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光:乘着北斗翱翔的人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301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7岁的吕建光看起来像个40出头的年轻人,尽管脸上已经有了不少的皱纹,但是他高大的身材,以及满脸的自信和笑容,很容易让人忘记岁月留下的痕迹。聊到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忆起那些印象深刻的往事,他会突然从深坐的沙发里,坐直身板,一边挥手,一边不断用重音强调他想要传达的重点词句。
  吕建光被称为是中关村里的“老土鳖”,但其实2005年他才正式成立“北京国智恒电力管理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在这里开疆扩土。那一年他51岁,也是他首次真正“自主创业”,说到底还是个“新人”。不过这位“新人”可不是什么“青瓜蛋子”,他经历过战火,挽救过濒临破产的国企,也作过私人投资公司老总,中关村只是他的一个新战场。
  
  从战场到市场
  
  1984年5月,云南省老山战斗进入到最为激烈的阶段,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35151部队)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开赴云南执行对越作战任务,著名的“老山轮战”由此开始。在这支队伍中,有一支由学生官组成的参战见习队伍,他们是来自20所军事院校的500名学生官,这些学生官多是些硕士生和本科生,他们必须要走进作战第一线参加真正的战斗。吕建光是当时的带队干部,那一年他30岁,是南京炮兵学院政治部干部处主任。
  战争是残酷的,在最一次为艰苦的战役里,为了我军与越军反复争夺的“118高地”,吕建光和将士们一起坚守,离越军最近距离时只有百米之遥。面对残酷的战斗,吕建光和将士们没有丝毫惧色。在后勤补给线被越军切断的情况下,伤员送不出去,粮食也送不上来,没有水,吃到嘴里的压缩饼干,变成了粉末,然后恶吐喷出来。他们坚守了整整三个昼夜,终于等来了救援部队,高地守住了。
  因为学生官的出色表现,这支队伍获得了军委的通令嘉奖。1985年,一年的战斗见习结束回来后,他参加了总参组织的“英模报告团”,到军队、部委,以及全国的各大院校做巡回报告。吕建光迎来了无数的掌声和鲜花,不过他还是觉得,“心理不是个滋味”。毕竟,500名学生官里,牺牲了70多名,100多人受了重伤。
  吕建光其实是一个老兵,1971年参军入伍,那一年他17岁,从普通战士到排长,最后还考上了军校。军校里规律的生活,他到现在还是记忆深刻,“军校是很枯燥的,早晨要起来跑步,出操完了要打扫卫生,完了之后一吹哨子,又得出去排队到饭堂吃饭,吃晚饭再出来排队,排完队又要赶快回宿舍拿书包拿夹子,然后再排队去教室,上完课以后再排队到饭堂吃饭……”。
  军校里是枯燥的,一切都在计划中,规律而紧凑。军校毕业之后,当时高考制度刚刚恢复,吕建光选择了继续念大学,不过颇为意外的是,他念的是华东工程学院的数学专业。相对于军校的枯燥,他觉得数学给人以严谨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我没觉得它枯燥,因为我很喜欢它”。
  1988年,在经历过部队的锻炼,战争的洗礼后,他主动选择了转业。说起这次转业,他说道了两点理由,一是他觉得作为战士已经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可以走开了;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经济学头脑是先天的”。他想要下海,转战另一个战场,正如他在一次采访中所说得那样,市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他首次转业来到的地方,便是德州市体改委。他当时的想法也很朴素,只是觉得国家要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而“体改委”毫无疑问将会是最为接近这一改革的场所。从德州市体改委的副主任,再到山东省体改委企业处的副处长,后来又到了国家体改委。在做了将近10年的机关干部后,他已经是国家计委综合司副司长了,不过依然还是拿着几百块钱月薪的公务员。
  1997年,吕建光终于有了一次大展身手的机会。这一次,他来到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国企,当时这家国企已经负债8个亿。来到这里,他首先做的就是进行不良资产的剥离,然后是营销、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并有重点地选择了几个大项目搞突破,最后硬是把这家国企从破产的生死边缘拉了回来。2003年,吕建光离开时,这家企业的净资产已经达70多个亿。但是,对于国企机关式的管理体制,以及低效率,吕建光还是没办法忍受,“一个报告上去,半年才批下来,商机可能就没有了”,思维活跃的吕建光显然急需要更大的舞台。
  
