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90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研治理体系是在一定环境下,通过相应机制,以先进的理念有效集成不同科研要素,使其相互作用,发挥出整体价值的有机整体。基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构建科研治理体系,是加快提升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和水平,支撑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促进现代职业院校建设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按照体系思维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全面系统地推进科研治理能力的建设及运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治理体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82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2
  科研是建设现代高职院校的本质要求,是增强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核心内容,是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根本途径。当前,职业教育已被明确纳入国家战略层面进行设计和部署,高职院校要紧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勇于革新理念,牢牢抓住科研这个核心工作,走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崛起的发展道路。自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略有进展,但整体来看,依然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投入较低、科研人才匮乏、科研平台缺失、科研项目少而小以及科研水平不高等方面,集中体现在科研治理的无序性和低效率,基于这些问题构建科研治理体系是提升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和水平,支撑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
  1 科研治理体系的构成
  科研治理体系是在一定环境下,通过相应机制,以先进的理念有效集成不同科研要素,使其相互作用,发挥出整体价值的有机整体。高职院校只有按照体系的思维方式,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功能定位,创新体制机制,采取有力举措,才能真正下好科研这盘棋。
  1.1 要 素
  科研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众多,本质上是一个要素群,包括科研意识、组织结构、资金、人才、平台、项目、成果、评价、奖励、信息化水平、档案管理、效率以及文化等。其中,意识是第一要素,直接决定着科研治理体系构建的水平和运行质量。资金、人才、平台和项目是科研治理体系的四大支柱,科研成果、科研奖励是四大支柱的衍生品,制度、评价、信息化技术和档案管理等是治理手段或工具,效率是治理的结果体现。
  1.2 机 制
  机制是将科研治理体系要素集成并使各要素有效作用的黏合剂。科研治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大致划分为设计机制、遴选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设计机制负责科研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遴选机制负责人才、项目、平台的遴选和建设,评价机制负责人才、成果和效率的评价,激励机制负责引导和奖励的实现。
  1.3 环 境
  科研治理体系的环境分为内部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的科研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及企业技术需求等,内部环境主要是指高职院校主要领导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信息化水平、科研经费和时间保障、职称评定对科研的要求、科研宣传等。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好外部环境,努力营造好内部环境。
  2 科研治理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视角
  基于不同视角将构建起不同类型的科研治理体系。有学者分别从科研目标、活动过程、功能定位和效率等方面研究构建科研治理体系。余应鸿提出基于“三个导向、五类事项和三条规则”构建三维科研管理结构模型,陆根书 等提出基于效率构建科研管理体系。
  无论基于何种视角构建科研治理体系,目的都是解决目前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升科研治理水平。本文尝试从问题的视角构建科研治理体系,重点突出要增强意识,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创新机制,营造良好环境,着力抓好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及项目实施工作,开展好科研成果的评价、应用、奖励和档案管理工作。
  2.2 组织架构
  科研治理体系主要由资金支持系统、人才支持系统、项目支持系统和平台支持系统构成,由4个子系统逐步衍生出科研成果及应用、科研奖励、档案管理等。
  2.3 科研治理体系的特征
  科研治理体系除具有一般体系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第一,意识的前瞻性。科研治理体系的构建要求高职院校的主要负责人有前瞻意识,从未来看待科研的重要意义,明确其重要地位,做好顶层设计。第二,过程的智力性。科研本身就是一项智力活动,实施的主体和治理的客体都有相当水平的智力要求。第三,投入的长期性。科研是一项无止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投入,持续建设,不断充实和完善。第四,运行的开放性。科研治理体系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需要深化合作,充分借助外部环境,利用外部资源,为自身注入活力。第五,价值的无形性。大部分科研成果是无形资产,价值难以量化,但它却对增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其综合实力至关重要。
  3 科研治理体系的运行
  科研治理体系是动态和静态的有机结合,从组织框架的角度看,它是一个静态事物,而从运行的角度看,它是一个动态事物,这是它的本质属性。只有体系真正运转起来,其作用才能得到发挥,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3.1 运行方式
  科研治理体系的运行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体系内部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运行方式,领导层负责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组织结构创设,执行层负责体系运行的修复和完善;第二,体系内外部互动方式,外部为内部提出要求,内部按照外部要求进行调适。
  3.2 运行条件
  第一,顶层设计。高职院校应将科研工作纳入高职院校整体发展战略进行设计,明确科研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要在整体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编制中长期科研规划及实施方案,逐一落实相关任务目标。
  第二,组织结构。高职院校应建立行政一把手领导下的独立科研管理部门,确保人、财、物的调配和使用。建立完善学术委员会,真正发挥出专家教授在科研工作中的领导、指导和监督作用。   第三,资金支持。除争取纵横向科研经费支持外,高职院校应设立科研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科研人才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奖励等。
  第四,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应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引进一批高层次的科研带头人,实施科研人才团队建设工程,围绕优势专业,以项目为纽带,满足科研人员的时间需求,着力培养一批科研人才团队。
  第五,平台建设。高职院校应立足企业技术需求,紧紧围绕优势专业,采取联合共建或独建方式,着力构建科研平台,并探索新方式,面向社会和企业开放共享,提高平台使用效率,确保平台使用价值。
  第六,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制约着科研治理的水平,要用先进理念和信息手段开发科学有效的治理系统,确保体系运行的科学化、现代化和高效率。
  第七,机制创新。高职院校应创新体制机制,特别是激励机制,充分整合内外部科研资源,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立足企业的技术需求,借助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依托自身条件,开展科研合作,切实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要真正解放科研人才,在国家和省相关人才政策的框架下,大胆尝试,允许科研成果作价入股,收入归科研成果所有人,允许科研人员服务企业,收入归其所有。
  3.3 运行结果监测
  体系的运行会受到内外两股力量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体系外部形势、环境的分析和把握,同时,要及时掌握体系内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解决,实现自我更新。
  科研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高职院校的党政一把手应高瞻远瞩,积极实施科研战略,认真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大人、财、物投入,努力争取和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抓实抓好科研人才团队建设、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项目实施工作,逐步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真正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在服务中促进自身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余应鸿.高校科研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与优化路径[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4-40.
