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桂幕期间代拟祝文探析

来源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e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生几乎都在各个幕府任职。代幕主起草各类文书是李商隐在各幕府担任幕僚的主要工作,其中祝文便是李商隐代拟的众多文体中的一种,在今存李商隐的27篇祝文中,有22篇是在桂幕时期创作的,可见这一时期是李商隐祝文的集中创作时期。本文就李商隐桂幕期间大量创作祝文的原因、文学特点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李商隐;祝文;桂林;幕僚
  一、孔子“诗教”的理论与诗学研究
  从广义上讲,诗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家进行的一种评诗和论诗活动,它是结合各个时代背景所赋予不同的人文环境而做出自己的论述、评论,从而达到广为世人传播的目的。汉代的《毛诗序》、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等经典著作就是沿袭了孔子的诗论。
  诗教是一个历史概念,它的着重点和它所包含的含义是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的。例如,春秋时代四教是诗教的重点内容,然而到了秦汉的时候,诗教又强调了“温柔敦厚”的理论。诗教有它明显的政治服务效应,它为统治者提供心理服务,它的主要特点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犯而不校”。
  但孔子的诗教以委婉含蓄的文字表达方式和对艺术美的追求,一直在我国的文化长河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孔子所倡导的观点从研读者的接受和学习的角度,在系统范围上除了总结诗歌的性质,极其自然的牵涉到汉语言文学“艺术——审美”的特性,这其中运用了辩证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智慧,为我们研究诗歌提供了方向和学习的典范,指引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二、“诗教”理论在汉语言文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2.1引领汉语言文学的研究方向——思想性、艺术性并重
  孔子在开创“诗教”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诗歌的挑选,然后就是对诗歌进行编写,最后经过整理,就成为了我们熟知的著名《诗经》。
  《诗经》的思想性在于完全排他的儒家礼教思想,其实就是“取可施于礼义,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与“思无邪”。孔子在选择诗歌时,主要看中的是诗歌的思想性,他认为值得高度认可的诗应该是思想纯正并且感情是真实的,让读者能够亲身感受到。这种选择诗歌的方式,使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伦理纲常,成为了中国诗词的主基调、主旋律,也是诗词创作的主要内容,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诗歌时应该首先考虑的是诗歌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程度,以此来探究它丰厚的人文精神。
  《诗经》的艺术性,则主要表现在诗歌所具有的感染力上,这也是诗教理论被封为经典的原因。《诗经》是中国古代由口头文书向书写文书转变的第一部诗集,毋庸置疑的是,它广泛地吸收了中国古代民歌的艺术特点,再经过简单的加工,提炼出了简洁生动的艺术语言。它与古代乐曲是密不可分的,蕴含着和谐的旋律和复杂多变的音调,所以在阅读时才会朗朗上口、悦耳动听,是艺术性极高的抒情诗。
  我们在研究当代的汉语言文学时,特别是对诗歌的研究,完全可以借鉴甚至继承这一考量标准,树立思想性和艺术性并重的评价体系,避免片面強调思想性,而把语言晦涩难懂的文学作品,放在文学研究的高位上,与此同时,艺术性高的文学作品也应该同时具备积极向上的思想性,才能被评判为好的诗歌作品。所以说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欣赏性、也同时具有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这也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思想使命,换句话说,优秀文学作品应该具有像《诗经》一样的优秀品质,既有经典的文字、纯朴的思想,还要有艺术魅力。
  2.2汉语言文学的研究精髓——古典诗歌的意境生成
  明代文学家朱承爵在《存余堂诗话》中曾说过:“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诗歌,对于意境是非常重视的。意境的高低是诗歌艺术水平高低的评判标准之一,也是评论家们孜孜不倦谈论的话题。传统的诗歌语言研究,大体上注重的是以下几点:汉字的起源、诗歌的文本意思、诗歌的音调、诗歌创作时的时代背景以及诗歌作者当时的想法,反而忽略了诗歌的意境美。在评判诗歌意境高低的时候,诗歌评论家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作者认为,可参考童庆炳先生的综合见解,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种言说:境生象外说、情景交融说、诗画一体说、哲学意蕴说、生气远出说、对话交流说。诗歌的意境是由情与景两个基本元素组成的,诗歌意境的核心内涵也正是情与景、虚与实的相互关系,所以说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是诗歌意境的结构特征。
  在对一首诗歌的分析、研究和评论时,如果仅仅是单纯表达思想却不借助任何景物抒发,只会显得呆板浅陋;如果仅仅是描绘景物却不表达思想,则会觉得仅仅是文字堆砌而成,没有任何思想可言。在《古今词话》中有一句话对情与景的相互关系有一句经典的评价:“单情则露,独景则滞”。所以,一首诗歌如果仅仅有景而无情、有情而无景都不能算是一篇好的诗歌作品,都缺乏较高的艺术性。但值得注意的是,一首诗有了情和景,却并不一定就会产生意境成为佳作,其实意境的表现特征是心与景物、情与景的融合、和谐与统一。这一思想其实与中国古代阴阳调和的道家思想是相似的,也是古代诗歌评论家在谈论诗歌时所倡导的思想。《四溟诗话》中说到:“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诗格》又说过:“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所以说诗与景物的相互交融,相互配合,才能产生艺术意境,这也是我们读诗、评诗的意义所在。
  2.3提升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层次——传承中华文化魅力
  以诗教的经典《诗经》为例,研究文学作品的文化魅力可以先从有形的文字开始。诗经的文字表达方法有赋、比、兴三种,诗经的形式又分为风、雅、颂三种。由此可以看出,诗文的根本出发点,是文字溯源的研究,同时从《诗经》的内容我们可以探究到,中国农耕文明所赋予我们祖先特殊的礼物——神话和宗教的精神支撑。
