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军:在书法中感受无声之美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ie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46岁才开始正式学习书法,其书法作品却已经多次获奖,曾荣获第二届翁同龢书法展最高奖、首届赵孟頫书法展最高奖……
  他,学习书法12载,对于书法却有着超乎常人的认识,曾多次担任大学书法系的客座教授。
  有人评价他的书法作品清秀飘逸,精雅遒古,耐人寻味,有专家认为他是国内写汉代隶书《肥志碑》的第一人。
  他,就是书法家王朝军。
  源起
  2014年1月5日,丹青四象——艺术作品展在偃师市张海书法艺术馆开展,这是王朝军与另外三位书画家合开的一次展览,在洛阳市当地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对于10年前初入书法之门的王朝军来说,是怎么也不会想到的。
  王朝军与书法的缘分最早源于小时候给家里写对联。
  生于1958年的王朝军,在上小学时家中并不宽裕。家里有弟弟、妹妹,爸爸长年在铁路上工作,家中全靠母亲一人操持,懂事之后的王朝军会帮妈妈干活,烙饼、挑水、拾羊屎蛋……到了过年,家家都要贴春联,而村子里能写春联的,只有几位上过私塾的老先生。家家都去找老先生们讨要春联,但是他家在村子里属于“照顾户”,根本就排不上号。于是写春联这件事,识字最多的王朝军虽然只有10岁,也必须硬着头皮上了。
  开始他只给自己家写,后来街坊邻里都来找他写,有时候一家都写几十幅。起初对于写春联,他丝毫提不起兴趣,只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但到后来,他写着写着就觉得了乐趣。有时候哪些字写得不好看,过年时他就会去几位老先生那里偷偷学艺,看人家是怎么写的,然后照着临摹。
  王朝军出生在河南省偃师市的一个小山村,他所在的村在上世纪70年代是全国有名的丘陵种棉示范基地。
  1976年4月,他的村子开始种植棉花,在生产队中表现积极的王朝军担任植棉小组的组长。为了除蚜虫,他吩咐大家在棉花地里套上塑料袋,在塑料袋上涂上黄色(那时被称为“广告色”)和润滑油,因为蚜虫喜欢黄色,它飞到塑料袋上就被润滑油粘住了。等到采棉时,技术员们都下山了,只有他一个人留在山上看护。要在山上呆一个多月,大夏天的,怎么打发时间呢?他灵机一动,用多余的黄广告色加点水在窑洞的白灰墙上开始练字。一墙写完之后再用湿毛巾擦,擦完之后再写,就这样,他日复一日地在墙上练习书法。时间好像在这里停止了,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字。这隐居般的生活让他对书法和汉字有了更多的认识。
  虽然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开厂、办企业的过程中,他都没怎么练过书法,但是书法在他心中埋下的种子,却一直等待着萌芽。
  厚积
  这颗种子的萌芽,他等了20多年。
  2004年,46岁的王朝军迫切地想要学习书法,于是让朋友在网上帮自己报名一个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上了其中的大专班。交了500块钱的学费之后,学校给他邮寄了十几本书,行、草、隶、篆所有书籍都包含其中。隔一段时间他就要寄自己的书法作品过去,老师会批改他的作业,还认真地附上几页稿纸的评语。而他就是在这两年,对书法有了一个理论而系统的认识。
  各个书体写过一遍,他还是对隶书最为钟情。于是一年之后,王朝军又报名了中国书协函授高级培训班,专门学习隶书。也许是压制多年的上学的渴望一下子迸发出来,他连着报了三期培训班,从2007年到2009年一共学了三年。
  在第一期的培训班里,和他一起报名的有70多个学员,被分成了6个班级,而王朝军因为有一定的书法底子,被分到了快班。在一个星期的集中培训中,学员们每天都要从早上8点练到晚上10点。晚上老师检阅白天的书法作品,如果达不到要求,学员甚至要习至凌晨。规律的作息、严格的训练,让王朝军的书法水平突飞猛进。
  在中国书协培训期间,钱松君老师给他的启发最大。在临摹的时候,钱老师分实临、背临、意临三个阶段教授。实临指看着书帖,尽量临摹得形似。背临即不看书帖,在心中存着字的印象进行书写。意临即不要求酷似,而是学其一部分,或取笔法,或取墨法,或取章法,或取风格,或取意境,真正把某家的长处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来。而对于字的结构,钱老师也分六个标准来量化学习。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学习方法能够迅速让其摸着门道。经过这次学习王朝军的书写意识不但得到了提升,其书写方法也得到了精进。
