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域名及其管理”教学课例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sm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网络技术应用》(信息技术选修3)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教材内容分为域名与域名系统、域名的管理、域名解析和申请一个域名四个部分。其中“域名与域名系统”旨在让学生了解域和域名的概念;“域名的管理”重在阐述一种管理思想,同时要求学生熟知两类顶级域——行业域和地区域;“域名解析”阐述了域名服务器及其设置,在此基础上展示了域名解析的一般过程;“申请一个域名”作为说明性内容并没有详细阐述如何申请一个域名,因此不作为教学的重点。由此可见,本节课内容重在技术原理和技术思想的探析。同时,这部分知识也是对上一节课“IP地址及其管理”学习的一个承接,在内容上引申出IP地址与域名的对应关系。当然,无论是IP地址还是网络域名,都是因特网管理的重要方法,都体现了解决问题与“技术更好地为人服务”的基本思想。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为高二学生。通过必修模块的学习,他们已经能够熟练运用网络域名访问互联网。但调查发现,对于域名的概念以及域名解析的原因和过程他们并不了解。作为选修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不仅要“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即要理解相关技术原理和技术思想。而理解的目的则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所谓“源远流长”,本源的技术掌握多了,技术应用会更加深入、长远。基于上述分析,引领他们探究域名的意义、管理方法及解析过程尤为重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举例说出域名的含义及其组成;了解域名的管理方法;准确阐述域名解析的一般过程;能够熟练配置TCP/IP协议的域名服务器地址;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理解IP地址与域名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和操作实践,掌握域名的含义、域名管理方法、域名解析过程以及域名与IP的关系,进而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域名解析过程和相关材料分析,体会我国拥有并运行根域名服务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网络域名的含义、组成;域名系统及域名管理方法;域名解析的基本过程。
  难点:域名解析的基本过程。
  教学资源
  ①幻灯片演示文稿;②域名解析网站;③多媒体网络教室;④巩固训练试题及拓展阅读材料(纸质)。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4分钟)
  师:同学们在上网时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提前将DNS域名服务器地址置空,在浏览IE时输入www.baidu.com,返回“Internet Explorer无法显示该页面”,如图1所示)
  生:经常遇到……
  师:有没有分析为什么无法显示该页面呢?
  生:服务器关掉了,该网站不存在,没有设置好IP地址……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查看该页面的“更多信息”(如下页图2)会发现,此问题可能是由下列各种问题导致的,如Internet链接已丢失、该网站暂时不可用、无法链接到域名服务器(DNS)、域名服务器(DNS)没有该网站的域的列表……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两个问题都与DNS有关,那么什么是DNS?DNS有什么作用?如何解释或解决因DNS导致的页面无法访问的问题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网络域名及其管理”(课件呈现本节课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网时经常会遇到“无法显示该页面”的问题,但他们对这些问题没有认真分析,不知道为什么无法上网。本环节,教师特意去掉DNS服务器地址,出现“无法显示该页面”的界面,此举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该问题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另一方面围绕原因中的DNS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课题。
  2.问题探析(16分钟)
  师:本节课的主题是“网络域名及其管理”,那什么是网络域名呢?
  课件呈现www.baidu.com、http://mail.163.com、bbs.tsinghua.edu.cn,由学生阅读教材,之后讨论其中哪些是网络域名。部分学生依然将网址(URL)当作域名。
  师:在因特网上,具有自然特征、方便记忆的文本字符串称为“域名”(举例说明域名与URL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举例分析一个完整域名的格式,如图3)。众多的域名组成一个巨大的域名空间(如图4),同学们能不能从中找到“清华大学网站”的完整域名?
  学生浏览域名空间分层结构图(如图4),之后回答“清华大学网站”的完整域名。
  师:从中我们能不能看出域名空间是如何构成的?网络域名又是如何管理的?请大家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小结:因特网采用了分布式分层机制的域名系统,域名空间自顶而下,首先分为若干顶级域,每个顶级域名再分为多个子域名。并且规定,顶级域名由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负责管理;顶级域名以下的划分则由各个域自行管理。对于顶级域中的行业域,通过连连看(如图5),引导学生“望文生义”;对于地区域,学生有意识地识记、了解。
  师: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了解到IP地址能够被网络中的计算机直接识别。那域名能够被网络中的计算机直接识别吗?
  学生分组查询网络并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学生已经明白域名不能被网络中的计算机直接识别,而是要转换成相对应的IP地址。
  教师简述域名解析及域名反向解析的含义,并提问如何进行域名解析(以www.baidu.com为例)?
  学生阅读教材中域名服务器和域名解析的内容,之后分组利用网络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师:学习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解释或解决由于DNS导致页面无法显示的问题呢?   生1:不能访问网页,可能是因为没有设置DNS服务器地址,或者设置得不对。
  生2:可能是本地域名服务器中没有与域名相对应的IP地址,而又链接不上根域名服务器。
  生3:也可能是根域名服务器返回给本地域名服务器的其他域名服务器出现故障。
  ……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这样我们就进一步明白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正确设置域名服务器地址和准确地进行解析域名。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问题为主线,运用讲解、探究、讨论、提问等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域名的含义、域名基本格式、域名管理和域名解析等知识点与技能点。最终,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导入时提出的问题,掌握本节课的基础内容。
  3.操作体验(12分钟)
  师:如何设置本地域名服务器呢?