  文学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诗经》中的文字反映出了自然纯朴的风俗风貌和那个时代的生产生活经验。它的文字内容包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以也是千百年来被奉为经典的原因之一。《诗经》所包含的内容当时广泛的社会面貌及各族各阶层人民日常生活的反映,它体现了民本思想。黑格尔认为:“史诗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整体表现,会成为一种民族精神标本的展览馆”。笔者认为诗经就是这样一个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艺术宝库,它其中的每一首诗都刻画了当时社会某一层面的真实面貌。阅读者可以在其中感受到那时各色人物生动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活动。所以当代学者在对汉语言文化进行研究时可以将文字文本作为基础,但却不应该拘泥于有形的表达方式和描写内容,而应该进一步升华,将他的思想层面、文化传承功能体现出来。   三、文学研究中“经典”的认定类型与文化价值
  3.1文学经典的认定角度
  文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文学经典的研究。文学经典传承千年,是我们进行文学创作的范本。它也构成了文学研究和评论体系。此外,通过对大量经典的文学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文学发展的历史和文学历史的真实状况,来探究整个文学研究和评价的焦点。对文学经典的思考和辨析,仍然是当代文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对文学经典的认定,应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考量:
  第一,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每一部经典作品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同时它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们在研究经典时不能避开它的历史背景来描述它的文学事实,文学经典在当时能起到引领创作潮流的作用。
  第二,今天有影响力的作品。这个今天是相对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迁的,在当时不一定有重大影响力的作品,很可能在后来成为文学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名篇,有些可能在当时不被人们所认知,是属于文学的边缘作品,如今却有它不同凡响的影响力,比如陶渊明创作的作品,在当时来看是不合时宜的,不受世人推崇,如今却有他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第三,具有文学历史研究意义的作品。有些作品由于引领一个时代而具有研究意义,它在当代文学历史研究中具有某种时代的开创性和持久的影响力。例如胡适所创作的《尝试集》,改革了旧诗体,引领了新诗的发展,对之后文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不过它是否能真正成为经典还有待于历史的评说。
  经典作品,在创作的成因上可能不尽相同,它蕴含创作时的时代背景、思想和艺术特色,但经典之作有其共同的特点:一部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之作,并能够传承下去,一定有它超越时代供后世参考和研究的地方,包含了深厚的文学和思想理念。
  3.2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文化价值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也多种多样,经典作品作为文化的符号和思想的象征,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不仅体现了民族的精神气質和思想上的不朽成就,也是我们代代传承的宝贵财富。
  中华经典具有内容凝练,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的特点。如《诗经》语言简明扼要,文辞优美,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诵读这样的文化经典对语词及精美句段的积累是十分有帮助的。我们只有对精美的语词句段熟读成诵后,才有可能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出来。“腹有诗书气自华”,厚积才能薄发,“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不注重经典词句积累的人,必然由于古代汉语底蕴的不足而缺乏语言运用能力,所以要养成勤于读书、善于读书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熟读多诵,在诵读中积累优美语词,来培养语言的感受能力。
  中华经典是人文教育的支点。 增强个人的文化素质,诵读中华经典是最便捷有效的方法。诵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读经典名著,能起到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中华经典对人的影响是在无形之中的,以《论语》为例,书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而思齐,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及“学而不厌”这些语句,都在无形之中一步步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在今天仍具有伟大的教育意义。我们可以从经典中,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正如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中强调:“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项目。” 诵读中华经典,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结语
  在今天这个西方思潮盛行的消费社会里,更需要重提经典的价值和意义。经典的研究和解读能够维护人类的纯真、完美和进步,带来灵性、激情和希望,促进人类深层心理、精神结构和积极人性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周云钊,苗守艳. 成人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经典诵读》课程的意义[J]. 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2]景志明,龙静. 诵读中华经典: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西昌学院为例[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8)