  在三期培训结束之后,王朝军在家潜心练习隶书。
  从2007年起,他便开始临摹建于东汉的《河南梁东安乐肥君致碑》(简称《肥致碑》)。《肥致碑》碑高97.3厘米,宽47.5厘米,隶书19行,满行29字,有界格。1991年出土于河南偃师南蔡庄村的《肥致碑》,存于偃师市商城博物馆。《肥致碑》书法质朴平和,从容稳健,书写意趣格外突出,全无雕琢修饰痕迹,堪称汉碑隶书之精品。王朝军经过研究发现,《肥志碑》与同时期的其他碑文相比,已有向楷书发展的迹象,书体特别有代表性,而且出土时间比较近,自己又有地理优势,离原碑比较近,于是便将《肥致碑》作为自己临帖的母帖。
  很多人都喜欢游山玩水,对于王朝军来说,临帖就像是在游山玩水。母帖《肥致碑》就像他的家一样,其他的帖就像是名山大川,他可以在其中恣肆游览,欣赏怡人的美景,找到无法为外人道的乐趣。
  北大校长沈尹默先生曾这样说道:“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显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绚烂,无声而具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书法艺术的奥秘就在于它能够靠点画的变化,结字的巧妙,章法的和谐体现一种外在美,同时也通过由前三者有机结合而呈现出来的韵律、气韵、风格、情趣等体现为一种内在美。王朝军在习字之中,击打着如行云流水般的节奏,感受着这种无声之美,竟进入忘我之境。
  2012年,在正式学习书法8年之后,王朝军的书法得到了国内最高级别书法奖项的认可,荣获赵孟頫奖全国书法展优秀奖(最高奖)、第二届全国老年书法展优秀奖(最高奖),入展第三届全国隶书大展。   而在当年只有获奖两次,才有资格被中国书法家协会选中参加第二届翁同龢书法展。这次书展从全国选出一百一十人参展,他最终成为获得“最高奖”的十个人之一。
  几次获奖不但是他用功的结果,更隐藏着他用“脑”来分析的能力。
  每次参赛前,他会对比赛过往的获奖作品和获奖人进行对比分析。“大部分的书法比赛中,隶书的参赛作品中大约占百分之十几。与别的作品进行对比,这样的话你的作品才有把握。”王朝军说,“初期的时候进行临摹与分析,拿定方向之后再创作,创作出来后再进行对比,对比完之后再进行更改。有时候为了一幅参展的作品要进行几十遍的更改。”
  流深
  2013年,他与李孝正、李庭强、侯松林组成了书画组合“丹青四象”,他们还专门找人制作了介绍视频,传到网上。在视频网站搜索,依然可以从视频中看到四人品茗讨论书画作品的情景。
  至于为什么取这个名字,王朝军解释说:“丹青自然指书画。象,是《周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用语。《周易·系辞传》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有点自比的味道吧。”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四象”里面王朝军是最年长的。“我年轻时喜欢和年长的人交朋友,可以向他们学到很多东西;到老了,却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王朝军笑言:“一是因为年轻人接受外界的信息量比较大,二是他们受过正规的训练。”
  “四象”之一的李孝正,是张海艺术馆副馆长,也是主攻隶书。王朝军常常与他一起临摹、探讨和交流,他们会讨论《肥致碑》中字体变化的细节,会对字的粗细、大小、方圆、曲直、长短、开合进行对比,也曾探讨过一些专业技法。他举例说,“在书法中有一种说法就是‘逢二必变’,也就是说在一篇文章中一个字出现两遍,那么这两个字的风格必然是不同的,就像《兰亭序》中有21个‘之’都是不一样的”。
  虽然与朋友多有交流,但是写书法重要的还是自己下功夫。从2004年起,王朝军便废寝忘食地练字。那时,他在自己的床边放了一张桌子,吃饭写字都在那张桌子上。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写字,下班回家看家里没做好饭就开始趴在桌子上写字,一张纸正反面他都写满了字。
  在王朝军看来,书法练习的初期必须要集中,刚开始一两个小时你的筋骨必须要练到一定的时间,这样才能达到灵活程度,心与手才能合二为一,这样就能渐入佳境,越写就越顺手,让书法和自己融为一体。
  王朝军练习书法,不单是苦练,更喜欢动脑子研究。之所以坚持把《肥志碑》作为自己的母帖,就是他经过长期的观察、琢磨、分析与对比的结果。
