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新课改下抓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为此,结合自己从事初中化学教学二十多年的经验和课堂教学探究,不妨谈点浅见。
  
  一、主抓教材,改进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材充分显示了它的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可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师要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更新教学观念,大胆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以实验为主的“引导发现法”或“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概念、理论知识的教学,行之有效,事半功倍。
  首先,要用“引导发现法”让学生掌握概念和理论。新教材中以鲜明的实验事实引入揭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发现、形成相应概念。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演示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分组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通过多组学生的实验事实导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从微观去分析化学反应,揭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
  其次,采用“边讲边实验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新教材重视实验教学,全书安排84个演示实验、10个学生实验和9个选做实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把一些实验引入课堂,采用“边讲边实验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讲解。教师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觉观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实验中观察到的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了解物质变化的事实,掌握物质的性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氧气的性质”时,教师做好C、S、P和Fe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学生认识氧气化学性质的关键。当教师演示实验后,可让学生把学生实验“氧气的性质”放在课堂上做,以增强感性认识。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展其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对化学课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去学。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对其颇具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乐趣。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或枯燥乏味,也许有人会视它为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或“第二外语”,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引导学生把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而持久的乐趣?不妨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谈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讲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经过。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
  
  三、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要避免过去教学中的满堂灌、注入式局面,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形成精讲多练的互动式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老师主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实验、创新和自学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能轻松接受。这就要求教师用自身渊博的知识,了解学生把握教材内容,突破重点,创造思维情境,达到精讲目标。同时教师也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老师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明确异同点、可燃性与还原性,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其他文献
全省“两基”迎“国检”有战略性目标,具体目标和指标目标,我就指标性目标列一个单子,供同行参考。    一、“两基”国检的依据    (一)国家依据——“两个法规、三个文件”  两个法规:  1、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1993年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三个文件:  1、《国家教委关于颁发的通知》(教基[1994]119号)  2、《国家教育督导团关于加强西部地区
期刊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就要抓住导课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本人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效果较好的导入方法,现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整理如下,与同仁
期刊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本文浅谈几点教学实践的体会,期望与同行们共商。    一、相信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几个认识问题    教师教的平行班,使用同一本教材,教学效果却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教师讲同一内容的课,听后感觉也会不同,这是值得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那么究竟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内在动
期刊
中学生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激烈变化,往往会产生各种矛盾心理,思想和内心孕育着很多不安定因素,致使一些人陷入心灵困惑而不能自救的境地。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自身的身心、社会环境的变化引发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增多  青少年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常常很敏感,在当前这种社会环境中,中小学生在学习、升学
期刊
《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阿Q性格的最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中无法获得满足,只好在精神上、在幻想中寻求自我安慰。归纳起来,精神胜利法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四点:    一、自欺欺人    阿Q被人打了,就用“儿子打老子”来自我安慰;他忌讳头上癞疮疤,且颇为苦恼,可人们偏要拿他的癞疮疤寻开行心时,他会说“你还不配”,于是觉得自己头上的癞疮疤非同寻常,是“一种
期刊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在多年的数学教育实践中,深刻的感悟到在学校开展奥数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它是数学课堂的延伸与提高,特别对于培养青少年数学兴趣与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奥数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感。数学的魅力就在于数学美之中,罗素曾把数学美视为“至高无上的美”,说它“冷峭而严峻,恰似一尊雕塑。”钱定平教授认为,数学有和谐精巧之美,次序规整而孔武有力的美,玲珑剔
期刊
以关爱学生为宗旨,时时处处都热爱学生,宽容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有以下两点体会,愿与同仁们共同商榷。    一、体育教学中教师也要关爱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自己必须带着爱心去上课,要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学生,如:天气炎热时,教师应尽量减少运动量,调整教学内容;天气较冷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衣着的厚薄,出汗后是否会感冒;遇到学生请假时,教师就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准假让学生休息
期刊
高效课堂改革,不仅是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教学理念、课堂结构、师生地位和活动方式诸方面的改变。下面是我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以资和同仁商榷。    一、加强自学阶段的监控和管理    1、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控制。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一致,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根据学习目标合理设置学习内容,内容要适中,难易要适度,训练设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出梯度,必要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易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和体验情感,同时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并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本文试就作文教学谈几点想法,    一、“我要作文”——呵护学生写作愿望的原生态    作文教学首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本
期刊
走过十几年的教育教学之路,令人感触最深的,是每一学期的后进生转化工作;令人最难忘的,是每一级的后进生。或许是在这些人身上投入了太多的经历,付出了太多的爱,才会如此的刻骨铭心吧!  如何唤醒后进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由后进变为先进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爱心激励。唤醒斗志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凡是有爱的地方,就有希望。爱可以转化学生的消极厌学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