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收养为绳,牢系两个破碎家庭

来源 :道德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la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12月8日,是周红、周艳这对孪生姐妹的10周岁生日。为了让正在服刑的周广进分享女儿的快乐,朱妙华领着周红、周艳又一次前去探监。监狱的接见室里,周广进把两个穿戴一新的女儿叫到跟前,“好好听妈妈的话,好好念书。”转而又对朱妙华说,“你受累了,千万要保重身体。”朱妙华说:“你也要多保重,安心劳动改造,我等你回来。”
  不知内情的人乍看这一情景,肯定会以为他们是一家人,其实不然。
  
  春节探亲婚外生情
  
  1997年8月13日,周广进从南昌市某机械修理厂下岗了。妻子齐月英为此愁眉不展。两年前因厂子倒闭,她成了失业人员。迫于生计,她购了辆三轮车,干起了卖菜的营生。这卖菜是小本经营,利润少得可怜,丈夫一下岗,收入少了一大块,全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
  天无绝人之路,周广进的同学帅康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诚邀他去广东东莞发展。1997年9月6日,周广进告别妻子和女儿,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帅康是5年前离开南昌去广东的,先在深圳干了一年多,后来又去了东莞一家工厂,由于精通电器维修,并逐步显露出管理方面的才干,老板对他赏识有加,将他提拔为车间主任。既然是老板的红人,他要安排老同学进厂工作,那实在是小事一桩,何况周广进是熟练的机械修理工,厂子也需要。
  基于同学之间的浓厚友谊,帅康对周广进的生活很是关照,特意为他安排了单间住房。工余假日,两人常常在一块叙旧,关系犹如亲兄弟一般亲密。
  转眼到了1998年春节。按照惯例,帅康打算回南昌探亲,并邀周广进一道同行。周广进面有难色,说:“我来这里的时间不长,回趟家得破费不少。我不准备回去了,这2000元钱请你带给我老婆,就算报个平安吧。”帅康不好强求,只身踏上了探亲的旅途。
  帅康的妻子朱妙华早在几年前也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只不过,她打工的地方在福建泉州的一家服装厂。她和丈夫一样,恪守着春节回乡探亲的约定。一年一度的相逢,夫妻俩自然有一番情深意长。
  家里的事安排好后,帅康敲开周广进的家门,但只看到了他两个女儿——周红、周艳。两个小家伙说妈妈还在菜市场卖菜,等一会儿就会回来。于是帅康就在周家等候。从下午3点一直等到傍晚5点半,周妻齐月英还没回来。向孩子们打听到菜市场的确切地址后,帅康决定去那里找她。半路上,他恰好碰到了齐月英,因为轮胎破了,齐月英正艰难地推着那辆满载蔬菜的三轮车。帅康帮助齐月英把三轮车推回家,卸完蔬菜,将破胎补好,他把周广进给的2000元钱转交给齐月英,告知她丈夫一切都好,请她放心。
  过了元宵节,帅康要回东莞了,便去周家向齐月英辞行。周红、周艳姐妹俩出门玩去了,屋里只剩下他和齐月英。细一端详,齐月英真是漂亮,五官搭配得非常巧妙,他不禁有点心猿意马。
  “广进远在东莞,不能照顾家里,让你受苦了。”帅康的语调充满关切。
  齐月英叹口气,轻轻地抹眼泪。
  帅康说:“现在是困难些,以后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
  “我卖菜赚不了几个钱,广进如果能在东莞干长久,我们娘仨日子会好过点。这得全靠你了。”齐月英没有拒绝帅康伸过来的双手,顺势倒在他的怀里……
  