  “跟我的血型有关系”
  
  2005年,国家电监会颁布出台了《电力监管条例》,5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第22条例中明确规定,要建立国家电网电力监管信息系统。此时,正在一家私营投资公司做老总的吕建光第一时间了解到了这一信息,并最新预感到,这里面隐藏着巨大的商机。也就在这一年,他和几个朋友一起筹款成立了“北京国智恒电力管理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招标,很快得到国家电监会的授权,获得了电力监管信息系统安全接入设备(系统)研发的机会。
  不过,这并非一个人人都能轻易获得的机会。2005年7月份,国智恒一开始投入研发的队伍就达到了100人,投入资金达2000万。吕建光此时是幸运的,这得益于他原来私营投资公司里本来就有一个信息技术公司,而且技术已经相当纯熟。于是,他把这个公司改造过来,并和几个朋友一起投资成立了国智恒。
  但是,公司成立时,吕建光已经51岁。重新面对一段并不明朗和冒险的未来,他似乎凭得也就是一股闯劲和冲动。当说起为何要选择独自出来创业时,他这样说道,“因为我做事情虽有理性成分,但比较感性,也比较冲动,这跟我的血型有关系,经过调研看准的事情,我就一定要去做,再大的困难我也要把他做好”。此时的他更像一个战场的斗士,而不是一个理性的企业家。当然,这里头其实还有一点也不得不提,那就是他对于这项事业的认识,“搞投资公司,大家都在搞,你赚的钱再多意义也不大,而国家电力监管信息系统,是代表国家去监管整个电力生产安全,这是大事,一辈子很难遇到这种机会”。
  就是带着这样一种要做大事而不是赚大钱的冲劲,吕建光开始了他的冒险之旅。他们的效率高得惊人,7月投入研发,11月就已经完成了系统和样机的开发,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著作权,并通过了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的软件鉴定。2006年6月30日,安全接入设备(系统)通过了国家鉴定验收,7月,国家电监会信息中心与国智恒公司签订了《电力监管信息系统安全接入设备研发、生产合作协议》,它让国智恒成为此一系统排他性的供应商,获得了全部市场份额。
  不过,尽管获得了相对垄断的市场,但是从2006年一直到2009年,在这漫长的三年时间里,国智恒并没有获得任何盈利。原因在于,这一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项目需要获得国务院的立项和批准,而这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007年,公司又开始了“北斗导航卫星电力全网实时同步监控系统”的开发,在此期间,国智恒只是不断地投入资金做研发,并无盈利。
  此时,国智恒也到了最为艰难的时刻,技术未能及时产业化,作为一家私企,也未能获得更好的政策扶持。但是,这时的国智恒前期的研发费用已经告罄,而寻求银行贷款也没有希望。在一次采访中,吕建光讲述了作为一家科技企业面临融资难的困境:“一是难以得到国家大型的财政资金支持;二是轻资产,没有这么多房产给银行做抵押,银行资金投进来也很困难;三是尚未产业化,没有更高的利润,私募基金不愿意进入。”
  没有了资金,企业就难以为继。为了企业的生存,吕建光和几位高管甚至曾经一度把家里的几套房产抵押出去,从亲戚处借钱维持公司运转和技术研发。一直到2010年初,吕建光找到了中关村管委会,寻求政府的帮助,企业才真正从生死的悬崖边缘走回来。
  
  “我很骄傲”
  