  [3]高岩. 应用能力语境中的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J]. 绥化学院学报,2015(04)
  作者简介:高海林(1967-),男,汉,福建长汀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网络技术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信息也復杂多变,许多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很大的问题。本文将从网络视阈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因素及影响的表现两方面进行研究,给出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促进大学生健康快乐发展。  【关键词】网络视阈;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作为一个最为自由的学生集体,有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兴趣,对自己的生
期刊
【摘要】《匿名》这部作品刻画了一个匿名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典型的上海人,同时也是文明的进化者。通过对这种主人公的刻画使得《匿名》这部作品在无形中体现了王安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以及她对文明进程的深刻思索。  【关键词】《匿名》;批判现代文明;文明进程  《匿名》和王安忆曾经的作品《遍地枭雄》有些相似,但是在《匿名》中,王安忆的思想显然更加成熟,其思想已经超越了现代文明,开始思考整个文明的进程,看透了文明
期刊
【摘要】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并配以音乐来完成。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健身气功功法特点、伴奏音乐特点,结合自身练习、教学实践,指出利用伴奏音乐在功法练习中能有效的对肢体动作、呼吸配合、意念活动起到特殊的调节作用,更好的提高练功者的健身养身效果。  【关键词】健身气功;伴奏音乐;调身;调息;调心  前言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
期刊
【摘要】《匿名》这部作品刻画了一个匿名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典型的上海人,同时也是文明的进化者。通过对这种主人公的刻画使得《匿名》这部作品在无形中体现了王安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以及她对文明进程的深刻思索。  【关键词】《匿名》;批判现代文明;文明进程  《匿名》和王安忆曾经的作品《遍地枭雄》有些相似,但是在《匿名》中,王安忆的思想显然更加成熟,其思想已经超越了现代文明,开始思考整个文明的进程,看透了文明
期刊
【摘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构建与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当前我们党必须重视的问题,虽然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总体趋向良好,但也面临着网络意识形态负面效应凸显、邪教和极端宗教势力露头、个别党员干部政治敏锐性不强等挑战。把握舆论引导话语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舆论导向、把握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优化舆论阵地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探索符合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
期刊
【摘要】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而克服职前和职后教师培训脱节的痼疾,不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对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且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基础教育质量的高低的重要制约因素就是师资力量,教育问题的解决以及教育学价值和功能的实现也主要依赖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职后培训;基础教育;教学能力;英语  一、基础英语教师教学以及职后培训的现
期刊
【摘要】《黑暗的心》讲述了马洛船长早年在非洲刚果流域行船时的一段经历。文章以尋找白人殖民者库尔茨为主,以及展示他如何一个矢志将“文明进步”带入蛮荒的非洲的理想主义者如何堕落成贪婪的魔鬼的过程。本文将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分析康拉德将一商品──橡胶,策略性地隐藏的事实,及其将英国以外的殖民统治他者化,树立一个“英国例外”的概念的动机。  【关键词】《黑暗的心》;他者化;英国例外  1.引言  一八九年四
期刊
【摘要】如今,就医难问题愈受关注,一大亟待破解的困境便是医疗行业中的黄牛党。本文根据现有的文献以及统计资料,运用对比分析法,对就医难问题与医疗市场中黄牛党行为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以黄牛党的形成原因为依据提出解决就医难问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就医难;黄牛党;医疗资源 ;监管  一、文献综述  日常生活中,通常将通过各种利益关系、手段购买大量票、券等并以高价转手出售的人群称为黄牛党。医疗行业中的
期刊
【摘要】从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理论来源入手,结合民办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发展定位,剖析了当前民办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载体、服务评价的四个方面深入推进民办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关键词】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研究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复杂的社会关系导致的对专业法律人才的需求也激增,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新时期加强实务型法律人才培养的渠道与措施进行简析。  【关键词】实务型法律人才;培养体系;职业道德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complex so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