  丑行败露家破人亡
  
  俗话说,“朋友妻不可欺”。与齐月英有过短暂云雨之欢的帅康,回到东莞后一度心存愧疚,但那份醉人的牵挂很快占了上风。表面上他仍然和周广进称兄道弟,话题也从不涉及对方的家事,暗地里却时常在电话里与齐月英打得火热。
  多亏帅康的关照,周广进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感到很顺心。半年后,他的月薪由1200元涨到了1800元。囊中不再羞涩的他决定1999年春节前回南昌与家人团聚。
  归心似箭的周广进终于盼来了探亲的日子。一路上与帅康说笑,好几百公里的旅程仿佛缩短了许多。
  回到家,与亲人相拥,周广进感到了久违的温馨。探亲的日子很短暂,过了元宵节,就得回东莞上班。他打算片刻不离地陪亲人好好过个年,平日里聚少离多,他要将所有的爱加倍地补偿给亲人,特别是自己的妻子。谁知第二天上午一位朋友找上门来,说他承包的厂子坏了一台关键设备,要他务必帮助修理一下,中午哥俩就在一块聚一聚。朋友相求,周广进不能不给面子。
  周广进随朋友赶到厂子,刚动手拆设备,突然停电了。朋友打听后得知,供电局实施线路整修,晚上才能恢复正常供电。朋友挽留他吃午饭,他谢绝了。
  周广进绕道步行街,给妻子买了一双高级皮鞋后回家。打开家门,他亲热地喊着妻子的名字,却不见人答应,里屋传出一阵慌乱的响动。近前一看,妻子和帅康正狼狈地穿着衣裤。他只觉全身的血一齐往脑门上冲,丢了皮鞋,直奔厨房摸起菜刀。面如土色的妻子紧紧抱着他。他呼喊着周红、周艳,无人答应,此刻他才想起女儿昨天就已去了她们姑姑家。在齐月英的帮助下,帅康躲过血刃逃之夭夭。周广进完全丧失了理智,把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在妻子身上。一刀、两刀……齐月英倒在血泊中。
  案发后,周广进投案自首。1999年6月,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12年。
  
  花心男儿以死告悔
  
  一段悖逆道德的婚外情,给周广进的家庭带来了灾难。妻子身亡,他自己被投入监狱。两个天真可爱的女儿不得不寄人篱下,随姑姑一块生活。
  这一悲剧同时也涉及到另一个家庭。朱妙华是一个十分看重夫妻情感的女人,对丈夫极尽忠诚,始终厮守着婚姻的一亩三分地。她没能想到丈夫竟会亵渎她的忠诚,做出越轨之举,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正是由于丈夫的情欲泛滥,才导致了别人的家破人亡。在她眼里,丈夫尽管不是血案的直接制造者,却比杀人凶手还要可恨。她并不否认与丈夫携手走过的日子有爱相随,但丈夫的不良行为,远远超过了她所能容忍和原谅的限度。于是,度过春节假期,她便一纸诉状递到法院,要求与丈夫离婚。
  帅康一再认错,想把妻子留住。可妻子离意已决,使他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离婚以后的结局,是朱妙华万万没有想到的。自从丈夫丑行败露后,她便去了娘家居住,偶尔才回家看看独生子亮亮。办妥了离婚手续,她再也没去过帅家。1999年农历正月二十六日,她早早地起了床,准备去前夫家再见儿子一面,因为她已买好了当天南昌至福州的火车票。刚要出门,前夫家就来人了,告知她帅康已于昨晚割腕自尽。毕竟夫妻一场,她震惊之余,还是深感悲痛。
  朱妙华心绪复杂地赶到前夫家,前夫的父母和独生子亮亮早已哭成了泪人,屋里的气氛显得格外哀伤。在书桌上,朱妙华看到了帅康生前留给她的一封遗书——
  妙华:
  我们结婚六年多了。我一直梦想着与你恩爱一生白头偕老。平时我们都在外打工,天各一方,难得相聚,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你。开始,这种想法是专注的,后来掺入了杂质,并且产生了行为上的失控。我害了老同学一家,也深深地伤害了你的感情,如果我能及时考虑到婚外恋的后果,我就不会铸成大错了。现在我很后悔,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同学一家人亡家破,这都是我造的孽;你离我而去,更是我应得的惩罚。今后的日子,我无法弥补自己的罪过,所以我丧失了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在我死之前,我还想说一句:妙华,我爱你……
  离婚了,就意味着恩断缘尽。从名分上说,帅康已经不属于朱妙华了。然而,她的生命曾经留下过帅康爱的痕迹,就因为这一点,她不能不哀恸,不能不痛哭,不能不任泪水打湿那张镶嵌着死者灵魂的遗书。
  为了料理帅康的后事,朱妙华推迟了三天去福建。临走的那天,她嘱咐儿了亮亮好好听爷爷奶奶的话。当爱情化作一缕云烟飘散,这个世界上让她牵肠挂肚的大概只有亮亮了。
  