  2010年,可以说是国智恒的命运转折点。这一年,吕建光被选为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扶持对象。不过,更为重要的是,在最为艰难的时刻,国智恒获得了北京市政府、中关村发展集团的5000万元股权投资。这些投资中包括:“2000万是中发展的自有资金,通过银行委贷的方式给你,还有2000万是北京市政府的财政的资金,这个作为创新资金给你。另外还有1000万的银行的配套资金,这样就是5000万的资金,就给了我们”。
  5000万元的股权投资进入以后,不仅仅是为企业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信任,带给了资本以信心。随后,一直徘徊的银行贷款、风险投资、民间投资开始纷纷跟进。据悉,在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订了股权投资协议之后,两天内就有六家私募基金跟进,每股出价也从原来的3元,一路飙升到10元。
  这当然得益于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举措,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于军在一次采访中说到:“我们不追求高的回报,只是把最初的股权本金拿回来,同时把股份奖励给(创新)团队,作为中关村发展集团,只是收取当期的活期存款利息。”但是,要想获得这样的股权投资,条件当然也是非常严格的,国智恒也是经过了“如上市评估”一样的考察,才获得这一投资。
  这不是企业家或者任何领导者靠耍嘴皮子换来的。实际上,国智恒靠得是它两项国际领先技术:“电力全网实时同步监控系统”和“智能超高压输电线路动态增容系统”。而两项技术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突破。前者解决了我们国家电力电网时间同步技术依靠GPS授时存在的安全隐患,转而利用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授时;后者使得超高压电网动态增容5%-20%,为能源更加有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背后也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说起北斗卫星,说到国智恒依靠北斗卫星开发的民用技术,吕建光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而每次说起,他总是兴奋不已。在采访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记者想让吕建光解释什么是“智能超高压输电线路动态增容系统”时,他突然有个一两妙中的停顿,随后只用了一个答非所问的感叹句回应我,“我很骄傲!”。
  他突然站起来,并让记者随他一起去会议室。他将要亲自利用PPT,展示国智恒利用北斗卫星开发的高科技,讲述它将为我们的物流、防灾、云计算,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带来的巨大变化。他走进会议室,把窗帘拉上,打开投影仪,向记者一张一张地展示这些最新的技术。看见他难掩的兴奋,记者没有打断他,虽然听不懂那些专业名词,不过显然能够感受到,这些技术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也隐约能够感受到,北斗卫星民用技术的开发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商机。
  吕建光自豪地告诉记者,9月份他将去美国谈判,那时他将带着“智能超高压输电线路动态增容系统”这一新技术,为美国高压输电网增容,“要去美国赚美元去了”。实际上,这一技术也得到了美国电力行业权威人士罗伯特•拉森博士的认可,罗伯特•拉森博士是美国IEEE(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的全球主席,得到他的认可,吕建光对于这项技术更加有了信心。
  对于公司的未来,吕建光为我们描画了一副北斗卫星导航未来可能运用到的各个领域里的广阔前景,在地铁、石油管道,云计算等等,这些都将是北斗卫星导航将要运用的领域,也是国智恒将来必定会涉足的领域。吕建光承诺说,将来公司上市了,还将投入更多的资金于技术研发。
  或许,这就是吕建光关于“中关村精神”的诠释:对技术的痴迷,对伟大事业的执着,而并非对于金钱的单纯追逐。
  
