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满娘

来源 :四川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i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觉得不亏欠周满娘什么,她把我养大,我将她养老。
  我对她是既恨又怜,巴不得她早点死掉,但又特别害怕她死掉。周满娘本是岳池骑龙周家沟的人,嫁到我们胡家,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我没见过周满娘年轻时的模样,我出生时,她已四十多,人长得清瘦,精神也还好,只是头发有些白了,虽穿着破烂,却给人小巧玲珑的感觉,初遇是绝对的人见人爱型。不然,我那读了高小的父亲怎会轻易娶她进门?那个年代,多半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亲既然上了学,再怎么也算是新青年,哪会轻易从命,于是偷偷去看了几回,终得远远地瞧了一眼,虽没说上半句话,大体还满意,就这样,她进了我们家的门。
  以前的事我没参与,只是从其他人的议论中隐约得到。即便有看见,两岁之前的事也没半点印象。我觉得周满娘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她的特长是编席,她的爱好是骂人。因为特长,我们一家得以生存,因为爱好,她总是遭遇家庭暴力。由于父亲的暴力倾向,我便自然地站在了母亲一边对抗父亲。那时,我好像小学在读,总觉得母亲一天到晚骂这骂那,是我们本身没做好,该遭骂。于是,她骂什么,我就去做好什么,尽量不惹她生气。而让我理性地认识周满娘,源于父亲咬牙切齿的一句话:“妹崽狗!你跟到你妈学嘛,吃苦的日子在后头!”于是,我在观察中生活,在生活中观察并经历了让我现在也记忆犹新的事。一天清晨,周满娘的骂声惊醒了我的酣睡:“这些打摆子的哟,躺倒床上半天不起来,牛是我买到的哇,一把草也舍不得割,就在那躺尸。”于是,我马上起床背起背兜就先去割一背兜草回来喂那耕地的牛,第二天更早,天不亮就出门割草了。谁知两三天之后,她一见我就开骂:“你个卖××的婆娘,那个草硬是好割得很,老子打个屁都割得起一背,光捡轻松的活路做,蛾子都不要塞了。”于是,我一早起来,先煮好一家人的饭,然后去放牛割草,周满娘依然没放过我:“你这个娼妇,一天只晓得胀肚子,饿死鬼投胎呀!”无所适从了。跟她理论,她那张嘴哪是我的对手,讲不赢,就撵过来边打边骂:“老子不怕你歪,二天嫁出去要背十二副锭子!”如果有父亲在,他对我与周满娘吵嘴会睁只眼闭只眼,周满娘无可奈何,逮个机会在我父亲面前奏一本,我又得挨打。今天刷朋友圈看到一则消息:青岛一位姓赵的女士春节时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走路运动,每天在微信上“晒步数”,现在患上了滑膜炎。有专家说每天步行最好不要超过10000步,以免对膝关节造成过度的磨损和损伤。专家当初不是说散步是最好的健身方法吗?健身也无所适从了,你们有没有觉得周满娘可以与专家相提并论了。只是专家的语言文明,周满娘的语言粗俗罢了。
  周满娘的刀子嘴不仅让我的父亲气得个半死,在我未成年时就撒手人寰;还让我哥独自飘零,遭遇凄风苦雨。由于周满娘那张嘴尽人皆知,居然一直没人给我哥说媒,尽管我哥长得眉清目秀,知书达礼,恢复高考,哥以几分之差与大学擦肩而过,这成了他的终身遗憾。哥干农活是把好手,后来又有摄影艺术,可却光棍了一辈子。哥回想自己酸楚的一生,于母亲离世四年后结束了自己凄凉的半生。父亲在时,我还有一个家,有父亲的呵护;父亲死后,哥农闲时走村串巷照相很少在屋,我就成了周满娘砧板上的肉,挨骂是家常便饭,挨打也是常有的事,挨饿也是数得出日子的,还好有哥遵从父亲遗言,坚持让我读书,不然学也没得上了。因为在周满娘的心里,养女儿是赔钱的,是在帮别人养,早晚要嫁出去,读那么多书还是没得用。我由于运气好,在父亲走后一年,上了师范,远离了挨打遭骂的生活。