  大仁大义收养弃儿
  
  在福建泉州,朱妙华拼命地工作,希望借此排遣心中的郁闷,就在她极力淡忘过去的一切时,又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1999年8月上旬的一天,帅康的父亲打来电话,称其老伴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他又身体欠佳,无法照料年幼的亮亮。当初与帅康离婚,法院把孩子判给了父亲。眼下丧父的亮亮又失去了疼她的奶奶,即将面临无依无靠的境地。作为母亲,她当然要对儿子尽抚养之责,于是她通过各种关系,在泉州为儿子落实了一个条件较好的幼儿园。提前办好入托手续,匆匆奔赴南昌接儿子。
  抵达南昌的当天,朱妙华便把儿子接回自己的母亲家。母亲挽留她多住几天,她没同意,说泉州那边事情多,第二天就得赶回去。
  母亲家离火车站不远,步行也就十几分钟。去车站买票的路上,朱妙华被两个小女孩拦住。她们衣衫褴褛,头发蓬乱,伸出又脏又黑的小手向她乞讨。她觉得她们有点面熟,细一打量,原来是周红、周艳姐妹俩。
  朱妙华大感惊诧,问道:“你们俩不是跟姑姑一块过吗?”
  周红、周艳告诉她,姑姑收养她们不久就和姑父闹翻了。姑姑收入不高,没什么地位,家里的事全是姑父作主。姑父坚决不背抚养她们的包袱,姑姑再三恳求却无济于事。她们无处可去只得流落街头做乞丐。
  得知她们的遭遇,朱妙华一阵心酸。她给了她们100块钱,然后加快步伐赶往火车站。
  当晚,朱妙华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周红、周艳可怜兮兮的模样和孤苦无助的处境总在脑海里浮现。姐妹俩尚处花朵年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该在父母怀里撒娇,本该在学校里读书,可她们却远离幸福,连生存都得不到保障。她们的不幸命运是谁造成的?如果她们的母亲行为检点,如果她们的父亲不举刀行凶,如果前夫帅康不去沾花惹草,她们不至于落到如此田地!齐月英、周广进、帅康这三个人都有过错,但她认为最大的过错在帅康。她知道,齐月英两口子一向感情甚笃,如果帅康不插足,悲剧就不会发生。两个孩子还小,无力安排自己的生活,如何走过今后的漫漫长路?这个问题整夜困扰着她。当她一遍遍念及与帅康的往日缘分,所作出的决定只有一个:替帅康赎回罪过,抚养周红、周艳。
  朱妙华不可能把三个孩子带到福建泉州去。亮亮入托,周红、周艳上学,在异地他乡需要很高的费用,她无论如何也负担不起。于是她只得放弃回泉州继续打工的念头,第二天一早便去车站退了票,并把沿街乞讨的周红、周艳带回了家。
  得知朱妙华欲收养周红、周艳,母亲和家人很不理解,极力表示反对。朱妙华拿不出说服亲人的理由,知趣地知难而退,在外面租了一间简易的房子住了进去。不久,她又租了间铺面,开了家缝纫店。
  新学期到来的时候,周红、周艳穿着朱妙华缝制的新衣服,走进了梦寐以求的校门,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情动囚徒守望未来
  
