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测绘技术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中的应用思路构架实践

来源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针对一体化测绘技术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应用优势展开分析,通过研究内外业一体化、图库一体化、采编一体化、集群分布处理等应用要点,其目的在于提升一体化测绘技术应用价值,加快城市基础信息数据更新速度。
其他文献
文章详细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分析了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管理体系中的价值,并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使用情况,仔细探讨了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集成系统的构建,全力推动装配式建筑不断发展。
特色小镇作为农村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产业空间的布局研究,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安徽省安庆市黄墩镇为例,论述特色小镇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平台,以小镇蓝莓种植产业为基础,建设形成涵盖一、二、三产业的企业集群,在乡村城镇规划布局、产业功能分区、产业链拓展等几个方面建设农旅融合、农商融合、工旅融合的特色小镇经验。
为了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建设韧性城市,首先梳理相关研究,发现目前韧性城市研究与公共卫生系统韧性研究联系密切但深度不足。作者借助韧性城市理论,以国际减灾办公室的公共卫生系统韧性记分卡为基本框架,结合韧性基线模型(BRIC)的定量研究方法,建立公共卫生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广东省地级市的公共卫生系统韧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广东的城市公共卫生系统韧性平均水平较高,不同城市韧性指数差异显著;珠三角地区与其他地区存在空间差异情况;韧性分布呈圈层特征。最后,提出研究的改进与深化拓展建议。
文章基于常见的BI M技术,结合虚拟现实、3D打印等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在BI M平台上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建模、数据导入、数据分析等,实现设计数据共享以及施工过程联动,加强建
为快速获取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信息,科学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文章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变化监测,并对比了几种常用监督分类算法的分类精度。最终得出最大似法适合本区域土地利用分类,将分类结果对比发现,2017年较2011年:建设用地与植被面积有所增加,耕地与水域的面积有所减少。
安徽省淮北平原面积为3.74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6.8%;耕地面积210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0%。是安徽省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淮北地区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土光热资源较为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70~950mm,自北向南递增;降水的年际和年内分布不均,年际降水最大与最小比值达3~4,年内降水则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的降雨量约占全年总雨量的60%~7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易形成洪涝灾
为了应对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韧性城市的角度出发,从城市空间响应和应急体系建设两方面思考城市规划的应对策略,以加强城市空间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防疫制动关系,建立资源的联动分配和共享机制,提高城市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不确定性风险的响应能力、适应能力与恢复能力。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泵站作为农田水利系统中的渠首建筑物,是非常重要的布置环节,是农田水利“灌得上”的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已成为农业能否稳产、高产的制约条件。在水网纵横的苏南地区,各灌区星罗棋布,小型灌溉泵站虽然规模小,但却决定着本区域的灌溉体系,可称之为灌区的农田水利工程的“神经元”,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该灌区能否实现旱涝保收的先决条件。
旨在为旅游产业开发出丰富的人文内涵、更加生态友好的智慧应用、帮助景区解决痛点并开拓发展思路,从而提升产业价值。文章通过分析信阳市当前旅游业困境,针对性地提出目前造成现状的原因、对策和解决办法。指出智慧文化旅游是以信阳市特色文化元素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科技为主要手段,达到旅游景区全面智慧升级的最终目的。在生态需求改善、产业需求转型、文化软实力需求提升的大背景下,生态、文化、智慧这三个名词和旅游进行融合后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研究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借助智慧城市理念,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使规划编制和管控更加科学精准。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和监督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其本身所具备的宏观视野和顶层设计第一的理念也亟待顺应和融入新时期我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