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3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举行30周年庆典。庆典会上,少年班班主任贺淑曼哭了。30年来,少年班所经历的冰火两重天,在她心中留下了太多太深的痕迹。
30年前,少年班的光环被无限放大,宁铂、谢彦波……一个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成为全中国都知道的名人、神童。然而,就在人们对少年班日渐迷狂时,一些神童却被自己身上的光环压垮。宁铂几次考研,因惧怕失败而走不进考场,最后斩断尘缘,出家为僧。谢彦波因不能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被迫中途结束在美国的留学生涯。光环褪去,少年班陷入尴尬。择生标准不完备、培养模式有问题……人们开始反思。“拔苗助长”、“摧残学童”……有人开始指责。
争议声中,曾经开办少年班的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先后停办了少年班。在那些大学,年龄小的大学生也不少,但他们都被编入普通班,与比自己大好几岁的大同学为伍。而中科大少年班,在争议和质疑声中坚持走过了30年。
为什么会出现少年班这样特殊的超常教育模式?少年班班主任贺淑曼说:“少年班的目的是什么,不是选拔神童,培养神童,是给有潜力的小孩提供一个机会,一个环境。神童并不神,其实他们只是一些智力、记忆力等能力超常的特殊孩子,若没有人关心他们,把他们置于寻常孩子中一同受教育,那么他们会感到痛苦,最后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位少年班毕业生说:“媒体总问我为什么要上少年班?我总是反问媒体,我不来少年班,我去哪里?当我的同龄人还在学习初一课本时,我已经学完了高中知识,难道我要用6年时间,把我已经学会的东西再学一遍吗?”
2003年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现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的曹栋,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否定了外界传说的少年班学生“心理不健康”、“孤僻”以及“少年班拔苗助长”等问题。他说:“我们会和大哥哥大姐姐们在学习之余一起踢球、听歌、甚至打扑克,根本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如果非要找一个区别,就是15岁以下的同学会配有心理老师,负责每周末和他们聊天。至于‘拔苗助长’,我觉得不存在这个问题,两千年前孔子就说过因材施教嘛,少年班的同学已经可以有能力去学习大学课程,为什么我们还要他在高中吃不饱呢?”
对办学来说,衡量其成功与否只能是毕业生的成才率。2008年,中科大公布了少年班毕业生30年追踪结果,30年来,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生共有1027人,其中935人获得了博士、硕士学位。个案方面,虽然有宁铂、谢彦波等被认为不成功的典型,但也有许多在中科大看来值得一提的正面例子。
中科大的追踪报告说,一些年龄在40岁左右、毕业约20年的少年班毕业生,已成为国际顶尖的科学家,一些年龄30多岁的少年班毕业生,已获得国际一流大学的终身教授资格。如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生在北大、清华、中科大、复旦这四所一流名校担任教授的就有近20人,其中78级的翁征宇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首位“杨振宁讲座教授”,杨振宁先生曾经评价他是“高温超导领域里做得最成功的年轻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85级杜江峰是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新近又入选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国际方面,少年班毕业生已有18人在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任正教授,有3人当选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员,3人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员,多人当选美国医疗信息科学院、美国光学学会等会员。87级庄小威在她34岁时成为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正教授,她曾是获得美国“天才奖”第一位华人女科学家;81级骆利群38岁时出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正教授,82级卢征天36岁时出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正教授,83级邵中34岁时出任美国耶鲁大学正教授。
在国内外工商、金融、IT、传媒领域,也有不少少年班毕业生大显身手,据不完全统计,在IBM、Intel、微软、杜邦等世界500强企业就职的有149人,其中许多人担任重要职位。78级的张亚勤曾是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1 0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会员,现任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董事长;78级高峰目前任德意志银行中国分行董事、总经理;85级李逊,Web Ex Ine,创始人和副总裁。在国内,78级郭元林现任清华紫光集团总裁,83级陈晓薇现任中华网总经理。
而少年班毕业生中至今没有一位做出了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也是事实,当然,整个中国高等教育在过去30年中,也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来,又何必单单为难少年班呢?看来,争议归争议,中科大少年班还将继续走下去。