  一个女人,同时要抚养三个孩子,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朱妙华起早摸黑,拼命地忙乎,为的就是孩子们能无忧无虑地生活,能有一张快乐灿烂的笑脸。她爱儿子亮亮,但她对周红、周艳则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平日里买了水果,她让她们先吃;给孩子们做衣服,她首先考虑的是她们;孩子们相互淘气,她总是拿亮亮是问……她用自己的真情付出,换来了姐妹俩的尊重和爱戴。她们亲切地称她“朱妈妈”。
  朱妙华收养周红、周艳的举动,引起了人们的诸多议论,有人感到不可思议,也有人为她的大义情怀所感动。看到她带着三个孩子艰难度日,好心的人们纷纷给她介绍对象。希望通过家庭重组给她减轻一些压力。可她拒绝了,理由很简单:她不愿拖累别人,更不愿看到别人亏待了孩子们。
  日子就这样耗费着朱妙华所剩无几的青春,一天天如同东逝之水般过去。2001年春节前夕,周红晚上做了个恶梦,惺松间不停地喊“爸爸”。整整两年没见爸爸了,孩子们内心还保留着一份思念。这是人之常情啊!朱妙华决定带她们去监狱看望周广进。
  在监狱的接见室里,朱妙华作好了周广进大发雷霆的思想准备,因为她曾经是他仇人的妻子。没想到乍一见面,周广进反而在她面前长跪不起,原来他早就从妹妹(也就是周红姐妹的姑姑)那里知道了所发生的一切。周广进说:“帅康弄得我家破人亡,我恨他,我刚进来的时候,做梦都想逃狱找帅康报仇,是你的仁义和善良打消了我的恶念。我现在惟一要表达的就是谢谢你收养了我两个女儿。”
  自己的行为能够化解周广进内心的仇恨,这是朱妙华所期盼的。尤其让她欣慰的是,血缘的亲和力很快冲破短暂的沉默,周红、周艳扑进父亲的怀抱,嘴里不停地喊着“爸爸”!一份爱心化解一段仇恨,超乎常理的结局又令人欣慰,望着朱妙华、周广进和周红、周艳这样的“一家人”,谁能不说是博爱的造化呢?
  编辑/王凯滨
  