  “这个碑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字虽然是方的,但它在里面会产生空间。而且《肥致碑》虽然比较古朴,但其中也有楷书爽力的线条。例如一撇隶书中它是由细到粗,但在肥致碑中它是方扁的,在其他隶书中几乎没有见到过。还有其他的隶书的横线是平的,而《肥致碑》中的‘言’字横线都是倾斜的,这表明它蕴藏着楷书的萌芽。”
  当时有人曾劝阻他,这种碑文太平庸,没有临摹的价值。但他心里知道,其实他们对《肥致碑》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只是泛泛的了解。每当他一次又一次临摹时,都会发现不同的东西。他就像进入了一个城堡,当他打开城堡的第一扇门,进入宫殿发现还有一扇门,再打开,再进去,再打开……
  在练习书法时,王朝军也有自己的秘诀——用学数学的方法练书法。“其实母帖就像一个数学式子一样,你吸取的东西就像未知数,未知数一变整个式子就会发生变化。而《肥致碑》就像母式一样,其他的碑就是未知数,所以每次我写的书法都会有变化。学习其他书体,也可以让自己在无形之中把这种变化体现在作品中,形成自己最独特的地方。”
  对于临摹汉碑的意义,王朝军做了这样一番阐释:“汉碑代表着中国最经典的文化,是启发我们的源泉。它是最大的一条河,我们要靠着它吸取营养。同时,它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还推动了中国近代的书法创作。但我们要在汉碑的基础上懂得创新。传统就像是巨人一样,而我们是站在巨人的头上创新。真正的书法家是谦卑的,他觉得学的东西越多越认为自己是渺小的。”
  在王朝军的书法作品中,能看到清逸自然和大气奔放的双重风格,能感受到笔墨间蕴藏的万千气象和河洛文化的博大与悠长,能窥探到他在继承与创新中所凝结的艺术思考和艺术功力。艺术的探索没有止境,对于王朝军来说,他的脚步也从来不会停止……
其他文献
随着环境污染、能源枯竭问题日益严重,新型高效的能量转换及储能设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镍基和钴基化合物因其价格相对便宜、理论电容值高和良好的赝电容行为而成为超级电容器的热门正极材料;同时该材料在电催化领域也表现优秀。基于以上优点,镍钴基电极材料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其可控合成及性能优化正成为研究热点。本论文从两个方面研究了以碳布为基底的Ni-Co氧化物/氢氧化物的电容以及OER性能。首先,通过
近年,纳米材料成为最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由于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的表面活性等优点,在电化学传感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解决了分析中特异性、稳定性和灵敏度等挑战性问题。基于纳米材料的这些特性,本文利用简单的水热方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氢氧化镍及其复合材料,并将这些纳米材料组装到电极表面用于无酶过氧化氢传感器的构建,以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电催化活性及选择性,拓宽其在电化学分析领域的应用价值。主要工作如下:
深度催化氧化法是治理苯系污染物中最经济和最环保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将苯系污染物深度催化氧化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在众多催化剂中,锰氧化物具有价格低廉、取材方便、合
手性转移和放大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当中。这种现象被认为是与生命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仅是在不对称催化过程中,而且在螺旋高分子中,也经常会发现此现象。这里,我们研究了光学活性聚硅烷共聚物和共混物在胶束中的手性转移和放大现象。并首次发现了由于微观相分离而导致的光学活性控制现象,并进行了初步解析。另外还发现了离心诱导产生光学活性现象。该光学活性可能来源于涡流运动。一方面,我们研究了光学活性二烷基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