  我一直没叫过周满娘“妈”,刚认识“妈”这个字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也曾问过老师,老师说就叫“奶奶”吧,而顾县话的“奶”在我们口语中发的是普通话中的二声,跟普通话中“奶”的声调有不同。平时一般叫“奶奶”,无缘无故骂得我生氣了,什么也不叫,再不就叫周满娘,因为当时队上大多数人就这样称呼她,我这样喊,感觉她像外人一样。有时觉得她不如一只母鸡,这句话是当着她的面说的,当时我们家母鸡刚好孵了小鸡,周满娘给我说:“你看那个母鸡,啄到一只虫就不停地叫她的崽来吃。”分明是把话递到了我的嘴里,我也顺口那么一回,周满娘没有生气,还开心地说“我还没得吃的耶,鸡找得到虫吃哒嘛,我又找不到。”那是她看到鸡给她生活带来了希望,高兴的时候。
  周满娘命也挺苦的。且不说在该带孙子的年龄还养子女,单说在我们家不受待见的日子,就够她数落一阵子。其实我亲自见过她哭天抹泪,要死要活的样子,最后由于不舍的亲情而坚强地活着。年过半百,依然没日没夜地劳作,忙了地里忙家里,深更半夜还在编竹席贴补家用。父亲长年卧床,光是买药的钱就难凑足,何况一家老小的穿衣吃饭。看不到尽头的劳作让她心烦意乱,只好不分青红皂白地全家骂个遍,父亲由着她骂,到了一定时间,攒够全身力气打她一顿,这让周满娘很是想不通,做了牛马还遭雷打,哪有天理!什么世道!于是气无处出,冤无处伸,牵了牛就往外走,天黑也不见回家。其实,那哪是她的家嘛,是当长工的地方,周满娘也曾这样说过。说是当长工也有耍的时候,可她却从早忙到晚,服侍了老的还得带小的,嫁到你们家,没穿一件新衣,没吃一顿白米饭。为了堵住她的嘴,我曾用养蚕的钱为她添了一件新衣,曾在秋收尝新米时,由着她吃白米饭,可还是没能堵住她的嘴,后来宁愿我们小的不吃不穿,也先满足她,可还是没能堵住她的嘴,唉!其实,周满娘不怕辛苦也不怕生活艰难,最让她不能接受的是老小都不安逸她,也没半个人疼她,婆婆骂她,老公打她,小孩生了七八个,只养活两三个,第一胎是女儿,在重男轻女的年代,肯定遭嫌弃,听说月子里就没好好休息过,两三天后就被逼起来编竹席。我没见过我婆婆,听周满娘说她很厉害,我见过姑母,两个厉害的女人外加一个不疼自己的丈夫,她自然没好果子吃。周满娘怀胎十月生的那个女儿——我的大姐好像不久就死了,惹得我老爸总想有个女儿,老了好有人买糖给她吃。可事与愿违,从第二胎始就一直是男孩,好不容易在四十岁上有了个女儿,自然倍受老爸宠爱,要求也格外严格,可周满娘不喜欢,大概是头胎生了女儿遭受的虐待刻骨铭心吧,所以百般刁难,动不动就骂我,一不顺心就打我,而这些,父亲是看不到的,再加上周满娘还有小帮手——我弟弟,于是我的日子就水深火热了。   人说同病相怜,可周满娘却同室相煎。记得那个暑假的午后,刚下了一场大雨,天地湿润,吸饱了水的谷物鲜嫩可人,周满娘带着我与弟弟去半边丘打黄豆叶,我由于从小就干农活,手脚自然麻利,不一会儿,就摘了一大背兜,然后瞧了一眼还在稻田边玩的小弟,说了句:“你看弟娃还在玩水。”这句话如同导火索,一下子就让周满娘的怒火窜得老高:“你个卖××的,他二天挑一百二十斤,你挑得起?……”后面的话不堪入耳,再加上周满娘的嗓门大,声音好,又在半山腰,这样一来,几片沟的人都听得到,我无地自容,赶快掠起一背兜,匆匆逃离了,隔了十里地,还听得到她的骂声,我不敢还嘴,也不能还嘴,一是父亲不在身边,她换个角度奏一本,我吃不了兜着走,再说,我那时在读初中,有自尊也顾颜面,与老的对骂,正确的也是错误的,真是伤心欲绝,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后来,弟不仅没挑起一百二十斤,连家也不要了,在父亲死后就辍学跑江湖,杳无音信,直到周满娘闭眼也没能看上一眼,这就是周满娘呵护有加的小儿子。活着的大儿子——我哥呢,也是十年无消息。周满娘口口声声对我说:“我老了,不要你管,我有两个儿,还有那么大一座房子。”结果呢?父亲死后,家基本上散了,两个儿在外漂泊,我师范毕业后在一个偏远的乡镇上班,一年难得回家几次,只剩年过六旬的周满娘一人自种自吃,我只是偶尔买些东西回去看她,帮忙干些农活。想她一人在家,没人可骂了吧,哪知初夏的农忙时节,我在家收麦子,她从地里回来走到屋旁的竹林边,就边跳边骂起来。主要是她看见我邻居用连盖打胡豆时,胡豆跑到了我家的晒坝上。我劝她,她把我也好一顿臭骂,一副老了不求人的样子,真是无可救药了,让我痛心之极。