其他文献
林子下岗了。他像霜打的茄子,蔫蔫的,一点精神也没有。他觉得窝囊极了,自己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愣是叫企业老板给炒了鱿鱼,虽然企业属私人性质,自己是招聘来的,但凭自己的本事,不至于落个如此下场。他越想越糊涂,便坐在那里发呆。  “别胡思乱想了,总以为自己了不起,要好好从自身上找原因,要不然,下次还得让老板给炒了。”麦子不紧不慢地唠叨着。  麦子是林子的老婆。两人是大学同学,学的都是会计专业。上大学时,
期刊
这是一个女人讲给我的故事。  那时,做女孩子的她像一朵鲜花,许多男孩都喜欢大学毕业的她。但她却选了一个不敢追求她的男孩作了朋友。男孩很自卑,自卑得让女孩有说不出的累。  一天,女孩邀他去逛街,男孩没拒绝。大街上人流如水,各类声音混杂在一起十分单调。女孩与男孩像是两片绿叶,在人流中飘动。“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远处一位脏兮兮的小贩正大声叫喊着。女孩停下脚步,用手去拉男孩,男孩却消失在人海中。  
期刊
我和女友都是上三班倒的工人,又加之利用业余时间开了间鲜花店,因而每年吃年夜饭对于我们就像打“游击战”。不是在车间,就是被女友拽回她家或是在花店草草地吃一顿,工作五年,我还未和父母真正意义上吃过一顿年夜饭。虽然,每年除夕父母都为我们送来一顿热气腾腾的年夜饭,但吃在口中总是感到涩涩的。  今年年底,我和女友在银行和亲朋好友的借贷下,买了一套装璜一新的商品房,请了婚假,我们操办完自己的婚事,了却了父母的
期刊
这个女人叫姜玉萍,大集体的时候,身体结实,块头大个,是生产队里的好劳力。同村张二狗的妈看上了她,千方百计托人给自己的独生子张二狗说媳妇。张二狗在县城的中学念书,年龄还小,不想谈这事,可他妈非要让儿子娶姜玉萍,她认为姜玉萍是庄稼人过日子最好的媳妇。张二狗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当了民办教师,后来又被推荐到省城上工农兵大学,一个寒假的日子,张二狗和姜玉萍拜堂成亲了。婚后姜玉萍果然是过日子的好手,里里外外忙
期刊
2001年底,在黑龙江省密山市某镇的一个小山村,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婚礼。说它特殊不是因为结婚的男女青年有什么不同,而是婚礼背后,男青年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追求和走过的凄婉爱情之路。这一刻,我仿佛又看见那没有赞歌的爱情,以及掩映在爱情之后的忠贞和感动……    一    那是10年前的事了,如今想起,张金玉的唇边依然飘散着余香,以及青梅临窗的美丽。张金玉心中的青梅叫张燕凤,是和张金玉同住张家村的姑娘。从
期刊
18岁少女,从1993年开始便在军营中行骗,行骗次数达130多起,骗得财物近40余万元……    伪装失学千般巧    在青藏高原的关角西洞口铁路旁,驻守着武警关角中队的官兵,这儿海拔41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四周方圆几百里人烟稀少,守洞官兵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和寂寞,长年坚守在这里执勤巡逻,确保铁路畅通。  2000年7月15日,战士李军正在哨位上执勤,忽然看到远处有一个姑娘沿
期刊
“被告马玉玲因犯贪污挪用公款罪,判处无期徒刑……”  法官的宣判震聋发聩。她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流着。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内心充满了恐惧和苦痛,几年来她一直在为自己编织着一个美丽的谎言,她真不敢面对今天这严酷的现实。她一直坚信她找到了他就能毕生拥有他。她这样欺骗着自己,使自己在与他的情感陷阱中越陷越深。如今,没有人来救助她,她想用死-洗刷身上的屈辱,然后迎来心中企盼的涅磐……    情网 
期刊
2001年11月8日,一绑匪手持装有电雷管和引爆装置的炸药等作案工具,将五名人质绑架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农垦局八五五农场机关干部姜欣华家里。案发后,姜欣华及其女儿纪菲与绑匪机智周旋,最终逃出虎口,不但救了自已,也救了一同遭绑的另外三名人质……    临危不惧    那天,姜欣华吃完早饭,便与专程从石家庄赶来帮她搬家的二姐姜欣荣忙碌着收拾东西。姜欣华家里共有三口人,丈夫纪泽禹年初被调到牡丹江农垦局所在地
期刊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一次创业,他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亲人、朋友先后聚在他身边。一场大病使他的事业跌入低谷,人们一个个从他身边离去,包括妻子……  二次创业,势头喜人,人们再次视他如珍宝,他茫然了。    商运亨通的他对待朋友要啥给啥    骆同德15岁那年,患了肝炎,后采在医院治疗半年后康复出院了。原本以为病魔会从此远离他,但在以后的几年,他的身体反复浮肿,整日穿梭于各大医院,任凭怎样治疗,总
期刊
时光倒流20年,“万元户”人人艳羡,而在今天,“万元户”差不多已成了低收入阶层的代名词,年薪10万的人成为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中坚力量,而年薪百万的人大多来自各类盈利的经济实体的领导人和受益阶层。  2002年,在不同的城市里,年薪1万、10万、100万的人们分别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年薪1万:幸福感十郁闷    他大学毕业后,就在内地某小城市或并不算发达的中等城市工作,月薪800元,工作轻松,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