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分开”到“制播分离”整体改制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u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传媒集团化历程从1996年开始,作为"党的喉舌",传媒集团化与普通企事业单位的集团化路程大相径庭,实行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内容与广告、宣传与经营"两分开"的管理模式。但这种模式大大制约了媒体集团的发展,要真正解决"两分开"管理造成的这些弊端,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制播长期分开的问题,实行制播分离整体改制。
  关键词: 制播分离 改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媒体面临压力越来越大确是个不争的事实。我国媒介与外国媒介集团最大的差距在于,由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制度,我国传媒产业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决策权、经营权、编辑权等没有分开,大大制约了我国媒介产业的发展。
  一 何为"两分开"
  2002 年11 月,党的十六大把文化单位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公益性事业组成部分,以事业体制进行管理;一类是经营性产业组成部分,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体制创新。由此,媒体集团在改制过程中普遍采取了内容与广告、宣传与经营"两分开"的模式。
  对出版与报业来说,两分开是采编与经营分开。对广电媒体而言,则是制播分开,就是将广播电视频率频道资源、编播管理、新闻采编、播出总控等元素保留事业体制,作为政府出资主办的事业单位, 履行广播电视运营的管控职责,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将广播、电视中市场属性较强的节目制作(除新闻外)、推广发行、广告经营和衍生业务及其他经营性业务,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①
  但与西方传媒集团的组建主要由会计师、律师、审计师运作大不相同的,中国传媒集团是政府全权运作,连资产评估、债权转移等极为重要的问题都忽略而过,考虑的重点通常是权利的再分配与利益的重组,而不是资产和其他资源的重组。②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媒体事业单位转变成的"集团",在成立之初就没有按照规范的市场经济规则重组,集团的产权混乱,没有形成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
  二"两分开"弊端多
  但从操作层面看,这种划分注定是一种不彻底的部分剥离。首先,制播分离后,电视台和节目制作公司不再是同一个集团下的不同部门,节目制作公司不应该过度依赖母台,而应该成长为一个有市场竞争力的独立主体,相应的组织和管理制度也应该建立起来。
  其次,电视台应该从"一家独大"的心理优势感中走出来,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和政策基础上,电视台处于完全的强势地位,控制着节目的购买、使用等权利。再次,制和播分开,由于利益不共享等原因,双方信息沟通并不通畅,往往制的节目不想播,想播的节目制不出。
  "两分开"这种不彻底的改制方法还会造成人员管理混乱问题,广电集团内部人员身份复杂已成为一个公认的难题。国家推行的"聘任制"在广电集团内部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身份:事业编制、"台聘"、"企聘""部聘"、"组聘"……不同身份的员工收入和福利待遇大相径庭,人员的积极性不可能充分调动起来。
  目前,许多广电传媒集团名义上已经转企,但在员工事业企业两种身份的界定问题上仍然悬而未决。而这是转企改制的目的之一,如果没有将事业单位人员转为企业职工,同时合理安排好身份过渡中的各种问题,如工资、保险等,就不是成功的转企改制。
  三 整体改制才能彻底"制播分离"
  要真正解决"两分开"管理造成的这些弊端,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采编权和经营权长期分开的问题。目前有一种"主辅分离模式"(也称"频道分立"模式)应用效果较好。它是根据广电总局有关政策规定,将媒体的数个非宣传性质的频道业务从媒体中分拆出来,以频道经营业务及资产为主体,吸收其他资本成立股份公司。
  但这一种模式还未彻底解决上述的两分开的所有弊端,而"整体改制"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所谓整体转制就是传媒集团将全部经营性业务整体改制设立股份公司,而不仅是广告业务或某些频道业务。媒体(或传媒行业管理部门)继承原传媒集团的事业单位性质,仅保留新闻、审查、播出职能,除此之外的所有业务均进入股份公司,就广电业而言, 即频道业务包括广告业务及栏目、电视剧等所有节目业务整体公司化。③这样解决了法律上作为事业集团不能授权经营问题,使媒体(或传媒行业管理部门)与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整体分别运行,集团有限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转。同时,担负新闻宣传内容责任的媒体(或传媒行业管理部门)则仍然起着"把关人"的作用,不会被市场化。
  整体改制的先行者是上海文广,2009年10月拆分为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东方传媒集团,电视台继承事业体制。而东方传媒集团则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控股,实行"台属、台控、台管",包含了原传媒集团除了"新闻"以外的全部制作资源。
  四 变"事业"为"企业"才是解决之道
  事业编制员工转变为企业编制员工,最关键在于个人待遇、福利、保险的差异。在制播分离改革中,从原事业编制当中被大量分离出来进入节目制作公司的人,他们将由事业单位职工变为公司职工,退休后还会遇到事业单位退休职工与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差"的问题。
  广电改制的人员安置问题可以参考媒体改制的先行者出版集团的经验。出版集团采取了"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目前大致形成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全员身份转换,给予工龄补偿",这个补偿金额大概是几万元,安全按照国企"买断工龄"的做法来执行。第二种是双轨制,"中人"按照企业方式管理,保留事业身份,以事业身份退休,解决退休后的待遇问题。第三种模式是"全员身份转换、给予部分补偿",这种方式就比较极端。业内一般都倾向双轨制。④
  分离后转为企业的节目制作公司就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人事管理,节目制作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还是应遵循"党管干部"的原则,由电视台党委来任免和管理,其他则不能靠人际关系,应采取"全员聘用"的方式,量才录用;员工的薪酬和待遇,一定要公平透明,并且与工作绩效考核相挂钩。员工的晋升与处罚,一定建立在一套科学的奖惩机制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并留住优秀的人才。
  注释:
  ①《广电传媒改制的路径分析及创新模式设计》,常永新,《新闻记者》,2009年12月
  ②《中国传媒集团化中的政府行为分析》,陶鹤山,《论媒介经济与媒介集团化发展》,郑保卫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55-256页。
  ③《传媒改制上市的模式创新》,屠正锋,《新闻界》,2005年3月
  ④《出版改制遭遇"三重门"》刘妮丽、徐楠 ,《北京商报》,2009年4月13日,C06版
  参考文献:
  [1]《出版改制的四个认识问题》,郭光华,《出版发行研究》,2006年8 期