  由于周满娘经常不分青红皂白地骂我,伤了我自尊,无论她怎么喊我,就是不理她,她就會跟在我后面一直说一直说。唉,那个周满娘哟,真把她奈不何,换作我,绝对不会多说一句话。可她好像不说就过不了一天,即使半夜醒来,也会骂那些到她梦里来的老人们,弄得胆小的我不寒而栗。后来,我把周满娘接出来,家务一概不让她插手,饭煮好了端到她手里,除了上班时间不陪她,其余全在屋。她没事可做,与我也没共同语言,无聊之极,就说:“要是我认得到字的噻,哪会像这个样子哟!”我想即便她认得到字,也还是这个样子。她会把我给的钱拿去交税,还得到社长的表扬;她会把我的钱拿回老家改装线路,以后儿子们回来好用;还会把我的钱存起留给他在外的大儿——我的哥。她终于想起我哥跟着父母没过上好日子,虽然早年有婆婆疼爱,但由于老爸生病,还未成年就参加队里的劳动挣工分养家,耽误了他的前程。我明白她的想法,由着她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也曾写信四处找寻,还是没有他们半点音讯。可怜周满娘左等右等,左盼右盼,眼睛都望绿了,也不见两个儿子的身影,终于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2006年12月14日(农历十月二十四日),我跟往常一样早早地煮好了饭端去,心想今天怎么还在睡哟,是不是怕冷不想起来……早操回来还帮忙关了房间的灯,觉得那么节约的人居然不关灯就睡了,谁知……周满娘的最后一句话犹言在耳:“妹崽耶,我哪们还得起你的礼哟。”无精打采的话,没引起我在意,知道她说惯了的,也曾在回老家时给别人说:“要是没得我妹崽的话,我骨头都打得鼓了。”谁知这次竟是老妈与世诀别的话呢?周满娘带着对儿子的无限牵挂离开了,带着对我的歉意走了。她走得坦然,走得安详,如同睡觉一般,只是再没有醒来的时候。
  我一直觉得我对得起周满娘,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有了一些遗恨。做子女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完全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想想现在的日子,如果周满娘还在,会是什么样?真是苦日子过完了,妈妈却老了;好日子开始了,妈妈却走了。这就是我苦命的老妈。老妈没了,再没人喊我“妹仔”了,才感到从未有过的虚空,再没人依赖我了,才感到我被可有可无了。
  十年过去了,我终于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有了一段文字,有了一点怀念,才觉得没妈的孩子,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
其他文献
入选理由 教育部通过发文、会议、培训等多种举措,在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全面推动教学工作診断与改进制度建设,落实职业院校履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标志着有关方面力图使建立并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成为职业院校的常态工作。  事件回放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教育部办公厅于2015年6月发布《关于建立职
这里曾经是一片稻田。春播时节,总可以看见满稻田里忙碌的农人,弓着腰,身边明晃晃的水面倒映着他们的身影,微风吹起,一圈一圈地荡漾。后来这里就变成了“开发区”,稻田被一一填平。仿佛是在一夜之间,一栋栋楼房便耸立了起来:加油站、职业中学、宾馆、文体中心、自来水公司、交警大队、中医院、广电大楼、电信公司、菜市场、公共汽车站、音乐广场……在这些楼宇耸立起来之前,一条笔直的大道首先在稻田中间铺陈出来,站在城边
我的老家叫龙潭。  离开老家久了的人,总会时而怀想起老家,时而怀想起一些关于老家的故事,还有少儿时代那些美好而零碎的记忆。  某日自驾车回老家,从广元城中出发,过万源老街,沿山而上,新建的柏油大道平整宽阔,山不算高,仅需十来分钟直至山顶。山凹间林木翠绿,郁郁葱葱,小溪流水叮叮咚咚。公路两边的农家,沐浴着新村建设的喜悦,清一色的漂亮整洁。房前屋后,梨树成荫。满山遍野,绿意盎然。叽叽喳喳的小鸟在树梢间
