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治进展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jordan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定义及诊断在不断地修改与完善,但迄今为止,仍缺乏统一的定义及诊断标准。有关其干预措施(包括喂养策略、母乳喂养、药物治疗等)的疗效,尚需要大量的临床随机研究去验证和评估。该文将对喂养不耐受定义、喂养策略,药物治疗等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Potter分型将儿童肾囊性疾病分为4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性肾病、多囊性肾发育不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性肾病、梗阻性囊性发育不良肾。此外,单纯性肾囊肿、发生在肾肿瘤及其他伴囊性肾病的综合征也可引起肾脏呈囊性改变。这类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和病理基础不同,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亦不同,要正确诊断这类疾病,需要仔细分类并查明病因。该文就儿童常见的肾囊性疾病进行综述。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儿童常见的肾脏疾病。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作为NS治疗一线用药,可通过多种途径引起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分泌和合成障碍,使GH水平降低从而影响生长发育。肾病本身可干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的分泌和调节,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发生变化是NS患儿生长迟缓的原因之一。N
目的围生期因素似乎影响青春期的开始,但关于大于胎龄儿潜在影响青春期生长的信息有限。本研究通过与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比较评估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的青春期发育。方法收集70例儿童纵向生长数据进行分析,其中40例AGA,30例LGA。应用Preece-Baines模型I计算进入青春期年龄、
期刊
目的通过对采用常规或选择性脐带血血气分析的产科比较,研究高危生产和出生窒息新生儿标本缺失的风险。方法这是以瑞典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使用在2008年~2014年之间出生的155 235例活产单胎新生儿登记数据。通过计算风险比率和95%置信区间评价常规和选择性脐带血血气分析策略和样本缺失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和常规比较,选择性采集标本的风险比率升高,数值为1.0,在高危分娩和出生窒息时差异显著。选择性
期刊
目的婴儿不良神经症状与维生素B12缺乏有关。本研究探索分析该年龄段维生素B12缺乏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检测出生于2004年至2012年的婴儿在生后1岁内因神经系统异常住院者的维生素B12水平。维生素B12缺乏定义为血清氰钴胺素水平低下和(或)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和(或)甲基丙二酸增高。诊断根据适用的第10次修订版国际疾病分类法,并且有维生素B12缺乏的医疗记录。所有信息从医疗记录中收集并和有症
期刊
尽管儿童恶性实体瘤的整体生存率有所提高,但治疗中病情进展或完全缓解后复发是影响儿童实体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与实体瘤的复发或治疗进展密切相关,该文就儿童恶性实体瘤MRD监测的意义及其方法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LVNC)是由于胚胎初期心内膜及心肌细胞发育停止而引起的一种相对罕见心肌病,因该病主要累及左心室而得名。LVNC是散发性或家族性遗传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它以X连锁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LVNC的遗传学特点为非单一性遗传,其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表现多样。现已经证明LVNC与多个基因突变密切相关,且与诱发其他心肌病
新生儿大脑处于不断发育成熟的过程中,围生期的各种干预治疗措施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脑发育过程,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硫酸镁、亚低温治疗、枸橼酸咖啡因、肺表面活性物质、一氧化氮、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是围生期的常见药物及治疗,与新生儿的神经发育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综述围生期常用治疗是否会直接或间接地对新生儿的神经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炎症性肠病为一类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 cell,Th17)可介导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有抑制自身免疫的功能,Th17/Treg细胞平衡是维持肠道免疫稳态的重要因素。抗原提呈细胞、微生物、一些关键分子、天然化合物可以调节Th1
CaBP-9k和CaBP-28k是一类具有维生素D依赖性的钙结合蛋白,在钙离子的主动转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维生素D能够上调机体钙离子结合蛋白的表达含量,从而促进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维生素D和钙结合蛋白的缺乏可以导致机体钙稳态的失调,出现低钙血症、佝偻病、骨质疏松等病变。该文对钙结合蛋白的结构、在机体的分布、受维生素D调控的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预防和治疗骨发育异常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