  [2]冯春贵,黄兵.激励机制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1):13-16.
  [3]陈德英.高校科研管理的困惑与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3):72-77.
  [4]陆根书,席酉民,梁磊,等.建立基于效率的高校科研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2):119-123.
  [5]赵士兵.G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等教育,2013(8):29-30.
  [6]宋鸿雁.美国与英国高校科研管理专业化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0-13.
  [7]文庭孝.科学评价系统研究[J].评价与管理,2007(4):34-37.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前高校的财务信息化主要是财务部门的信息化,但缺乏与校内其他职能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协同发展。本文以S大学为例,从科研管理需求的角度,翔实地剖析和研究了高校科研经费跨部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有助于提高高校财务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 高校;财务信息化;跨部门;协同发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
[摘 要] 在如今“大资管”时代的背景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开展资产管理类的相关业务。其中,资产管理项目内部的法律关系性质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而这恰恰是明确资产管理机构与其客户之间权利义务的关键。本文立足中国现行的法律规范,对资产管理行业中争议较大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基金子公司开展的资产管理项目内部法律关系性质的界定问题展开讨论分析。  [关键词] 资产管理;法
[摘 要] 围绕高职校教学过程管理现状,为构建完善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提供依据。对2009-2011级高职各专业学生、2010-2011级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及全体教师进行书面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管理机制尚需完善、教师职业意识有待加强、课堂教学环节尚需改进、作业布置与批阅亟待改进等问题。并提出高职校要采取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深入开展集体备课、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变革作
摘要:近年来,随着企业信息化推进,业务与财务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为资金集约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丰富了资金管理手段。本文从信息化角度,提出了资金集约化管理三层次体系理论,通过分析A电网公司资金集中管理、资金一体化日常管理及辅助决策支持实践应用和成果,提出信息化提升和资金管理创新同步优化路径,丰富了资金管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资金集约化管理;优化路径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电
[摘 要]学习型政党建设对新时期的干部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自《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出台以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培训总量快速上升,迎来高速增长的历史机遇期,管理的效能瓶颈和资源瓶颈亟待突破,信息化管理和效能化建设已成迫切需要。构建“信息驱动、流程可控、多元共建、高效智能、安全保密、考评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达成信息化管理目标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措施。针对干部培训信息化管理
[摘 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那些既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不符合廉租住房等其他保障方式的“夹心层”、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出现“蜗居”“蚁居”等现象,降低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这一背景下,公共租赁房被提上议事日程。公租房有其独特的特点,比如:居住人员相对比较复杂,而且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其中中低收入人群占据大多数,还有一些是空巢老人等,需切实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速,这也推动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影响,施工管理牵扯到大量信息,因此探究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1 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1 信息技术基础差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
[摘 要]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速转型期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逐渐走上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的发展道路。研究地方政府与学校管理关系,要从地方高职学院的特点出发,紧紧围绕“政府宏观调控,高校自主办学”这个主线,以完善政府管理机制为重点,创新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理清高职院校的举办者、办学者和管理者的关系,理清地方政府是办高职教育
[摘 要] 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是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能为农村财务安全和经济稳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农村财务的规范与安全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因此,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村财务必须实施规范化管理。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农村财务如何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出建议,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保障广大农民的
[摘 要]近年来,国内温泉旅游不断升温,再加上城郊旅游开发的独特优势,使城市近郊温泉地日渐成为我国温泉旅游开发的热点地区。临川温泉位于抚州市西北郊,温泉资源品质高,开发历史悠久。本文在分析临川温泉的特征与开发模式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主题式开发、完善会议度假设施、打造温泉住宅地产、与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结合等临川温泉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城市近郊;温泉;旅游开发;临川  doi:10.3969/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