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高原区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分析——以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为例

来源 :地球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贵州喀斯特高原区王家寨峰丛洼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测定了小流域内不同植被的土壤水分年变化,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峰丛坡面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且与同属小流域内的非喀斯特土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年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主要受降雨和蒸散过程的影响,但变化幅度存在差异,次生林和灌木灌丛变化幅度大于非喀斯特土山和稀疏灌草丛。雨后连续晴天各植被土壤水分变化幅度呈相同格局。观测期内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划分为4个阶段:冬季平稳低墒期、春季及夏初蓄水
其他文献
作为“80后”代表作家的马小淘,自出道开始便显示出与其他女作家迥异的文学特质:她的作品从不顾影自怜、愁云满目,而是以一种自信而果敢的文字风格,树立起她与众不同的特色。
<正>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较高,达40%~60%,并且23%~60%的DVT患者会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
在江苏地区各风电场相关参数及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在DIgSILENT中对基于双馈风电机组的大规模风电场进行建模.可详细描述风电场内各风机低电压穿越的动态特性。在
为进一步检测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多嵴和无嵴品系F3的连续选择反应,以2个品系F2上选组为材料,开展2个品系F3混合上选研究,评估2个品系F3生长性状的选择反应、现实
从自组织理论出发,分析人工自然系统三个历史演化阶段的自组织特征,探讨人工自然系统的自组织观和演化的一般机制。
学生代表大会作为高校民主管理的一种基本形态,其功能、地位、价值与教代会同等重要。但在院系层面,却普遍存在着学生代表大会从制度形态到功能作用的缺位。究其原因,主要是
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产生越来越多图像数据待处理。而随着图像采集设备的提升,产生愈来愈多的高分辨率和高帧率图像。这些图像来自于国防科技、医疗建设、交通管理、教育教学和安全等领域。因此研究图像数据的高速处理愈来愈重要。本文深入研究图像采集、传输、显示等技术,旨在为图像高速处理提供一个可行性方案。万兆以太网作为一种只采用全双工和光纤的技术,且拥有易于拓展、传输距离远、传输速率高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数据
本文简述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重点介绍金海湖镇将军关新村别墅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的运行原理及系统节能计算。
参照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标准方法(AACC22—85),以L—DOPA为底物,测定了22份小麦样品其籽粒的PPO活性,发现测定结果的重复性较差。在籽粒PPO活性测定原理的基础之上,优化了测定参数,
备件是影响装备战备完好能力及任务持续能力的重要因素。考虑备件的可靠性、价格等因素,根据多级供应模式,提出了(S-X,S)备件累计消耗量补给策略;利用Gamma等效评估算法,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