就要求教师要精选习题,精心琢磨,作业要适量,难易度要适当。提高作业设计的含金量,加强针对性,体现灵活性,提倡“分层作业”、“自主作业”,设计“作业超市”或“作业套餐”,供学生选择。推行“计时”作业,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明中等程度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以此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提高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效率。
(2)有效指导课堂作业。为了真正地能反馈到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同时为了真正地“减负增效”,教师可以尽量留一些课堂时间(一般5~10分钟)给学生用来完成作业。教师同时巡视、察看学生当堂的作业情况,获得正确反馈并可及时纠正、指导学生错误的认识,学生也会最大限度的自己开动脑筋考虑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做有成效”。
总之,改革还会继续下去,高中语文教学的道路也会很长,也会一直走下去。语文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有着其自身特有的气质与魅力。高中语文会追随新课改的脚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下去,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高中语文教学的明天会更好!
一、高中语文“减负增效”的含义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或者教师的发展观和价值观能够反应出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水平越越高,对“减负增效”就越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和对自身发展的追求越强,证明学校的办学成果越好。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念,决定于学校办学历史的沉淀,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我国教体育系日益趋于理性的当前形势下,高中语文具有更科学的教育方式,并且注重对学生的减负和增效,也使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追求突破原来保守而转变为开放,这种开放的价值观促进学校文化的发展。这种价值观包括个人价值观以及学校价值观,不能以强弱和大小进行区分,并且这两者属于一种整体,不需要强加区分。
二、高中语文“减负增效”的策略
1.创设教学环境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越发敏感,越发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肯定。因此,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始终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激发出创造性火花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提倡阅读的多元化,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要因势利导,适时鼓励。特别是后进生,要尊重学生,甚至是错误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夸好,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要组织其他学生对此评价,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既起到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敢于发现,保护学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获得更好地发现,体悟。教学环境和谐轻松、教学师生关系良好而又民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课堂信息传递的效率,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发挥有着直接影响。
2.吃透上课教材
“减负”工作进行了多年,教育部领导多次专门强调了“减负”工作,并且明确指出了要“坚定不移地抓‘减负’工作。对高中生进行学习负担、精神负担、经济负担的全面减轻。”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减负但不能减效”!那么,如何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情况下,而使学生的学习质量不减?我们觉得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所掌握的知识不能减少,从而达到不减效的目的。
就“减负但不能减效”有不少的途径,但我们觉得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教师要吃透教材,备好每一节课。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所掌握的知识不减少,从而达到减负而不减效的目的,就教师方面来说,就是要提高课堂效率。而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求教师对自己所要进行的每一堂课要有充分的计划。
我们觉得一名语文教师,要做到吃透教材,备好每一节课。首先要熟悉“课标”,明确“课标”的精神;其次,熟悉自己所教学段的教材,明确教材的设计理念,明确“课标”的精神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应对所教学段的教材进行相应的计划和分解,将“课标”对该学段的教学要求分解到每一学年,每一学期以及教材的各个单元,建立起整个学段的知识框架。
3.实施优化教学
一节课只有45分钟,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课堂上的分分秒秒都尤为宝贵,都不能浪费。教师要把这宝贵的时间用于教学内容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搞“花哨,繁复,低效”形式主义的教学,删减与课程标准要求不相关的、非文本的、非语文的教学活动。至于课堂上的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突发事件,尽量放到课后去处理。课时的紧张,并不是意味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得满堂灌。相反,我们老师更注重让学生讨论和研究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更注重培养学生感悟、品味、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更注重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诸多能力训练上。
4.发挥学生主体
主体参与是激发学生学习意愿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是越俎代庖,重师者传授,轻学者参与,致使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大量浪费,学习动机受挫。兰·达本教授认为:教学可以看成是提供特定的情境来培养儿童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那么学生就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模式,显得枯燥乏味,费时多效果差。
5.培养想象能力
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我们现阶段进行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完全成为了知识的复读机,大量重复性的机械记忆使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空间都被挤压得没有一丝活动的空间。“钱学森之问”引起的反思也就成为了必然。
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无拘无束、思想自由畅达,在这个前提下,他们才有可能尽情地去进行课堂的参与并自由地表达自我的想法。
6.加強作业管理
“减负增效”在作业上的体现并不是简单的少留作业。作业是“减负”的一方面,同时也是“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1)精心设计课后作业。要减负,就必须让孩子从成堆的作业中解放出来,就要求教师要精选习题,精心琢磨,作业要适量,难易度要适当。提高作业设计的含金量,加强针对性,体现灵活性,提倡“分层作业”、“自主作业”,设计“作业超市”或“作业套餐”,供学生选择。推行“计时”作业,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明中等程度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以此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提高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效率。
(2)有效指导课堂作业。为了真正地能反馈到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同时为了真正地“减负增效”,教师可以尽量留一些课堂时间(一般5~10分钟)给学生用来完成作业。教师同时巡视、察看学生当堂的作业情况,获得正确反馈并可及时纠正、指导学生错误的认识,学生也会最大限度的自己开动脑筋考虑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做有成效”。
总之,改革还会继续下去,高中语文教学的道路也会很长,也会一直走下去。语文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有着其自身特有的气质与魅力。高中语文会追随新课改的脚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下去,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高中语文教学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