30年前,少年班的光环被无限放大,宁铂、谢彦波……一个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成为全中国都知道的名人、神童。然而,就在人们对少年班日渐迷狂时,一些神童却被自己身上的光环压垮。宁铂几次考研,因惧怕失败而走不进考场,最后斩断尘缘,出家为僧。谢彦波因不能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被迫中途结束在美国的留学生涯。光环褪去,少年班陷入尴尬。择生标准不完备、培养模式有问题……人们开始反思。“拔苗助长”、“摧残学童”……有人开始指责。
争议声中,曾经开办少年班的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先后停办了少年班。在那些大学,年龄小的大学生也不少,但他们都被编入普通班,与比自己大好几岁的大同学为伍。而中科大少年班,在争议和质疑声中坚持走过了30年。
为什么会出现少年班这样特殊的超常教育模式?少年班班主任贺淑曼说:“少年班的目的是什么,不是选拔神童,培养神童,是给有潜力的小孩提供一个机会,一个环境。神童并不神,其实他们只是一些智力、记忆力等能力超常的特殊孩子,若没有人关心他们,把他们置于寻常孩子中一同受教育,那么他们会感到痛苦,最后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位少年班毕业生说:“媒体总问我为什么要上少年班?我总是反问媒体,我不来少年班,我去哪里?当我的同龄人还在学习初一课本时,我已经学完了高中知识,难道我要用6年时间,把我已经学会的东西再学一遍吗?”
2003年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现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的曹栋,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否定了外界传说的少年班学生“心理不健康”、“孤僻”以及“少年班拔苗助长”等问题。他说:“我们会和大哥哥大姐姐们在学习之余一起踢球、听歌、甚至打扑克,根本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如果非要找一个区别,就是15岁以下的同学会配有心理老师,负责每周末和他们聊天。至于‘拔苗助长’,我觉得不存在这个问题,两千年前孔子就说过因材施教嘛,少年班的同学已经可以有能力去学习大学课程,为什么我们还要他在高中吃不饱呢?”
对办学来说,衡量其成功与否只能是毕业生的成才率。2008年,中科大公布了少年班毕业生30年追踪结果,30年来,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生共有1027人,其中935人获得了博士、硕士学位。个案方面,虽然有宁铂、谢彦波等被认为不成功的典型,但也有许多在中科大看来值得一提的正面例子。
中科大的追踪报告说,一些年龄在40岁左右、毕业约20年的少年班毕业生,已成为国际顶尖的科学家,一些年龄30多岁的少年班毕业生,已获得国际一流大学的终身教授资格。如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生在北大、清华、中科大、复旦这四所一流名校担任教授的就有近20人,其中78级的翁征宇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首位“杨振宁讲座教授”,杨振宁先生曾经评价他是“高温超导领域里做得最成功的年轻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85级杜江峰是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新近又入选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国际方面,少年班毕业生已有18人在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任正教授,有3人当选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员,3人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员,多人当选美国医疗信息科学院、美国光学学会等会员。87级庄小威在她34岁时成为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正教授,她曾是获得美国“天才奖”第一位华人女科学家;81级骆利群38岁时出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正教授,82级卢征天36岁时出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正教授,83级邵中34岁时出任美国耶鲁大学正教授。
在国内外工商、金融、IT、传媒领域,也有不少少年班毕业生大显身手,据不完全统计,在IBM、Intel、微软、杜邦等世界500强企业就职的有149人,其中许多人担任重要职位。78级的张亚勤曾是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1 0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会员,现任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董事长;78级高峰目前任德意志银行中国分行董事、总经理;85级李逊,Web Ex Ine,创始人和副总裁。在国内,78级郭元林现任清华紫光集团总裁,83级陈晓薇现任中华网总经理。
而少年班毕业生中至今没有一位做出了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也是事实,当然,整个中国高等教育在过去30年中,也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来,又何必单单为难少年班呢?看来,争议归争议,中科大少年班还将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