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国防素质:涵义述评与分析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960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综合国防素质;涵义;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9 — 0047 — 03
   2019年1月11日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制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指出,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前学术界关于综合国防素质的研究甚少,其涵义尚不明晰,因此,有必要梳理分析综合国防素质的涵义范畴,以便更具针对性地开展国防教育,提高教育效果,推进综合国防素质问题的深入研究,助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综合国防素质涵义研究综述


   国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是国防教育的重要任务。我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国防教育及其研究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就有学者提出要广泛加强国防教育,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关于国防教育的研究逐渐增多,国防观念、国防素质等与国防教育有关的内容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自2017年首次提出“综合国防素质”这一概念后,学术界对综合国防素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论述,有学者认为,“综合国防素质是人们先天以及后天经过学习和训练所具有的、为实现党在新时代强军目标服务的思想、知识、能力等,主要包括综合国防意识、综合国防知识、综合国防技能”〔2〕。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可定义为:在校大学生从事维护国家利益、保卫国家安全等实践活动所具备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包括强烈的国家意识、牢固的国防观念、完善的国防理论、过硬的国防技能、自觉的国防行为等”〔3〕。
   总言之,目前学界对于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涵义的论述甚少,对综合国防素质的“综合性”论述不足,对涵义的具体分析也不够深入,因此,关于综合国防素质问题的研究还值得继续深入。

二、综合国防素质涵义的具体分析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可将综合国防素质划分为国防知识、国防意识、国防理念、国防技能、国防创新能力、国防行为六部分内容,进而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
   (一)国防知识
   国防知识是公民为了履行国防义务所应当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国防知识教育主要包括:
   第一,国防理论教育。国防理论内容庞杂,根据大学生現有的知识水平和社会要求可进行宏观教育。比如国防的含义、构成、地位和作用等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及历代党政领导人关于国防、军事的论述,党的国防政策、战略和国防建设等。
   第二,国防常识教育。常识是指一般人所应具备且能了解的知识。对于青年学生来说,除从小接受的关于国家领土、领海、领空知识和国旗、国徽、国歌知识,还应普及现代常规武器的种类和性能以及当前国内外国防概况、军事动态及国家安全等知识,还有我国武装力量的体制和职能,军兵种知识等。国防常识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丰富爱国主义知识,学会保家卫国的一般军事常识和军事技能。
   第三,国防历史教育。历史是人类群体的记忆,有了相同的记忆,更容易激发人们的认同感。通过讲述我国古代抵御外族侵略的历史,近代有国无防、备受欺凌的历史,当代反抗侵略、捍卫主权的历史等,给学生一种看历史的思路,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四,国际关系教育。当今世界暗流涌动,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掌握国际关系基本知识,学会从全球视角理性观察问题,已成为当代青年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在教学中,国际关系可作为国防教育课的一个专题来学习,也可以单独设立为选修课教学。不论以何种方式,都旨在分析国际关系过程中,培养学生战略思维。
   (二)国防意识
   国防意识的内涵随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创新,但实质始终是要求公民爱党爱国,具体表现为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民族尚武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
   第一,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精神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自古至今,我国一直都把“爱国”作为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让每位大学生都具有爱国的思想、爱国的情感、爱国的精神、爱国的行动。
   第二,英雄主义精神是国防精神的支柱。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对大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培养其无私奉献、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英雄精神。
   第三,民族尚武精神是国防精神的重要表现。尚武精神是一种爱军习武的军事文化,蕴含着爱党爱国的情怀、居安思危的意识、坚强勇敢的意志、奋发进取的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仍然要保持高度战争警惕性,要尊重军人,关心、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等。
   第四,国际主义精神是国防精神的时代特征。国际主义精神包括热爱和平,追求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等。中华民族是有深刻家国天下情怀的民族,加强大学生国际主义教育,使大学生传承国际主义精神,同时深刻认识我国所处的国际形势,明确我国所面临的威胁,树立忧患意识。
   (三)国防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国防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坚定的政治信仰。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高校在进行政治信仰教育时要根据其思想特点进行有效引导,通过红色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等途径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保证学生思想坚定、行动坚定。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了丛书的含义、起源及意义,着重论述了丛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目录学上地位的逐步确立,说明了丛书在目录学上地位提高过程中,明代的祁承、晚清的张之洞和清末民初的杨
我国兽药企业目前大多是以民营为主导,规模处于中小层次,资金实力、抗风险能力、科研技术水平都非常弱小。虽然国内兽药企业自身实际状况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在新药及原料药上给
文章阐述了数字图书馆发展中馆员整合的重要性,并从观念更新、知识基础重构等几方面对馆员整合的内容作了详细论述,指出了整合后数字图书馆员需要具备的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
以人的因素作为切入点,结合史料,对历代帝王重视官府藏书的原因、具体表现、施加影响的方式,以及功过是非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