  教师演示打开TCP/IPv4属性对话框(如图6)并设置DNS服务器地址,然后访问www.baidu.com,可以正常打开页面。(学生操作、体验)
  师:接下来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域名解析网站如下:
  http://jiexifenxi.51240.com/
  http://tool.chinaz.com/dns/
  http://ip.chinaz.com/
  http://www.ip866.com/Reverse.aspx
  请大家解析www.baidu.com以及学校网站的域名,然后将解析到的IP进行反向解析,之后用解析到的IP地址访问网站。最后,大家结合解析结果讨论、交流网络域名与IP的对应关系。(学生操作体验,讨论、交流网络域名与IP的对应关系)域名与IP一定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吗?
  生1:是。
  生2:不是。
  请两位学生谈谈他们的理解。(域名与IP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并举例讲解一对多的作用:多个域名对应一个IP地址——实现硬件资源和IP地址共享;一个域名对应多个IP地址——实现网络服务的“容错”和负载均衡)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操作练习掌握本地域名服务器的设置,体验域名解析及域名反向解析的过程,并结合解析结果讨论、交流域名与IP的对应关系,以进一步理解二者在网络管理中的联系与意义。
  4.总结提升(8分钟)
  师:学完本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疑惑?还有哪些内容想进一步了解?请大家谈一谈。
  学生谈收获、疑惑及想知道的内容。
  针对学生提到的根域名服务器,教师展示、分析相关材料(如图7、图8),强调根域名服务器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我国拥有并运行根域名服务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有三个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回顾;二是增强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三是通过对根域名服务器现状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信息技术的爱国情怀。
  5.巩固拓展(5分钟)
  师:请同学们完成学习材料中的“巩固训练”试题。
  学生完成6道选择题。请学生说答案并解析。布置学生课下阅读“拓展材料”。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有两个目的,一是从学业水平考试的角度对重点知识进行巩固;二是延伸课堂,让学生课后进一步了解域名格式、域名注册和中文域名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反复修改、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得以完善。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一直坚持四点:第一,以人为本。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力争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给学生充分的表达和交流机会。第二,目标引领。教学开始为学生呈现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学完这节课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每一项目标的落实。第三,问题导向。无论是讲解还是学生讨论交流、操作体验,始终都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带着问题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有的放矢,同时也有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护。第四,注重操作。作为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一味地讲效果不会好,我尝试将理论知识操作化,让学生在利用网络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印证理论并进一步发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相继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域名与URL的关系问题、内容的过渡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问题、时间的分配问题、网站资源单一的问题、域名与IP对应关系的理解问题等。通过采取相应措施,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此外,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一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另一方面为学生补充了一些前沿知识和技术新闻,弥补了教材的不足。在教学手段上,设计制作了“数字故事”式的课件,这对教学的有效开展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课后有学生提出,运用360安全浏览器,在不设置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域名访问大部分网站。类似这样的问题,应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并及时向学生阐述原因。
  点评
  本教学设计对域名解析和应用很好地结合了理论与实践,把问题解决与技术实验达成了有效引导、探索,强化了域名的原理、作用。尤其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很下功夫,加强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提升了师生交互设计,对域名的本机网络协议、域名管理分层、域名与IP的对应关系都进行了明确的教学设计,细致入微,层次分明。如果说内容上还需要优化,可以与域名注册或者注册查重、域名分类结合起来,在技术素养方面还可以加强域名保护、域名抢注等现象的讨论。本教学设计对域名解析和应用很好地结合了理论与实践,把问题解决与技术实验达成了有效引导、探索,强化了域名的原理、作用。尤其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很下功夫,加强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提升了师生交互设计,对域名的本机网络协议、域名管理分层、域名与IP的对应关系都进行了明确的教学设计,细致入微,层次分明。如果说内容上还需要优化,可以与域名注册或者注册查重、域名分类结合起来,在技术素养方面还可以加强域名保护、域名抢注等现象的讨论。
  (点评人:山东省青州一中信息技术特级教师 王爱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应用于月经不调女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月经不调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53)与参照组(n=47)。参照组给予
目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收治时间为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
半个世纪以前,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大激流市(Grand Rapids),来自利尔西格勒公司(Lear Siegler)的几位头脑聪明、富有创新和敬业精神的经理人和工程师走到一起,基于创新和团队合作这两大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聚氨酯硬段,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2000)和聚乙二醇(PEG1000)为混合软段,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制备了一系列聚酯-聚醚型聚氨酯。研究了该
目的用阿司匹林处理thy-1介导的肝癌细胞HepG2,观察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肝癌侵袭调控。方法thy-1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HepG2细胞系后,用0.5MMOL/L的阿司匹林处理转染前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卫生化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目的、模块和应用效果。实践表明,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对发挥网络技术优势、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具有扎实实验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预防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教学;卫生化学实验;预防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0-0085-03
时代发展,新事物终将替代旧事物,潮流不可挡也,交通运输最有代表性。就拿火车来说.从蒸气发动机的火车到电气发动机的火车,再到现在动车组,速度不断提升,终将新颜换旧貌。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们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讫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的释意是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
采用脉冲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再用浅品色纳米颜料墨水进行喷墨印花。探讨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和极板间距对K/S值的影响,并对处理前后的涤纶织物进行润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