其他文献
北京的金秋,注定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季节。10月中旬在京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世界展示了古老中国迈向“文化强国”的雄心壮志。  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央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
期刊
在祖国版图鸡冠处,有世界上最美丽的草原、最原始的森林、最洁净的湖泊,这就是有“绿色净土”之称并闻名全国的原生态旅游城市——呼伦贝尔。  在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呼伦贝尔草原上,有这样一支部队,他们或顶着烈日在口岸站岗执勤,或冒着风雨为进出港口的航班实施监护,为往来中俄、中蒙的旅客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通关服务。他们就是内蒙古边防总队海拉尔边检站的官兵们。  海拉尔边检站成立于1951年,是共和国成立最早
期刊
秋风送爽,繁花似锦,绿城南宁即将迎来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  一座以南宁市花朱槿花伸展的花瓣为造型的建筑、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在秋日明媚的阳光照耀下显得雄伟壮观、熠熠生辉。中国与东盟10国的国旗环绕周围、迎风猎猎,呈现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宏大气魄与胸怀。  八年前,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议,将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南宁,并作为国际性的盛会一年一度举办,给广西各族儿女
期刊
冯仑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2年1月出版  定价:45.00元  作者简介:  他是商界思想家,带领万通前进20年,守正出奇,践行理想,筑梦踏实;他是民营企业的布道者,体察历史,探究现实,勤于思考,乐于分享;他是社会公益的先行者,从学习国外先进到成立万通公益基金会,发起爱佑华夏慈善基金会、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和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知行合一;他是一个平和的人,有着智者光辉和仁者魅力;他又
期刊
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激流中,中关村是一个符号。年轻、耀目、活力四射,它起步于电脑配件城,最终崛起为高新技术创业的中国高地。中关村面积不大,却光芒夺目;历史不长,却奇人辈出。历三十年而创造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无法忽视的奇迹。  1980年,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顶着“科技人员下海”的争议,在北京市海淀区白颐路(现更名为中关村大街)开办了中关村第一个民营科技机构——北京等离子先进技术服务部。自此,中关
期刊
2011年,纪斌有些忙。  因为今年的12月27日,是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成立30周年,作为副会长的他自然不会“清闲”。  不过,纪斌从来就不是一个“闲人”,大学毕业后,就在亚运会组委会忙着,后来到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继续忙着,中间被派到荷兰做联络员忙着,在美国做议员助理忙着,到了中国欧盟协会依旧是忙。直至2007年,来到全国台联,他依旧在“忙”。  工作了22年,纪斌忙了22年,坐过多少次飞
期刊
刘增会 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金鸡台村党委书记、北京圣莲山旅游风景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人大代表  迎着清晨淅淅沥沥的细雨,从北京市中心驱车一路向西向南,出市区,进房山,穿良乡,行驶到100公里远的地方,就到了史家营乡金鸡台村。这里曾是北京著名的煤矿区,因为开矿创收,当地连续多年稳获“京郊首富村”的称号。而今,这里则成为著名的圣莲山风景区,以绿色、生态、旅游、宗教、文化等方面的鲜明特点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地处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内,一群中年人躁动不安,眼里死死盯着脚下这块地面儿上每天都在发生着的新变化——是时,最早在中关村创业的所谓“两海两通”(京海、科海、信通、四通)渐成气候,隔没几天又会有一个新的公司亮相于此,短短几年这里竟悄没声儿地聚集起大大小小的“公司”40余家,而让这群中年人更受刺激的是,这些大小公司的创办人,基本都是原中科院系统内的或是与该系统有关联
期刊
对于寻常人,中关村是一片“高深莫测”的土地,这里汇集了中国甚至世界的顶尖科技人才;对于IT从业人员,中关村是培育一方精英的沃土,这里有着信息界最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对于那些志存高远的海外学子而言,中关村更是一块实现梦想与自身价值的舞台。  严望佳,这位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云南美女无疑是中关村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位IT女精英。1996年,温婉清秀的严望佳博士毕业,毅然回国,创立启明星辰信息科技公
期刊
位于中关村的理想国际大厦,民营企业的心脏在这里强有力地跳动。这座大厦内,云集了新浪、百度众多知名IT企业,而冯军所带领的华旗也是其中之一。  见到冯军时,他刚刚结束“中国品牌欧洲孵化器建设之旅”。因为时差的影响,他看起来略显疲惫,但还是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告诉记者,这次出行使他感触颇多。  “我感到国际化不但是中国人的需要,老外也非常渴望中国的优秀企业进入他们的市场。只不过,中国的优秀企业尚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