云中藏歌  积雪的山头  白云缭绕,仿佛雪花在风中  自己编织围巾  牧歌是云朵包裹不住的糖果  甜美的诱惑,随风飘荡  美好不过如此  藏歌从云中唱响  倾听的人竖起的耳朵  西行者停下的脚步  哗哗的流水和静默的群山  一曲牧歌,撩拨着众生  沾满尘埃的心弦  被山风拉近又吹远的歌声  是山神口袋里的水果糖  只有流泪的孩子  才能尝到它的滋味  暴雨将至  山风溺死在突然的静寂之中  一朵青
阴霾掠过鼠年春节  新一年到底叫什么,之前我并没有去了解,星座也罢,十二生肖也罢,我都没有兴趣,东方西方,中国外国,所有的说法都是牵强附会的,我是不语怪力乱神的,不信那一套。不知道什么时间晓得新的一年叫“鼠年”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贼眉鼠眼、獐头鼠目、鼠目寸光,包括《诗经》里面那个贪婪的“硕鼠”,一律都是龌龊、猥琐、肮脏、阴暗的负面形象,可一到鼠年,老鼠居然就光辉起来了,不仅不猥琐和令人讨厌,还
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  ——苏洵《谏论上》  自孔子没,百有余年而孟子生;孟子之后,数十年而至荀卿子;荀卿子后乃稍阔远,二百余年而扬雄称于世;扬雄之死,不得其继千有余年,而后属之韩愈氏;韩愈氏没三百年矣,不知天下之将谁与也?  ——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二书》  圣人之任腹心之臣也,尊之如父师,爱之如兄弟,握手如臥内,同起居寝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
摘 要 相对于传统教育理念来说,“成果为本”教育更加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历时性、长期性、终生性,其教育意旨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多重需求。以护理学专业为试点,在理论探索指引下开展立体化的成果式教育改革,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建立综合能力拓展平台和核心技能竞赛平台等举措,并辅以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实现了”成果为本“的理念应用。  关键词 职业院校;护理学专业
摘 要 企业在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比德国,欧洲其他国家由于行会组织的过早取缔、国家意志对职业教育的约束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化过早发展等因素使得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始终处于边缘地位。比较研究发现,德国企业主体的职业教育是历史文化、制度治理与企业职业教育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借鉴德国经验,我国可以通过构建兼顾职业教育多方利益的制度体系、提升行业协会组织在职业教育中的治理地位、在合
“新锐”者,新颖而敏锐之人、之作也,即新近出现,识见独特,富有内涵,别具一格的作家作品。本刊今年新开设此栏目,旨在强力推介富有相当创作实力、潜力巨大的文坛新锐,以期他们的佳作能产生更广泛的认知和影响。  首个目标,我们瞄向了——阿微木依萝,这个出生于四川凉山,近几年活跃于全国文坛的新锐女作家。  阿微木依萝,其实说“新”,也不算“新”,她的创作,时间虽不长,作品也不算丰,可时不时在哪本文学刊物上就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既姓“高”,也姓“职”。姓“高”是说她归于高等教育范畴,姓“职”是说她属于职业教育性质,这一特质让她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类型。  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教育部门2011年的统计,全国有普通高等学校2409所,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