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培养策略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is_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生的就业能力可以分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阶段。高职学生应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从不同的方面来培养,这是个多维的培养空间,因此,高校应该建设完善的教学体系,为高职学生增加就业渠道。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能力结构;培养;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越来越重视教育,然而社会需求是有限的,而高职学生应该如何提高就业能力呢?这就要求高职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技术,学习好基础知识,在学校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三观,努力成为全面的技术型人才。高职教育是一个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本文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来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结构以及培养策略。
  一、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基本构成
  瑞士的戈德斯密德的五要素说:就业的动机和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的技巧;需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寻找有效工作的方法;广阔、敏锐的视野。国内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高职生就业的能力分为自尊、成就、基础知识、思考、学习等几个方面。对于高职生就业能力结构的描述有一些特别抽象,国外的一些策略并不适合我国高职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了解我国的环境背景: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众多,农村向城镇化发展,产业的调整和经济的转型,高等教育普及化,关于高职生的研究成果不足。高职生主要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学习知识的能力,来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生的素质教育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高职生个体的品质,应具备独立的人格,要有进取心和责任心等;二是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任何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过硬的文化基础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高职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结构;三是能力,进入社会需要具备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高职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1.学习能力不强
  高职学生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学习自主能力。针对这个问题,高校应该制订相关的规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实践能力差
  在实践的过程中,主要看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到的知识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高校就应该多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兴趣,激发潜能,学会怎样去处理事情,形成良性循环。
  3.创新能力不足
  高职学生的局限性限制了高职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想法没有创新意识,局限在狭小的条条框框里,想法呆板。针对这一现象,高校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告别填鸭式的课堂教育模式。例如,建立讨论小组和社会实践小组等,让学生自己讨论出结果,互相取长补短,让学生的想法优势互补。
  4.创业意识淡薄
  随着教育的普及化,各大高校不断扩招,导致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应届毕业生的数量也呈现上涨的趋势,然而社会需求是有限的,应届大学生失业率节节攀升,由此看来,创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要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精神引导,突破传统,鼓励其大胆创业。
  5.抗挫折能力差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如果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那么他的抗挫折能力就越强,他未来的发展也是不可限量的。高校应制订一系列的课程来引导高职学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1.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不仅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能吃苦、抗挫折,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2.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首先,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高职学生所要掌握的基本要素;其次,应该注重对广泛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知识都是错综复杂互相关联的,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
  3.注重对关键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特色能力都属于关键能力。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这些关键技能,使学生能在未来有良好的发展。
  4.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高校和政府应当共同努力,为高职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高校学生就业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促进新岗位新职业的形成。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只要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培养高职生就业能力的结构会规划得更加清晰。
  参考文献:
  [1]金曉龙.高职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培养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9(7).
  [2]赵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3]赵忠见.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高职生就业的结构性问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7).
  作者简介:黄阿岗(1978— ),陕西咸阳人,讲师,研究方向:桥梁与隧道。
  (责任编辑:庄 源 王 瑜)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法隐喻是发生在语法层面的隐喻现象,是隐喻研究中的重要一支。受隐喻学整体研究的认知转向影响,单纯从语言结构层面研究语法隐喻的说服力显然是不够的,由于认知和隐喻的密切关系,从认知角度研究语法隐喻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结合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相关理论,重点分析德语语法隐喻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包括及物性系统内各过程、词汇和句子语法层次的隐喻化现象。  关键词:概念语法隐喻;原型理论;系
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下碎石术(MPCNL)损伤小,结石取净率高,并发症少,近年普及应用较快。我院2008~2010年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应用于MPCNL,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t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
一、当代学者的探析经过古史辨时期的多方论证,《易经》为卜筮之书,《易传》为哲理之书,两者性质不同,已渐成定说,但孔子与《周易》经传关系的争论,并未就此尘埃落定。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护理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RA病人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8例。所有病人给予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是常见的低钠血症病因之一。1938年,Wilkler与Crankshaw首次提及低钠血症和肺癌的关系。1957年,Schwartz等首次提出了SIADH。SIADH起病隐匿,
《上博简(七)》中的《凡物流形》与《上博简(八)》中的《李颂》、《兰赋》、《有皇将起》、《鸥鹣》五篇文献,整理者将它们归为楚辞类(体)作品。这几篇文献的释文一出版,便引起了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