  [2]《出版改制与构建法人治理结构》,江南忆,《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11期
  [3]《转企改制切莫只停于"翻牌"》,周百义,《.新闻出版报》,2009年6月16.日
  [4]《传媒单位改制的四种模式比较》,郭全中,《青年记者》,2008 年8 月上
  [5]《出版改制遭遇"三重门"》刘妮丽、徐楠 ,《北京商报》,2009年4月13日,C06版
  作者简介: 刘劭(1984 年3月- ),汉,女,江苏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国际传播。
其他文献
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就业市场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造成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及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发展乡镇企业、统筹城乡发展、劳务输出、政府调控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农民;剩余劳动力;就业    一、引言  我国社会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而"三农"问题最重要的是农民增收问题,要让农民增收,说到底就是让农民就业。一
期刊
摘要:城乡统筹是新形势下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关于城乡统筹一直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近五年发表的论文中梳理出城乡统筹的概念、制约城乡统筹因素和城乡统筹的对策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以期对城乡统筹理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统筹 城乡关系 文献综述    城乡统筹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
期刊
摘要:并购是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要实施成功的并购,正确计算目标企业的价值是关键。文章针对传统价值评估方法(NPV)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兴的价值评估方法--实物期权在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将实物期权理论应用于企业并购价值评估的局限性。  关键词:企业并购,净现值法,金融期权,实物期权    引言  作为一种实质为投资行为的企业并购活动,主要讲求的是经济效益。一项
期刊
摘要:开展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有利于评价投资效益的优劣和落实经济责任,深入探讨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存在的制约因素并寻求相应对策是开展工作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  关键词:建设项目 绩效审计 制约因素 对策    一、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制约因素分析  (一)审计环境的制约  1、评价指标不规范不统一。目前,绩效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难以规范统一,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所做
期刊
摘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目标。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帐务处理能力,是会计专业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会计专业课教学中结合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会计帐务处理能力的最佳途径。本文介绍采用分步分项、综合模拟实习法、对比法、多媒体网络信息演示法等方法进行实践性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帐务处理能力。  关 键 词: 实践性教学 模拟实习 网上申报 企业会计制度    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中、初
期刊
刑事和解是现代西方刑事法学的创举,在刑事司法体系内对被害者利益及罪犯利益实现了双重保障的一项制度,刑事和解作为一项新的刑事司法模式在国际上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近年来,随着我国刑事司法体制的改革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贯彻,在司法实践中时常出现刑事和解身影。  一、刑事和解的价值理念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案件发生后,经由调解人的帮助,让被害人与犯罪人直接协商,使犯罪人承认其罪行,从而解决刑事纠纷。刑事
期刊
摘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后,众多专家和学者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尽深入的探讨,同时反思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我们不难发现,两次危机都与当前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有着深入的联系。本文通过对两次危机进行简要阐述,探讨美元本位与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并指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金融危机;美元本位;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前,金融危机尤其是全球性的金
期刊
附条件不起诉,又称"暂缓起诉"、"起诉犹豫",是指检察机关对某些已经达到起诉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基于犯罪嫌疑人自身特殊情况、诉讼经济、公共利益等方面的考虑,暂时不作出起诉决定,而设定一定的期限、规定一定的条件进行考察,待期限界满时再根据其考察期间的表现决定是否起诉的诉讼制度。近年来, 我国有许多地方的基层检察院陆续开展了对附条件不起诉的试点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并
期刊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基本刑事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司法理念的重塑,是检察机关正确执行国家法律的重要指针。为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检察工作中如何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若干意见》指出"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就是要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和犯
期刊
摘要:2009年,当黄光裕锒铛入狱、"国进民退"案例频频上演,政商之间敏感、微妙又极其复杂的关系,再一次引发热议和引起反思。这是一场改革力量与反改革力量之间角力。这场改革中,当地政府是强力推动者,民营企业是参与者,企业内外的既有利益群体形成强大的对抗力量。本文从国有企业改制现存的风险展开,提出防范原则和方法,总结国企改制的相关司法解释,为国企立法指明方向。  关键词:国企改制 权利义务关系 风险承
期刊